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浅谈习作例文的教学策略
作者: 杨金霞习作例文是统编教材中新出现的选文类型。从三年级开始,每个习作单元均编排了两篇习作例文。由于其不承担生字词等方面的教学任务,也没有课后习题编号,教师对习作例文的教学普遍不太重视。教学不到位、不对位的现象较为突出。有的教师认为其可有可无,教学时一带而过;有的将其等同于略读课文,只让学生读读而已;有的认为其承担着“提供范例”的教学任务,便追求讲深、讲透,用生硬的讲解去“肢解”例文。教学定位不准,直接影响了习作例文教学价值的实现。因此,如何准确把握习作例文的教学内涵,依据学情用好例文,把例文用到位、用对位,显得尤为重要。本文拟对教材中习作例文的内涵进行解读,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教学策略。
一、多角度把握习作例文的教学内涵
1.借鉴“选文分类”理论,明确习作例文“例子”的教学功能
习作例文为学生习作提供了全方位的示范,无论是选材立意、谋篇布局,还是遣词造句等方面,均是学生学习写作的范本。但全方位示范并不等于要全方位借鉴。“将本来含有无限可能性的诗文,限制在一个特定的侧面、特定的点来作为例子,这就是‘例文’的实质。”教学时,教师要根据习作目标和学生习作需求选择“特定的侧面”或“特定的点”作为“例子”,帮助学生感悟、积累某一方面的习作经验,突破习作难点。这是习作例文教学的另一含义。这就启发我们,习作例文教学要有针对性,不必面面俱到、兼而顾之,而是要有所限定、有所聚焦,根据习作要求和具体学情确立好特定的学习“例点”,以真正发挥其“例子”的功能。
因此,习作例文的教学重在发挥其“例子”的功能。通过学习“例子”,感悟蕴含其中的习作知识、策略或原理等,提炼出“已经成形的知识”,将其明晰化,甚至变式化,以帮助学生理解、内化,这是统编教材赋予习作例文的独特教学功能。
2.根据单元编排体系,明确习作例文“桥梁”的教学地位
从单元编排体系看,习作例文安排在精读课文和“初试身手”之后、单元习作之前,它像一座桥梁,连接着阅读感知与写作实践,在习作单元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从精读课文到“交流平台”,再到“初试身手”,学生经历了第一次“认知—实践”过程;而从习作例文到单元习作,则是第二次“认知—实践”过程。从认知层面看,习作例文既要从感性体验上呼应精读课文,又要从理性提炼中承接“交流平台”;从实践层面看,习作例文既要聚焦“初试身手”练笔中出现的问题,又要针对学生在单元习作中出现的新的写作需求。因此,聚焦练笔中存在的问题,针对学生习作需求,建立习作例文与精读课文、“交流平台”、“初试身手”、单元习作的关联,沟通感性与理性、具体与抽象、认知与实践,让相关表达元素在精读课文、“交流平台”、“初试身手”、单元习作中相互呼应、相互印证、互为补充,是习作例文在单元教学中独特的地位。
3.基于单元选文比较,明确习作例文“迁移”的学习目的
习作单元编排了两篇精读课文和两篇习作例文。教师在教学时应注意对这些选文进行比较,区分其各自教学目的,以明确习作例文需要“教什么”“怎么教”,进而准确把握其教学内涵。
首先,将精读课文与习作例文进行比较。习作单元中的精读课文和习作例文虽然都直接指向表达,引导学生从阅读中学习表达,但二者的教学目的是不同的。《教师教学用书》中指出:“精读课文注重引导学生体会表达上的特点,学习习作方法;习作例文为学生提供范例,便于学生借鉴和仿写。”前者重在“学习方法”,后者重在“借鉴模仿”;前者重在“学”,后者重在“用”;前者除了承担指导习作的任务,还承担了部分阅读教学的任务,而后者则主要承担助力学生习作的任务,是为学生习作时进行迁移运用服务的。可见,习作例文重在“用”,而不是“教”。将学习所得有效迁移到习作中,才是习作例文的教学目的所在。
二、多层面探寻习作例文的教学策略
在准确把握习作例文教学内涵的基础上,再从多个层面探寻习作例文的教学策略,才能确保习作例文教到位、教对位。
1.依据具体学情,确立教学起点
习作例文的教学不是零起点,而是在精读课文的感性体验、“交流平台”的理性认知、“初试身手”的尝试运用基础上展开的教学。因此,根据学情把握教学起点,聚焦“初试身手”练笔中出现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展开教学,帮助学生突破习作难点,是习作例文教学的第一步。
2.依照学习目的,把握教学尺度
习作例文的学习目的在于迁移运用。而要将习作例文中的表达方法有效迁移到自己的习作中,必须以理解为前提。以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习作例文《一支铅笔的梦想》为例,要让学生在习作中有效迁移“借助特点想象”的方法,就可参照“理解六侧面”的相关要求把握教学尺度,设计检验理解的相关问题。
3.依托助学系统,探寻学习路径
分析习作例文课后思考题和旁批就会发现,课后思考题主要以问题的形式呈现,而旁批更多的是以“陈述方法+表达效果”的形式呈现。教学时,教师要处理好课后思考题与旁批之间的关系,对二者进行有效链接、有机整合,将课后思考题细化、转化成系列问题,形成问题链,以帮助学生找到学习的路径。
习作例文是学生习作时借鉴和模仿的范例,是学生揣摩和发现习作方法的凭借。深入研读习作例文的教学内涵,精准把握其教学定位,充分发挥其教学价值,是提升学生习作能力的必由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