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浅谈“双减”背景下新课标的语文教学
作者: 洪诚随着教育“双减”政策的实施,提出了教育减负不减质的新要求。作为这个新时代的中学语文教师,激活语文课堂,让课堂鲜活起来,精彩起来,真正肩负起“大语文”教育的重任,为培养有责任,有担当,有能力,有素养的当代中学生而不懈奋斗。
“新课程标准”是国家课程的基本纲领性文件,是国家对基础教育的基本规范和质量要求。反映了课程改革所倡导的基本理念,以全新的视觉揭示了语文课程的特点和发展疗向,确立了“知识与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位一体的课程目标,第一次将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提高到“三重”之一的位置,对我们广大教师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与历届大纲相比,人文性是“新课程标准”在语文课程性质的认识上的一个显著特点,并作为一条红线,贯穿与整个“新课程标准”之中。
首先,它遵循了人的“道德修养”的发展规律。“新课程标准”要求我们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以提高学习领会的能力,更好地培养个人道德修养。“新课程标准”要求我们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就是要我们充分认识到道德修养的长期性、复杂性,在每个阶段都给予学习帮助和支持,使其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其次,它遵循了人“思维品质”的发展规律。语文在对人的感性思维方面的培养有着重要作用。“新课程标准”要求我们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就是要让学生掌握多种多样的思维方式,以提高其思维能力和品质。“新课程标准”要求我们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就是要求我们重视学生的思维发展的过程,做到因材施教,积极引导。还有,它遵循了人“行为习惯”的发展规律。“新课程标准”要求我们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就是让学生学习正确的行为规范,利用好语文这个交际工具,做个文明人。“新课程标准”要求我们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就是要我们充分认识到行为习惯培养的重要性、艰巨性和长期性,认真抓好每个环节,反复抓,抓反复,真正为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作出应尽之力。
通过以上对“新课程标准”的解读,浅议如何在当前“双减”背景下实施新课程教学。
一、要建立和谐师生关系,加强师生情感交流。
首先要尊重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新课程明确指出,要关注、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善待每一位学生。特别是学困生普遍存在自卑的心理,对待事情比较敏感,教师应该有敏锐的观察能力。教师要俯下身子,多与学困生亲近,让其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关心与呵护,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其次,我们应走进学生,发现每个人身上的闪光点。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每个人都会有他的优点和缺点,教师要理性看待学生的缺点,不要将其放大。人人都有希望获得他人关注和肯定的心理需求,教师要善于发现,哪怕他取得了小小的进步,都要给予表扬和鼓励,让他尝到成功的喜悦,对自己充满信心,憧憬未来。当有学生犯错误时,我们要以平常心对待问题,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教师要抓住学困生的心理,去感化他们,使师生间形成“情感共振”,使其爱上地理课。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乐其学”。
二、还要因材施教,让课堂鲜活起来
精心备课,因材施教。依据新课程标准和个别学生基础知识较差、学习兴趣淡薄、学习方法落后、学习信心不足等情况,教师确定教学内容,制定行之有效的教学计划,还可以编撰符合本校学生学情的校本教材加以辅助教学。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生学习新知识时可能产生的困难和问题要有所预见,并对学生导学案学习提出明确的要求。面对学生,教师要多些耐心,要循序渐进,实施分层教学,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信心。
1、 让朗读激活课堂。“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是古代人的珍贵经验。各年级都要重视朗读,充分发挥朗读对理解课文内容、发展语言、陶冶情操的作用。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朗读的总要求。我们对一篇文章的理解,首先是朗读。可以采用角色扮演朗读,学生想象作品中的人物,更能体会人物的喜怒哀乐和内心的酸甜苦辣;当激情并茂的诵读将听者带入身临其境的意境、撞击心灵,此时就会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浓浓兴趣。
2、让自主互助、合作探究激活课堂。新课程倡导自主互助、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能够激活语文课堂,进而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在教学实践中,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自主探究的需要。我和学生经常进行师生角色的转换,让学生自主进行课堂问题的设计,学生们踊跃投入其中,研究设计出许多精彩的教学内容。我经常会将课堂上的问题设计交给学生,经过学生们精心研究,不但出色地完成了教学任务,而且学生们有的问题设计比教师更恰当、更贴近生活。学生自主互助设计问题,通过合作探究问题的解决,为语文课堂注入了活力,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也得到了提高,这种创造性的学习过程,很大程度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热情。
如何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更好地发扬学生的探究精神呢?我将班级学生分成一个个的探究小组,在教学过程中,各个小组先聆听的同学的发言,之后可以提出自己的疑问和思考,这时其他探究小组要给以相应的回答,在此过程中,各探究小组研究的优点和不足都得到了明显的体现,学生的探究精神在课堂上得到进一步的发挥,使学生成为学习上真正的主人。
3、让展示自我激活课堂。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探索者。中学生的世界中,更加强烈。在课堂上,要为学生提供一个展示的平台,在展示中让学生享受到成功的快乐。为课堂教学做好准备,同时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氛围。
面对新课程改革和“双减”政策的实施,我们要善于独立思考、独立钻研,探索真实可行的课堂教学改革措施,要注重实质,不要在形式上做文章。求真务实,是我们应该始终坚守的信念。作为新时期的语文教师,投身新课程改革,任重道远;激活语文教学,势在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