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信息技术融入初中物理教学的实践研究
作者: 徐兴群《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要求:“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22年版)》要求:“倡导教学方式多样化,鼓励教学中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对象及教学资源等的实际情况,灵活选用教学方式,合理运用信息技术。”“鼓励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开发和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使物理课程的学习更加生动、直观、高效。”因此,初中物理教学要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将信息技术有效融入物理教学,创新教学方式,提升教学效率。笔者现就信息技术融入初中物理教学作了一定的实践研究。
一、融入信息技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信息技术具有直观、形象的特点,能增强物理教学的生动性与娱乐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学习初中物理的光现象,内容包括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以及光的折射等内容。这些对于刚刚接触物理而本身形象思维能力又差的八年级学生来说感到抽象、难懂。教学中,笔者先进行演示实验,然后利用信息技术模拟光现象,对实验进行延伸,使抽象内容形象化、具体化。具体步骤:首先,用多媒体课件让光线“动”起来,使光呈现动态传播的状态,再接着用动画模拟光的传播路径;其次,光由空气进入水中或其他介质中时,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通过动画模拟出光的这种折射过程,学生会更快地理解并掌握折射光线的光路图;最后,应用已学的物理知识解释生活中存在的折射现象。通过信息技术对光现象进行模拟,变抽象为具体形象,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使他们很容易就掌握了所学的知识。
二、融入信息技术,降低课程学习难度。
在物理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能够突破时空限制,化静为动,变难为易,把事物生动、形象的一面展现在学生面前,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笔者在教学中经常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生动的情境,降低学习的难度,培养学生主动接受知识的能力。例如,讲解“大气压强”时,在讲授“马德堡半球实验”时,笔者把两个马德堡半球并在一起,抽掉里面的空气,然后让学生努力拉一下,结果拉不开,这就证明存在大气压强。但对大气压强的大小,学生没有印象。于是笔者利用多媒体模拟300多年前的马德堡半球实验,在实验中,分拉两个半球的马匹从2匹逐渐增加到4匹、8匹、16匹,中间配以紧张而有节奏的马赛进行曲,终于“啪”的一声,两个半球分开了。整个模拟过程声像并茂,学生犹如进入真实的现场,学习非常认真,十分投入。又如,对运用大气压强原理制成的活塞式抽水机及离心式抽水机的讲解,教师也只能是利用挂图,学生往往一知半解,无法见证抽水机的动态工作过程。同样利用多媒体也可以解决这一问题。活塞式抽水机工作原理:当活塞提起时,圆桶内顿时形成一个低压区,这时下面的大气压强会把阀门冲开,使整个圆桶内形成低压区,于是外面的大气压就把水压入到桶内。这一动态过程一瞬间就可以完成,如果运用多媒体就可以根据学生的理解程度停顿或放慢速度,让学生加深印象,清楚理解。通过多媒体化难为易,所有学生都理解掌握了抽水机的工作原理。多媒体的形象演绎、动静结合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协同作用,重点、难点在真切的情境中、学生全身心的投入中迎刃而解,降低学习难度。
三、融入信息技术,丰富物理实验素材。
初中阶段的学生生活经验不足,思维发展不成熟,往往会运用已有经验和知识储备去理解和思考问题,极容易产生理解偏差,学生对很多问题的理解都不够透彻,对物理相关现象的解释也不够全面。针对此,初中物理教师应不断丰富实验教学素材,通过多样化实验素材提高学生认知,帮助学生更全面地、客观地解释物理现象,分析物理问题,探索更多解决问题的方式。信息技术无疑是丰富实验素材的重要手段,比如,依托信息技术引入大量图片、视频等资料,能够将抽象的文字具体形象化,帮助学生更加清晰地、直观地理解实验现象。例如,探究电阻上的电流和两端电压的关系相关知识,如果关于电流和电压关系的描述以文字呈现,学生对文字内容积极性不高,且理解难度也较大,容易导致学生对电压、电流相关概念产生混淆。此时,我们物理教师如果能够利用多媒体设备,将从网上甄选的电流、电压实验相关视频,课堂上直接播放给学生观看,帮助学生理清电流和电压之间的关系,能够加深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
四、融入信息技术,创新知识实践应用
初中物理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学科,绝大部分物理知识都能在生活中找到对应的物理原型。教师强调物理知识的实践应用,用生活化教学视角切入信息技术的实践教学渗透,为学生提供全方位的物理应用学习指导,增强学生物理学习认知体验,强化学生物理知识学习印象,助力学生物理应用能力发展。教师注重信息技术教学的课下延伸,围绕特定物理实践课题,投放信息化认知素材、信息化应用指导等不同资源内容,指导学生高效完成物理实践应用学习。学习《在光的世界里》这一章后,让学生在家自制望远镜的实践学习任务。教师整合与之相关的示范视频素材,发放到学校官网、班级微信群等网络平台上,组织学生课下观看这些演示视频,按照自己的理解,自主制作一个望远镜。有了这些信息资源的辅助,既能有效巩固学生透镜知识的认知理解,延展学生物理知识应用思维深度,还能为学生正确完成物理实践任务提供针对性指导,提高学生物理实践应用的能力。
总之,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信息技术也日益渗透到了物理课堂的各个环节,我们老师必须改变教学理念,深度发掘科技信息,将信息技术和物理课堂教学深度结合,才能够培育学生的核心素质,使教育思想在信息技术的运用中得以进一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