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个幸福的班主任

作者: 马学超

如果说翶翔于广阔无际的天地间是小鸟的幸福,沐浴在早晨的第一缕阳光中是大树的幸福;那么班主任教师的幸福是什么呢?我认为班主任教师的幸福源于对学生的爱,这种爱就像母亲爱孩子一样不图回报,不计得失,这种爱就像宇宙包容万物一样广博厚重、默默无闻,这种爱就像春风细雨一样“润物细无声”。这种爱是教师的精神食粮,这种爱能让教师获得幸福。

十七年前,当我还是父母眼中的小男孩的时候,我已经是一名高中副班主任了。那时我不懂得怎样去爱这些“小不点”,我只想着去震慑他们,在他们面前树立班主任的威信。事实也像我所希望的那样,课堂上他们各个正襟危坐、目光专注、一丝不苟,为此我心里沾沾自喜了好一阵子。可渐渐的我发现,课外时间学生们见了我老远就绕道而行,有时我主动和他们打招呼,他们却“落荒而逃”。我的心里失落极了,想起上大学时老师曾经说过:“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学生是教师对教育事业坚贞不渝、忠心耿耿的基础,也是改善教育方法的基础。”俄国著名的文学家、教育家托尔斯泰也曾说过:“如果一个教师仅仅热爱教育,那么他只能是一个好教师。如果一个教师虽然读过许多书,但却不爱教育事业,也不热爱学生,那就算不上一个好老师,更不是一个好班主任。如果一个班主任热爱教育事业和热爱学生相结合,他就是一个完善的班主任。”严是爱,但却不是爱的全部。班主任对学生的教育管理必须是建立在一种高度的责任感之上,这种责任感是一种充满科学精神的教育之爱。这种爱不同于母爱中的偏私,也不同与友情之爱的单纯。班主任的这种爱是立足于对社会主义祖国前途的关心,对教育事业的忠诚,对新一代社会主义接班人的期望。班主任的这种爱具体表现为对学生的一种关心、理解和期望。总之,班主任对学生的爱如同一座坚实的桥梁连接着他们的心,它是人世间最真诚、最高尚最宝贵的情感之一,他是打开学生与老师之间心灵的钥匙。

经过认真的反思和学习,我开始慢慢地靠近他们,和他们谈心交流。课堂上也不再板着脸孔,而是常常给他们讲一讲笑话,聊一聊故事,主动地耐心地给学习困难的同学“开个小灶”。经过不懈的努力,班里的同学和我越走越近,有些还把我当成“知心大哥哥”。那时,我们班有一个女孩子常常下午打瞌睡,中午的作业也常常不能完成。通过了解我才知道,原来他家里姊妹们多,她是老大,父亲在外赚钱养家,母亲一个人带4个孩子,没时间管她。她家到学校相距六七里,一个15岁而且又十分瘦弱矮小的孩子,一天步行来回四趟,她怎么不累?中午又怎么有时间来写作业呢?为了帮助她,我和她妈妈商量中午让她到我家吃饭,我还抽出时间帮她补习功课,渐渐地她变得活泼开朗起来,每当看见她眉宇间飞扬的喜悦与自信,我的心头就洋溢着满满的幸福······

过了两年,,学校让我担任正班主任,我终于也有了自己“国”。在这个“小国度”里,我可以自由探洒我的智慧,“肆无忌惮”地实现我的小理想。那时全国上下都在学习周弘老师的“赏识教育”和魏书生老师的“把班级还给学生”。我一边努力地学习,一边把这些理论运用在日常班级管理中。在班里我选择了五个值日班长,让他们轮流值日,然后我又给班里几个平时表现不积极的同学选择了适合他们的岗位,以锻炼他们的能力,培养他们的责任心。在平时的管理中我注意在班里树立正面典型,营造正确的與论导向,召开各种各样的主题班会。我逐渐地认识到:教书只是起点,育人才是目的。抱着这样的信念,我在实践中改变着自己,在学习中提升着自己。我把斥责变成理解,把批评变成鼓励,把惩罚变成宽容。过了一个学期,学生大多和我成了无话不谈的朋友,他们亲近我,尊敬我,同样以爱回报我。春天来了,他们把香喷喷的花养在我的办公桌上;夏天来了,他们把驱蚊香点在讲台下;秋天来了,他们把成熟的瓜果送到我的宿舍……每当这些时候,我的心暖暖的,我觉得我的血液里泛滥着一种热情,这种热情让我无怨无悔的工作着,忙碌着,幸福着……

那时,我们外出培训的机会很多,每次临走时,我就把班级托付给年级主任代管,当我风尘仆仆满载而归时,就火急火燎的去询问班级情况,年级主任常常竖起大拇指说 : “你走和没走一个样,放心吧。你几天不来也没事。 ”我心里很安慰。还有一次,学校举行集体劳动,我那天刚好请假帮母亲看病。下午回来时,劳动委员和班长把劳动任务按小组分得紧紧有条,并且以全校第一名的速度完成任务,引起了全校老师的啧啧称赞。我的爱开花结果了,我的心涌起层层幸福的涟漪······

牢记使命,不忘初心;用爱教书,以德树人。做一个幸福的班主任 ,我将时刻努力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