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浅谈师生和谐相处之道
作者: 任珍珍 杨瑞和谐的师生关系就是让师生在人格上平等,相处的氛围和谐。它的核心是师生心理相容,心灵相通,师生间形成真挚的情感关系。如何做到师生和谐相处呢?在十年的班主任工作中,我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尝试,与各位班主任交流、分享。
一、师生相处有三要
要热爱学生。爱是教育的灵魂,只有热爱学生,才能正确对待学生所犯的错误,才能耐心的去雕塑每一位学生,爱学生虽然很难但它却非常重要。
要研究学生。只有了解学生的社会、家庭背景、个性差异、兴趣爱好、心理变化、发展特点,我们才有与学生相处的基础。
要改变自己。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关键在于教师,作为教师首先应该结合自身的工作转变观念,加强自身修养,提高师德素养和教学能力,以高尚的品格和过硬的素质去感染学生,征服学生,和谐的师生关系的确立更多的有赖于教师自身观念的更新和素质的提高。
二、努力转化后进生
在后进生的转化过程中,教师要做到“三克服”:一克服性子急,二克服不仔细,三克服中途放弃。教书育人是细活,需要的是耐心,如果遇事不冷静,爱冲动,由着性子,容易把事情搞得一团糟。如果事事发脾气,自以为是,独断专行,容易伤害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一句名言:“从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这句话告诉我们,不能把后进生看死了,随着年龄的增长,环境的变化,教师工作方法的改进,他们也会发展变化,即使不成为瓦特、牛顿、爱迪生,也要把他们塑造成一个对社会有益的人。
三、 心理沟通很重要
要达到师生之间的心理沟通,了解学生是必不可少的,了解学生的方法很多,可采用多问、巧谈、善观等方法。老师在工作中要多问,在组成一个新的班级时,应问问他们有什么新的打算,会不会适应新班级和新环境,学习上是否跟得上,他们的兴趣与爱好等等。和学生谈话可以在正式场合,如课堂、办公室,也可以在非正式场合,如课间操场、劳动场地,或在放学回家的路上等。
师爱是一种神奇而伟大的力量,师爱是一种理智与心灵的交融,是沟通师生心灵的桥梁,师爱可以引导学生产生巨大的内动力,去自觉地、主动地沿着老师指出的方向迈出。因次当老师给学生以真挚的爱,给学生以亲近感、信任感、期望感的时候,学生就会对老师产生依恋仰慕的心理,就能向教师敝开内心世界,教师就可以“对症下药”,从而收到神奇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