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创设教学情境 激发课堂兴趣
作者: 刘月梅摘要:语文教学过程是一个充满心理活动的过程,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依据小学生认识和掌握知识的规律,以及小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善于创设各种教学情境,从而激发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达到乐学的境界。
关键词:情境 想象 思考 竞争 表演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爱因斯坦也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语文教学过程是一个充满心理活动的过程,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依据小学生认识和掌握知识的规律,以及小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善于创设各种教学情境,从而激发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达到乐学的境界。
一、创设想象情境
在人的智力活动中,想象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由此可见,创设想象情境是提高学生创新素质的重要举措,语文教师要充分利用阅读教学这个主渠道,对学生进行想象训练。
例如,在教学《曼谷的小象》中有一段阿玲指挥小象拉车的话:“阿玲绕着汽车走了一圈。她沉思了片刻,拍拍小象的鼻子,用脸贴贴它的扇子似的大耳朵,指指陷进泥坑的轮子。”教学这段话时,我就引导学生联系下一段小象拉车的表现,着重扣住“拍拍”、“贴贴”、“指了指”这几个动词去想象阿玲动作中所表达的语言。有的学生说:“小象,你去帮他们把车拉上来吧!”有的学生说:“小象,你是我的宝贝,用你有力的鼻子帮帮他们把车拉上来。”有的学生说:“小象,你是助人为乐的象,现在有一辆车陷进泥坑,你去帮帮他们,用你的鼻子把车轮翘上来。” ……这样通过学生的想象,就具体领会了阿玲独特的训象方法和小象的聪明乖巧。
二、创设思考情境
高品质的学习依赖于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就是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而发现问题需要思考,解决问题更需要思考,所以说思考是学生学习过程中必须具备的心理品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创设让学生充分思考的空间,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例如在教学完《麻雀》一课时,我创设了一个思考情境:同学们,猎狗被猎人带走了,如果你就是老麻雀或者你就是小麻雀,你会对老麻雀或小麻雀说些什么呢?(小小组讨论后汇报)
生:老师,假如我是小麻雀,我会对老麻雀说:妈妈,你真勇敢,
能吓跑那么大的一只狼狗。我一定要学习你勇敢的精神。
生:老师,假如我是小麻雀,我会对老麻雀说:妈妈,你别那么大惊小怪的,刚才我是想跟猎狗比试的。有其母必有其女嘛!
生:老师,假如我是小麻雀,我会对老麻雀说:妈妈,谢谢你,你冒着生命危险来救我的命。以后,我一定要做个乖孩子,不能乱跑出来,在家里认真跟你学飞。
生:老师,从老麻雀的动作和外形看,我想这只老麻雀可能是爸爸。所以,假如我是小麻雀,我会对老麻雀说:爸爸,你真是我的骄傲。我一定要学习你勇敢的精神,有其父必有其子嘛!
生:老师,假如我是老麻雀,我会对小麻雀说:孩子,吓死我了,以后要乖,做个听话的好孩子。
生:老师,假如我是老麻雀,我会对小麻雀说:孩子,知道会飞的重要性了吗?平时让你学飞你老说辛苦,什么事情都是靠努力才能学到的!
生:老师,假如我是老麻雀,我会对小麻雀说:孩子,面对危险的时候,要学会动脑筋,来救助自己。
……
在课文讲到接近尾声时,我设计安排了“老麻雀和小麻雀“这两个角色,提了这个看似简单实则很有思考价值的问题,让学生进行角色想象,激发了学生的创新的思维火花,引发他们说的欲望。
三、创设竞争情境
好胜是学生的天性,比赛最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教学中我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一特点,为他们创设一个竞争的机会,恰当地开展一些有益的比赛活动,用竞争来消除课堂中常有的枯燥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教学《黄河之水天上来》这课时,由于文章篇幅比较长,假如整节课老师讲,学生听起来就会厌烦,觉得枯燥无味。我就组织学生先在小组里给每一个自然段设计一个问题,再向不同组的同学提问,回答不出扣分,答对了加分。在设计问题时,每一个小组的同学都很认真地讨论研究,生怕别人问倒自己要扣小组的分;在提问时,小组之间竞争十分强烈,你小组对我组提问,我小组也要向你小组提问,豪不示弱。学生提问回答时,老师只是作点拨。最后老师根据比赛时的表现和成绩评出“最佳小组奖”“小星星”、“金点子”等奖项。
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消除了学习的疲劳,又使在乐中掌握了知识,培养了他们的竞争意识。
四、创设表演情境
古语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情感是学生学习的动因,也是学习语文、发展智力十分重要的心理因素。在阅读教学中,要激发学生的情感和学习兴趣,形成学生课堂主动学习的内驱力或保持主动学习的注意力,可借助创设生动、逼真的表演情境来进行。
如教学完《“你们想错了”》一课时,我让学生三人一组(分别扮两个国民党兵和方志敏)作表演。表演完后,有的说他们没有把国民党兵那种贪婪、凶恶的神态表演出来;有的说他们没有把国民党兵的动作表演出来;有的说他们没有把方志敏那种镇定、勇敢的神态表演出来。通过同学们的评价,第二批表演的同学配合的十分默契,把国民党兵和方志敏的神态、动作表演得淋漓尽致。这样的表演加深了同学们对课文的理解,激发了他们的表演欲,进而使他们的表演进一步的创新,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表演是学生特别喜欢的活动,能给学生带来快乐,使教育变得生动有趣。创设表演情境是文中内容的再现,能反映读者对内容的理解程度,也更加深学生对文章理解。
在教师精心创设的情境中,学生紧紧的被吸引,自觉地全身心地投入,用心思考,真诚交流,时而困惑,时而高兴,伴随跌宕起伏的情感体验,自觉遨游于语文知识的海洋。在有趣的情境中感受语文,运用语文,喜爱语文。从而不断创新,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小学语文新课标》(2022年版)
2.《小学情趣教育的研究与实践》——成都市大邑县北街小学包蕾
3.《农村学校情趣化课堂教学的实践研究》—— 张家港市晨阳学校课题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