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思维冲击法”培养创造性思维

作者: 王翔

思维是智力的核心,是认识、研究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重要途径,一个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主要取决于他的思维能力。在现代社会,创造性思维能力比以往任何一个时代都显得更为重要。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我们的教育只是简单地把死记硬背、“题海”战术和一味的说教作为培养学生的智力“法宝”,完全忽视了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发展,改变这种状况势在必行。“思维冲击法”作为一种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教育技术,也逐渐被广大教师纳入了教学过程。本人在教学中也对“思维冲击法”作了尝试,以下就此谈谈几点心得。

一、抓时机,设情境,开放思维。

“思维冲击法”作为培养创造思维能力的教育技术,也有其基本原则,即:在集体解决问题的时候,通过暂缓作出评价,让学生踊跃发言,以便引出多种多样的解答方案。每一个发言者还要遵守以下规则:禁止提出批评性意见;鼓励提出各种改进意见或补充意见;鼓励各种想法,多多益善;追求标新立异,允许观念离题;等等。对照以上的这些原则,我发现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有相当多的内容很符合“思维冲击法”的要求,而且非常适合运用此方法进行教学。因此,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我们要灵活地利用教材,抓住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绝佳时机,努力创设运用“思维冲击法”的教学情境,从而发挥其培养创造能力的优势,通过训练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二、重启发,多引导,发散思维。

在实际的运用中,经常会出现“冷堂”现象,追其原因,会发现仅仅有了好的教学时机,适合的教学情境还不足以使“思维冲击法”达到较好的效果。由于小学生自身发展的特点,决定了他们的思维还具有很强的依赖性,需要在教师的启发和引导下完成对问题的思考解答,这也正是应了一句老话“不启不发”。因此,为了启发学生的思考,教师可以将引导思维方向的提示排列成表,公布在黑板上。如:提出其他用途;应变(从不同方面想问题);改进;扩大或缩小;替代;重新安排;逆转;合并等。一旦学生掌握了思考的方向,那么他们的思维将会犹如星火燎原,迅速发散,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次,大胆打破常规,寻求新颖、独特的解题策略。

三、齐讨论,巧总结,拓展思维。

课堂的总结讨论是课堂的结尾阶段,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它是另一端的开始。好的总结能贯通新旧知识,融合前后内容,使教学更具有广度和深度,更具有启发性和感染力,拓展学生创造性思维空间。“思维冲击法”的原则中有暂缓评价的要求,但不是不需要评价总结,在学生们各抒己见之后,还是要对他们的思考结果进行评价,从而纠正一些思维上的错误方向,进一步启发引导他们思维的方向性,鼓励他们要从多角度思考问题。不过,这里的评价并不是由教师一个人来唱“独角戏”,应该让集体参与,先让学习小组讨论,然后是班级一起讨论,教师作必要的引导、补充。如此,可以让学生的思维在讨论和总结中,再一次得到拓展。教师在补充时还可以适当设置一些悬念,对内容进行延伸,这样有利于学生激发的内在潜能和兴趣,并在课堂以外也得到思维的创造性训练。

总之,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主阵地,教师必须树立现代的教学观,重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在教学的方法手段上要有利于创新意识的培养,点燃学生创新的火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