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有尽而意无穷

作者: 尹辉

一、诗情流淌,教学过程涌动着诗意

教师以为朋友的生日送上贺卡祝福为情境,引导学生对现代诗歌的特点进行阐释,认为诗歌是承载着对朋友最真挚的祝福,呈现诗歌短小精悍,同时也能表达感情的特点,继而和学生一起探讨如何创造诗歌,走进诗歌小练笔。谈话中亲切自然,让学生有参与感和主动感,能激发学生表达的欲望,同时也让我们看到一位深入学情,教态自然,备课充分,深谙学生心理的教师。为朋友准备礼物写贺卡是每位同学会遇到的情境,是贴近同学生活的一次实践,是语文走进学生生活,让学生明白诗歌和语文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也让我们明白生活是语文的源头活水。

教师首先从诗歌形式入手,让学生谈看法,诗歌是分段分节的形式;以课内诗歌《乡愁》总结诗歌分行排列,分节空行,长短不拘的特点。用课内诗歌《乡愁》实例指导学生增加了直观性,生动而形象地展现了诗歌的形式美。

活动一:寻“诗”情。古人言“情动于中,发而为言。”诗歌因情感而丰富细腻,因承载情感而为我们所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善用名人名言来启发学生情感之于诗歌的重要性。

活动二:择“诗”象,教师用朱光潜名言“每一首诗都自成一种境界。”让学生明白诗歌的境界是什么?诗歌需借助意象来寄托情感,而带有情感的意象就是意境,转而问学生想到朋友你会想到什么意象?并启发学生意象使诗歌情感具体化。并让学生完成小练笔至少选择一个意象完成一首小诗。及时创作有利于学生学以致用,真正学会如何选择意象来创作诗歌。

活动三:炼“诗”言,锤炼诗歌语言。教师用林徽因的诗歌《你是人间的四月天》为例引导学生进行诗歌语言锤炼,教师善于选取学生熟悉的诗歌素材来启发学生诗歌需要逻辑跳跃和空白填补,也结合诗句来具体阐述留下诗歌的核心词,去掉诗歌的枝叶就是一种锤炼的方法;陌生化处理诗歌语言增添诗歌的诗性气质;善用修辞手法润色诗歌语言,整个过程,教师始终是环环相扣,化抽象概念为实际创作教学,活泼而生动,具体而丰富。

最后总结诗歌写作三步骤,首先诗歌需蓄情寻感,分行排列;接着巧入意象,关联想象;最后跳跃陌化,手法加持。这是很扎实有效的一节诗歌写作课,该教师在不经意间传递着诗歌,课堂上孕育着人文素养的芬芳,另一方面,学生又掌握了诗歌创作的要领和方法,将语文工具性的特点诠释得淋漓尽致。得语文者得天下,我们民族有源远流长的人文宝库,就需要语文老师脚踏实地的为我所用,我们既要有无用为之大用,大音希声,大象无形的大语文观,也要有落地写作的实践。吾虽不能至,心向往之。

二、羚羊挂角,语文素养贯穿始终

教师深谙语文的核心素养助力课堂,即语言的建构与运用,思维的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该教师将语文核心素养落实得游刃有余而且宛如羚羊挂角,无迹可寻。就语言的建构与运用来说,教师在诗歌中与学生一起探讨诗歌语言的锤炼,教给学生删繁就简、陌生化处理、用修辞等方法,整个过程以小放大,由易到难,这样不仅符合学生学习知识的梯度,也增强了学生创作诗歌的兴趣与成就感。教师的这种方法渗透让学生尽情施展才华。这也正是我深刻意识的,我作为新手教师,我做的只是知识的搬运工,而教学需要生成与激发。教师应该重视对学生的语言评价和反馈,这又是建构语言的魅力,在学生创作之后教师用鼓励和欣赏来发现学生诗歌的闪光点,使得师生的交流互动本身就是在创作诗歌,师生之间流淌着诗性与诗意,这也与教学主题不谋而合。

从思维的提升与发展来谈,教师注重学生思维的跳跃,给学生一堂灵动的语文课,教师应有课堂整体观,给学生搭建好支架,然后让学生在诗歌创作中由形式到内容,由诗的主干到润色诗歌语言,一步一步实现了思维的提升。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这样激发了学生的想象与创作,提升了课堂的参与度,学生不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而是一个有生命张力的创作者。

就审美的鉴赏与创造论,该教师也在教学中展现着。语文是听说读写的实用学科,语文也是美的创造与碰撞,学生在《你是人间四月天》中感受着生命色彩的绘画美,在《乡愁》中渲染着诗歌的形式美,在自己诗歌朗读中展现音韵美,这无不展示着语文的美,这种美不仅仅有欣赏之中的共鸣,也有创造中的喜悦,学生在讲台前展示自己的作品,这就是鉴赏美创造美的过程。另外,教师在教授诗歌时注重留白,给学生想象的空间,这都是在践行着中国诗歌文化美学,值得我们每一位老师赞叹和学习。

关于文化传承与理解,教师让学生解读诗歌,这其实就是重塑诗歌文化的过程,尤其对于诗歌情感的追寻,是诗缘情文化的传承,是情动于中,发而为言的诠释。这是情感的共鸣,而教师就朋友之间的友谊让大家来创造,一方面让学生理解到友情的珍贵,另一方面也传承着“友情”诗歌主题。古诗中“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赠我情。”“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的朋友和知己之感瞬间涌上学生心头,让学生感慨,让学生有了创作的基础。这是最本真的,也是符合学生成长过程中的情感书写。

总之诗歌写作课的探索之路漫漫,唯有反思求索才能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