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培养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作者: 黄玉洁

内容提要:初中阶段学习文言文,是学生接触传统文化的起点,学好文言文对继承和发展我国优秀的文化传统,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同时为今后进一步学习文言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根据新课标提出的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结合教学中的一些实际;在文言文教学实践活动中,我主要从模拟人物对话、模拟课文情景、创设课堂活动、插进相关乐曲和引用竞争机制等方面进行培养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关健词:  培养   学习   兴趣

一直以来,文言文的教学比较枯燥无味,课堂气氛沉闷、压抑,直接导致文言文教学效率低下。究其原因主要是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课堂教学设计理念中的失落,这就严重的制约了学生自主的、创造性的发展。因此,我们应该努力构建和创设一个开放而富有活力的文言文课堂活动,把空间和时间还给学生,使学生成为活动的主人。一个充满活力的课堂氛围才能使学生对知识的探索和想像力、创造力发挥到最佳状态。那么在新课改下,如何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呢?在教学实践中,我进行了以下几点有效的尝试:

一、模拟人物对话,激发学习动机

新课标指出: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更关注兴趣的激发以及学习过程中情感的体验。对于一些对话性比较强的文言文,如果教师一味分析人物的语言和性格特点,学生就会感到索然无味;但如果让学生体验一下人物的对话,那就变得兴趣盎然。这样就能调动学生认真朗读课文的积极性,并能揣摩人物对话的语气,神态等,并能锻炼和提高学生的说话艺术。

比如,在教学《陈太丘与友期》这篇文言文时,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故事情节,我首先要求学生在课前预习,阅读并理解全文;然后,在课堂上要求学生分学习小组训练,让他们模拟陈元芳和来客之间进行对话;最后,选取一组学生到讲台上表演,并由其他同学进行点评和讨论。通过这种互动的方式,学生们能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更好地理解文中所描绘人物的思想和性格,并深刻领悟到故事所蕴含的道理。

模拟人物对话的教学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他们的语文表达能力;同时也更好地帮助他们理解和体会文言文的内涵。这种学习方式,可以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积极参与学习,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兴趣。

二、模拟课文情景,激发学习热情

在课堂实践活动中,我根据农村初中学生的学习实际,结合课文的具体学习内容;设计学生所喜欢的生活情景,如游戏、情景模拟、表演等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课文情景表演中,引导学生去观察,去了解,去发现,从而更真实地去体验、去感悟,调动了学生学习的情感,激发了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学习文言文的能力。

比如,学习《孙权劝学》时,我先让学生找到课文中的关键词:劝学、孙权、吕蒙;然后,我让学生分成学习小组,每个学习小组扮演一个角色,模拟孙权和吕蒙的对话情景;最后让他们结合课文内容自由发挥,展示出孙权劝学的方法和技巧。这节课,学生在愉快的活动氛围中理解了孙权、吕蒙的思想性格,并且锻炼了他们的语文表达能力和创造能力。

通过模拟课文情景,学生能够更加真实地去体验、去感悟课文中人物的思想和情感。在模拟过程中,学生需要深入思考和理解角色的心理状态和行为动机,从而更好地理解课文的内容思想,取得满意的学习效果。

三、创设课堂活动,激发学习活力

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的学习不只是一个单纯认识过程,学习的本身就包括情感和兴趣两个方面;坚持在活动中学习文言文,创设语文课堂活动,是课程改革的一大突破。在文言文的教学实践中,我们都要改变应试教育,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实践活动,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的活力。

比如,学习《桃花源记》一文,我并没有对课文的内容进行过多的分析理解;而是精心设计一些问题,要求学生自主阅读,然后采用“主持人采访”的形式,模拟记者采访桃源人,创设一种课堂活动,同学们都在这一问一答的课堂活动形式下,理解课文内容。

实践表明:教师如果善于创设课堂活动,学生就能更加主动参与到课堂学习中,积极思考和敢于表达,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了他们学习的兴趣,收到满意的学习效果。

四、插进相关乐曲,进行情感体验

根据心理学的原理和教学实践证明:在教学过程中,如果能创设一种愉悦的的课堂气氛,那么教学效果就更加有效。在文言文教学中,我结合课文的具体内容,恰当地运用音乐手段,把一些乐曲引入到课堂中来。这样不仅使学生得到美的享受,美的教育,进行情感体验;而且能更深刻地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比如,教学《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时,我们可以选择以古琴演奏的版本进行播放。这样的乐曲能够营造出古朴的氛围,让同学们身临其境地感受苏轼的思想情感。同时,在欣赏乐曲之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与同桌进行交流,分享对于课文和乐曲的感受和理解,进一步激发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兴趣。

插进相关乐曲,可以使文言文的学习更加生动有趣,同时也提升学生对于文言文的情感体验和理解能力。这种的教学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有利于培养他们对于文言文的兴趣。

五、引用竞争机制,活跃课堂气氛

现代社会生活充满竞争意识,有竞争才会有时代的进步。学习也一样,只有竞争,才有活力;只有竞争,才会有进步。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恰当引用激烈的竞争机制,是活跃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效率的有效途径。根据学生好胜心强的特点,在文言文教学中,我们要运用多种形式的竞争手段,鼓励学生参与课堂活动,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活跃了课堂气氛。

比如,学习《邹忌讽齐王纳谏》一课时,我就采用朗读比赛和复述课文比赛的形式。朗读时,我分学习小组要求学生进行朗读,然后选出四个代表到讲台进行比赛。参加比赛的同学都很认真,很投入。同学们也不时报以热烈的掌声。在理解课文内容后,我以同样的方式进行复述课文比赛,同学们同样以极大的激情参与。这节课一改过去文言文教学沉闷、压抑的课堂气氛,收到令人意想不到的效果。

引用竞争机制时,教师可以设计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和活动形式,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和个性特点。比如朗读比赛、辩论比赛等,既能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又能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和活跃度。实践证明,教师恰当运用竞争机制,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取得了满意的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孔企平:《论学习方式的转变》,载《全球教育展望》,2001(8)。

【2】沈湘秦:《自主课堂》,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