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浅谈班主任中途接班的技巧
作者: 薛林峰 常宏斐作为一名教师,中途接班的情况时有发生。很多教师对中途接手的班级很是抗拒,因为班集体已经形成了相对稳定的班风,家长也会不自觉的对新老班主任进行对比,因此新班主任感受的压力也是巨大的。那么作为新教师在中途接班不可避免的情况下,才能迅速得到家长和学生的认可呢,我认为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将会事半功倍。
一、做好学生家庭的调查做到有的放矢
正所谓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同样这个原理也适用于教育行业。教育是教师与学生生命互动、智慧互动的过程。在新接班中,提前了解学生,是班主任必须进行的首要任务。开学前,班主任要联动前任班主任和学科老师,深度调研班级每个学生的情况,包括学生的性格特点、习惯品行、学习成绩、学习氛围,了解班级常规养成教育等情况。班级家长情况也是深度调研的重要部分,尤其要了解班级正能量、热情的家长和班级“后进、犯难”家长群体的情况,了解班级家委会建设及工作情况,拿到家长的联系方式,初步摸排,便于后续学生教育、班级建设、家校共育,也利于新学期的平稳开局。
二、利用班会拉近与学生的距离
新接班的班主任对于班级管理切忌“急”,不可一味按照自己的意愿强制学生发生改变,这只会引发学生的厌恶和反感。做好智慧交接,班主任既要从“新”开始,又要从“心”开始。开学后召开一次心理沟通的班会,请学生为前任班主任写下祝福,也为现任班主任写下期许,主动慢慢地融入新班级,取得学生的信任。然后因势利导,聚焦学生接受更换老师的事实,适应更换老师的事实,引导学生学会适应,迎接挑战,用自己最好的学习状态让前任老师放心,也让现任老师有信心。从心出发,解开学生的“心结”,让师生关系平稳过渡,更亲密。
三、发挥班干部的正能量作用
在全面了解学生情况的基础上,组建一支精干高效的班干部队伍,是班级管理成功的一半。作为班主任,工作严谨细致固然重要,但不可能时时刻刻全面、准确、及时地了解学生的日常情况。这时就是这些“领头羊”发挥作用的时候,如果他们能在管好自己和别人的同时,潜移默化的传递一些正能量,这就有助于形成良好的班风和学风,快速提升成绩。因此选择班干部一定要慎重。可采取和学生交谈、学生推荐和自荐的方式,由班主任留任、指定有管理能力、关心集体、品学兼优、工作细致负责的学生当班干部。
选出班干部后,班主任要给每一名干部明确的分工,还对其所管辖的工作进行清晰、详细的记载,以便每周小结和为下周工作做准备。并明确要求班干部应该具备为同学、为班级服务的思想,以身作则、团结互助、勤奋学习等素质,真正起到火车头的作用。让班委会真正成为班主任老师的左膀右臂。
四、家校合力要加强
班主任的更换必然使学生和家长产生心理波动。召开一次开学前的家长会,做好新老班主任的交接班工作是拉近心理距离,建立彼此信任,促进情感平稳过渡的好方法。这是一次具有重大意义的家校沟通会,新接班的班主任势必要阐述前任班主任不再接班的原因,是基于学校的统筹安排和教师个人的发展,也要引导家长信任学校对师资队伍的搭配,总结、表扬前任班主任的付出,并欢送前任班主任。温情的交接仪式是建立信任的开始。紧接着,要介绍新接班班主任、班级团队教师,以及班级规划和需要家长配合等方面。当然,家校沟通会还有一个不可遗漏的重要事项,就是请家长也要做好学生前期的心理沟通,将现任班主任的情况告知孩子,让学生对于更换班主任的事实有一定的心理预设,这也便于开学后学生学习状态的快速适应。
五、提升管理水平
以爱为本,以能为法,为新接班工作赋能增效。虽是中途接班,但班主任同样真心地爱新接班的孩子们,用专业促进班级与每位学生的发展。针对班级管理,可以基于班级自身的优缺点与前任班主任的管理与策略,来优化班级管理的方法,做到锦上添花。同时,也要结合自己的特点、优势与班级实际思考新班的定位和发展规划,发挥个人魅力,形成个人风格。在优化班级管理中,让学生尽快适应,也让班级发展稳步推进。
六、做尽心尽责的护花使者,激发师生情感的共鸣
教师在与学生的交往过程中,一定要把自己摆在和学生平等的位置上,从关爱的心态出发,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要让学生真正的从心底感受到教师对他们的关心和爱护,学生才会向教师敞开心扉,接受教师的爱。
七、开展活动,增强班级凝聚力
良好的班风、学风的形成还离不开各种活动的开展。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让每一名学生都参与进来,充分发挥学生的特长和才干,尽量满足每名学生多层次的需要,大家在活动中互相认识、了解、信任、信赖,齐心协力拧成一根绳。例如2023年的元旦文艺汇演,我班参加排练的学生中有五分之四是老师们认为的调皮学生,我大胆地尝试放手让他们做,结果他们的节目是元旦晚会上所有节目最出色的,这让他们真正意识自己的能力,这次活动的结果也改变了他们在其他老师和同学心目中的印象,同时其他学生看到他们能出力,会有自己也不能滞后的思想。活动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爱集体的意识,进而增强班级的凝聚力。
作为班主任应尽一切可能平等对待每一名学生,无条件的爱每一名学生,不以家庭出身分高低,不以智力高低定亲疏,不以成绩好坏划优劣,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鼓励,让师爱凝聚学生的心,达到“亲其师,信其道”的目的。
总之,教育是一个持续而漫长的过程,只要你有信心,有爱心,有恒心,只要你愿意,中途接班,即便与学生之间隔着一条银河,我们也能搭个鹊桥,走到学生群体的中心部位。关注细节,真诚相待,让师生关系平稳过渡,引导家长关键助力,优化管理显特色,相信“后妈”“后爸”一定能够很棒地度过这个“非常时期”,做个温暖的续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