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记叙文高效阅读理解的有效途径

作者: 刘辉

记叙文阅读理解是初中阶段每次考试考查的重点,所以平时在教学中着眼于对阅读材料的整体感受,领悟能力的考查,重点评价学生对文章的综合理解能力,重视评价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创造性理解。具体考查学生在文章解读、整体感知、文章把握、语言品味、作品感受、赏评拓展等方面的能力。

我们在平时教学工作中能够抓住重点,给学生以指导,特别是答题方法的指导,对于提高学生对记叙文的阅读理解是大有益处的。以下几点就是我们应该要求学生应该掌握的内容:

问题解读

主要考察学生对文题的理解及文题对阅读文本所提供的必要帮助,目的在于告诉学生通过阅读文题的途径来选择课外的阅读材料进行阅读。透过文题,可知文章的体裁,或是叙事的线索,或揭示文章的主旨。

  • 整体感知

主要考察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搜集和归纳文本信息的能力,包括理清思路,把握文章的中心内容。

  • 文意把握

主要考查对搜集的文本信息进行处理、感悟、评价等,从而体会作者的态度、观点、情感及文本的价值取向。

  • 语言品味

主要考查学生对语言材料的阐释说明、理解感悟、分析判断、归纳整理等能力,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 作品感受

主要考查学生对形象、情感、价值、语言表达的领悟能力。具体说就是感受人物性格特点,感受事件,感受主旨;对文和段的表达技巧、表现方面的理解以及对艺术特色的理解;理解词句的感情色彩,感受作品的情感价值;对各种描写的作用理解等。

  • 赏评拓展

主要考查学生阅读文字作品。能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相关的背景和自身的生活体验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景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感悟和体验,对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能领悟其中的含义。

  • 文题解读的“读”技巧
  1. 、先读题后读文。读题时注意从题干中找出“题眼”(即答题关键点),带着问题读文,使阅读具有明确的目标。
  2. 、读文时,要注意整体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意思。
  3. 、准备答题时,必须再次细读题目,找准“题眼”。
  4. 、答题时,具体题目涉及到相关段落,要对这些段落反复研读,如涉及全篇,则要再读全文。

具体过程是:阅读理解文章题目——阅读文章——看清文章后面的试题——按试题要求回头有重点的再看原文——答题。文章要看两遍以上,尤其是开头和结尾。

二、文题解读“答”的技巧

1、文段中事例的概括:

(1)、必须包含两个要素:人物+事情,“谁做了什么”或“谁怎么样”

(2)、其他要素如:时间(季节、年代)、地点、环境,如果有特定意义,也应概括在内。

2、找主题句:

找首段或尾段的议论、抒情句,还有标题,标题是“文眼”,统帅全文(新闻);有时交代主要人物、故事情节,有时交代主要事、物(“物”象征意义);有时还是“线索”。

  1. 记叙的线索及作用:

线索:(1)核心人物(2)核心事件(3)核心事物(4)时间(5)地点(6)作者的情感

作用:是贯穿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的联系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

答题方法:如:文章以“......”为线索,中间串写了“......”、“.......”几个事件,组成一种“冰糖葫芦”的“串”式结构,选材典型,脉络清晰,主旨鲜明。

  1. 记叙的顺序及作用:
  1. 顺叙(按事情发展顺序)

作用: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楚、印象深刻。

  1. 倒叙(先写结果,再交代前面发生的事)

作用:造成悬念、吸引读者,避免叙述的平板单调,增强文章的生动性。

  1. 插叙(叙事时中断线索,插入相关的另一件事)

作用:对情节起补充、衬托作用,丰富形象,突出中心。

  1. 语言特色:

形象生动、清新优美、简洁凝练、准确严密、精辟深刻、通俗易懂、音韵和谐、节奏感强等。

答题方法:这篇文章语言(自然朴素或生动优美)如“......(摘录文章中的相关句子)”,它“......(适当的选入下面词库摘抄的语言)”。

  1. 写作手法及作用:

对比、烘托、欲扬先抑、巧设悬念、以小见大、卒章显志、托物言志(即象征)、寓事于理、情景交融、夹叙夹议......

答题方法:这篇文章采用“XX”的手法,作者通过“......(文章相关内容)”使文章写得“......”。

  1. 对比写法:通过比较,突出事物的特点,更好的表现文章的主题。
  2. 衬托(侧面烘托)手法:以次要的人或事物衬托主要的人或事物,突出主要的人或事物的特点、性格、思想、感情等。衬托,同类事物衬托是“正衬”,相反事物衬托是“反衬”,以次衬主。
  3. 欲扬先抑:先贬抑再大力颂扬所描写的对象,上下文形成对比,突出所写的对象,收到出人意料的感人效果。
  4. 前后照应(首尾呼应):使情节完整、结构严谨、中心突出。

以上就是平时的教学工作中的一点累积,其实要想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水平,关键在于平时让学生多读多思多练,把工作放到平时,临时抱佛脚搞突击是不可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