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下小学科学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应用

作者: 武勇

在当前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科学课程的开发对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为了能够让科学课程得到家长与教师的认可,激发学生的兴趣,本文就核心素养下小学科学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应用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一、 小学科学课程的性质与分类

小学生正处于发展的最佳阶段,他们时刻保持对世界的好奇心,小学科学课程的开发应当更加激发学生对这个世界的探索欲。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包含多学科的综合型科学课程,像生物、物理等,让学生提前接触,为今后的学习奠定基础。另外,科学课程的设置是为了让学生的视野更加宽广,不应该让学生的眼界只局限于书本上,应该是在教材的基础上,与实际生活相联系,从而提升学生的生活技能,体验学习中存在的快乐。

小学科学课程可以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为课内学习,通过让学生阅读教材,观看录像、影音等学习知识,另一部分是课外课程,通过让学生走出课堂,亲身体验自然界中各种现象,从而帮助学生了解自然,认识自然。在小学课程教学过程中,通过课内以及课外课程的结合,二者的相辅相成,让学生得到最好的学习,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提升。

二、小学科学课程的特点

首先,小学科学课程具有生活性。小学生正处在感性控制理性的阶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带领孩子多多感受生活,从而提升学生的生活体验,获得生活经验。每个学生的生活是不同的,存在着差异,所以,教师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应当利用教材,适应学生的心理发展,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从而让学生在学习中认识生活,从生活中启迪学习。

其次,小学科学课程具有探究性。前面已经提到过,小学生是对世界充满好奇的,小学科学课程的设置是为了让学生时刻保持这种好奇,而不能因为学习失去学生的天性。所以,在进行小学科学教学时,教师可应当鼓励、激励学生勇于观察生活,勇于去探索。

二、 小学科学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策略

1. 从教师的角度出发,提高教师课程开发与利用的意识

教师是学生获得知识的重要途径,教师也需要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从而帮助学生建立系统的学习,开拓学生的视野。因此,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当从自身出发,提升自己课程开发与利用的意识,从而有效的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索。

例如,在《植物的叶》这一节内容的讲解中,在传统的课程中,教师根据教材内容向学生介绍植物的叶片具有什么样的结构与特点等,仅仅让学生在教材的引导中机械的记忆。但是在当前教学改革的背景下,教师应当从自身有所改变,提升自身对小学科学课程的开发与利用。因此,教师在《植物的叶》一节的讲解中,可以根据教材的内容,将植物的叶在多媒体上进行展示,让抽象的文字直观的展示在学生面前。同时,教师也应该结合课外教学,将学生带到室外,真正的感受植物的叶,让学生在真实的自然中进行探索与学习,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通过改变自身的想法与看法,才能在教学中将想法渗透给学生,从而促进小学科学课程的开发与利用。

2.充分利用时代资源

随着我国信息社会的快速发展,网络占据了很大的市场,教师可根据学生发展的特点,通过与网络的结合,促进学生对科学的兴趣,从而带领学生去勇于探索,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电》相关的知识时,因为电具有一定的危险,所以教师可以通过互联网搜索相关视频,最好为动画片,更适合小学生阶段的理解与认识。尤其是静电,简单电路等这些,虽然看似不存在危险,但是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善于发现其中的隐患。其次,为了让学生不失对科学的好奇心与探索欲,教师也可以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增加学生的实验操作,像“简单的小灯泡连接”,然后让学生亲自去操作,学会以后可以让学生回家展示给父母,树立学生的自信心。

3.充分利用课外课程,激发学生的兴趣与探索欲

前面提到,课外课程是课内课程的一个辅助,是在教材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走出教室,走进自然,由此,促进学生的综合能力。

例如,在观察《植物的生长》一节内容的讲解中,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走到自然中,每个同学可以种植一株植物,然后一起观察植物的生长,在整个观察过程中根据植物的生长状态,向学生渗透书面知识,也可让学生之间进行相互交流,促进学生共同成长。在课外教学的带动可以让学生对教材知识有更好的理解。

在当前核心素养下,教师对小学科学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应用能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更好的帮助他们理解与认识自然界中的神奇现象,从而为他们今后的学习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