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合理运用多媒体 让道法课大放异彩
作者: 毕金文电化教学,作为现代科技成果进入教学领域后产生的一种新型的教学形态,它在改革传统的教育思想,教学方法,提高教育质量和教学效率,实现优化教育手段方面显示了现代媒体无与伦比的功能。在教学中,合理运用电教媒体创设兴趣情境,陶冶情操,化难为易,演绎情感深化,对课堂教学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运用多媒体创设兴趣情境,陶冶情操
与电化教育具有的智力功能同步的是它的审美功能,通过诱发和增强学生的审美感,使学生在有益身心健康和积极愉快的求知气氛中,获取到知识的营养,使学生有美的享受和情感上的共鸣,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促进他们素质的整体发展。激发兴趣,轻松愉快地主动学习。精心设计教学过程,从内容安排和媒体形式上不断给学生以新鲜感、好奇感、满足感……学生就能够带着一种高涨的、激动的情绪学习与思考,就会意识和感觉到自己的智慧力量,体验到创造的乐趣,这样就诱发了学习的主动性。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中创设学生乐于接受的兴趣情境,能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传统教学中主要运用导语进入新课,主要是靠教师语言讲述来组织教学,尽管导语设计有多种方式,但总的收效不大。运用多媒体技术以立体传媒代替单一的语言传媒之后,学生仿佛被一块磁铁强有力地吸引了,提高了学习的兴趣。 如在教学三年级下册《我们的生活离不开他们》一课时,课文开头只是出现几幅图片,学生通过阅读和教师的讲解很难引起情感共鸣,提不趣学习的兴趣。在这种情况下,教师试着采用多媒体课件却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首先利用多媒体展示雪景的图片,图片上显示:大雪来临的时候,大家都很兴奋,在雪地里堆雪人、打雪仗,或者和身边难得的雪景留影,到处都可以看到人们欣赏并体验着大雪带来的景致和快乐。这种兴趣情境下,自然而然的就引出了那些我们的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人,教师只要稍加引导就能激起学生主动学习的欲望。
二、运用多媒体化难为易,突破重点难点
道法这门学科内容广泛,许多知识抽象、深奥,学生难以理解,如何揭示事物的本质特征,使学生从具体形象中抽象出事物的本质属性,从直接认识上升到间接认识,这是教师不懈追求的目的。多媒体技术集图象、文字、声音为一体,其传输信息的方式具有形象、生动、信息性强、时空宽广等特点。它的运用使抽象生涩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明显提高了教学效率。如在三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六课《都有一份爱》中的第三节出现的“爱,既是付出,也是享受。赠人玫瑰,手有余香”。这是一个抽象难解的内容,如果仅从字面上去理解很显然不够,要让学生理解并转化为行动,从理论认识上升到行为认知就必须借助多媒体。教师从不同的方面选取各种故事制作成一个一个的小短片让学生观看,学生在故事内容的感染下不知不觉地理解了这句话的意思。抽象难解的内容就这样被形象化、具体化、生动化,教学重难点也随之突破。
三、运用多媒体演绎情感深化。
人的情感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一定的场合下产生的,直觉的情绪体验是由各种情况的感知而引起的,情境的各种因素对情感的产生具有综合性的作用,学生良好的积极的情感的诱发因素是多方面的。教学中通过电教手段模拟直观,更能激起学生丰富的想象,使他们受到深刻的教育,产生强烈的共鸣,从而陶冶静化学生的心灵。通过学生的内化转化为学生的行为认知,这是道德与法治课的归宿。在传统教学中往往是通过教师独白进行概括总结,取代了学生的理解,导致学生被动地接受说教。而多媒体创设问题情境,可以一改往日的常态,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总之,在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我们科学、正确、合理地运用好电教媒体就能使课堂教学大放异彩,提高教学效率,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创造性得到培养,最终完成新课程下本学科的教学目标和任务。常言道:“条条大道通罗马”。只要是有利于教学,能培养学生各方面的素质,就是可取的。老师要充分利用其资源,在平时的教学中多运用多媒体手段,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培养出更多的创新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