

基于“双减”政策的学校课后服务“5+”模式实践研究
作者: 李涛摘要:目前,针对初中学生课后作业压力大、校外教育培训市场不规范等问题,相关部门提出了教育“双减”政策,在减轻学生课后作业负担,规范校外培训的同时,为了确保学校能够有效落实各项课后服务,还要在“双减”政策下积极构建课后服务“5+”模式,并针对学校课后服务“5+”模式中存在的问题,采取相应的解决对策,提升课后服务质量,减轻学生学习压力,保障其学习质量。
关键词:初中学生;“双减”政策;课后服务;“5+”模式;实践研究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推进,为了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与课后作业负担,国家有关部门也随之提出了“双减”政策,以此改善学生的教育问题,减轻学生的课内外负担。而学校课后服务“5+”模式又是双减政策中的重要内容,学校不但要每周5天内开展课后服务,还要确保每天的课后服务时间不少于2小时。在采取课后服务“5+”模式的条件下,不但可以为学生提供课后学习时间,还可以巩固课堂学习知识,能够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
一、基于“双减”政策下中学课后服务“5+”模式的内涵
在“双减”政策下,学校课后服务“5+”模式,在费用方面采取政府指导价,价格同本地经济发展水平相匹配。可以减少家庭的教育支出,能减轻学生的家庭经济负担;还可以缩小不同收入家庭子女受教育权利差别,能够使所有学生都享受教育发展的红利[1]。而且,初中学校课后服务可以解决一些家长接送学生的问题,能吸引大量学生主动参与其中。另外,学校还提供基本的看管服务,会举办丰富的拓展活动,有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因此,课后服务“5+”模式不但可以减轻学生校内课业负担,还可以帮助学校提质增效,达到整体减负的效果。同时,加强课后服务“5+”模式在学校教育中的实践,也是落实“双减”政策的有效举措,是延伸学校教育综合服务的实践模式。
同时,在学校开展课后服务“5+”模式后,因为学校完善的安全配套设施与安保人员,也可以保障学生的安全,能够为学生提供安全稳定的学习环境。而且,在学校实施“5+”课后服务模式后,也能够减少学生课后进行课外辅导的情况,从而减轻学生的课后学习负担。此外,课后服务“5+”模式应用于中小学教育阶段,也可以减轻学生家长的负担。延时的课后服务,能及时巩固学生课后作业完成情况与当天课后知识,可以减少家长辅导学生学习的时间,从而减轻学生家长的辅导压力。
二、基于“双减”政策的学校课后服务“5+”模式实践策略探讨
(一)加强专业赋能与压力共担
在“双减”政策下,为了顺利开展学校课后服务“5+”模式减负增效工作,可以通过制定激励政策,对教师绩效评估制度进行完善,鼓励教师业余时间开发特色课程,激发教师参与课后服务的积极性。同时,加强对教师进行课后服务专业培训,并对其进行相应的心理疏导,采取弹性上下班制,使教师能够获得相应的自由支配时间,使其在课后服务工作中能够以积极正确的态度面对问题[2]。可以邀请心理专家对教师进行效能与情绪压力管理方面的培训,也可以成立教研会,开展行政教研课推进等措施,为青年教师提供帮助。也可以利用社会资源,与高校、社区活动中心、体育及艺术场馆等进行合作,将校内课后服务与校外活动结合起来,促使课后服务课程体系更加丰富。比如,可以与文联合作,邀请书画家进入校园参加学生课后服务课程,也可以发挥退休教师的个人价值,开展课后服务活动。此外,也可以利用家长的社会资源,邀请家长和志愿者加入到课后服务活动中。
(二)加强调查并优化政策制度
为了在“双减”政策下更好地开展课后服务“5+”模式实践活动,还要加强调研,建立完善的课后服务机制。各个学校也可以从多方面和多个角度进行调研,明确学生课后服务需求,为学校课后服务“5+”模式的实践工作推进提供参考。另外,学校可以对课后服务的育人价值进行充分挖掘,结合当地教育实际情况,制定符合校情与需求的教育政策与实施方案,建立可持续性工作机制。同时,为了了解学生课后服务需求,学校可以开通课后服务热线,认真听取家长意见;也可以组织学生小记者团对学生进行采访,或者通过发放调查问卷对学生的课后服务需求进行调查,了解学生及家长对课后服务的建议。
(三)积极构建多元化教学课程
为了使学校课后服务“5+”模式更好地融入到学校教学中,还要加强课程建设,注重课后服务课程的研发,使其与学校课程达到有效融合的效果,形成具有学校特色的课程体系,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除此之外,还要结合学校的具体情况,设置品牌特色课程。学校可以在素质教育的基础上,对课后服务的文化内涵进行深入探究,根据课后服务师生参与数量、师资结构与专业配置等,开设具有多元化和个性化的课后服务课程,突出学校的特色。同时,也可以坚持实践育人的理念,在各种课后服务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发展学生的个人特长,增强学生体质,促使学生实现身心全面发展。
(四)积极构建协同育人的机制
在“双减”政策下,为了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还要充分发挥家校共育的协同作用,可以借助学校课后服务“5+”模式,引导和约束学生。同时,也要重视家庭教育,学校可以加强与学生家长的联系,双方共同培育学生,保障学生的健康成长[3]。比如可以定期组织沙龙活动,邀请家长与学生一起参与,积极与家长交流,向家长宣传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以及学校“双减”政策的实施方针,促使学生家长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重视家庭教育的作用,使其具备正确的教育思想,并掌握相应的家庭教育方法。此外,学校还要加强建立家庭教育长效工作机制,充分发挥家长的教育作用,并积极培育家教指导专业人才,形成家校协作共育的策略,进一步拓展家庭教育校内外与线上线下等多个家校共育渠道。
三、结论
课后服务作为教育改革中的重要措施,也是学校实施全面育人策略的有效方法。尤其是在“双减”政策的影响下,学校课后服务“5+”模式在学校教学中的运用,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学生的课内外的作业负担,而且有利于对学生进行兴趣培养与个性化发展,能够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吴烟,金晓宸.“5+2”课后服务实施现状与发展策略研究[J].基础教育研究,2022(15):6-9.
[2]戴旭华.“双减”政策下中小学课后服务“5+2”模式构建研究[J].现代教育,2022(02):8-11.
[3]张丹丹,张超民.“双减”政策背景下中小学课后服务策略完善研究[J].现代中小学教育,2023,39(02):8-1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