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培育视域下高中历史深度教学路径初探

作者: 赵颖彦

[摘要]:历史是教学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蕴藏中华民族上下几千年的历史文化知识,能够帮助学生的个人发展。近年来,国家与教育部门联合发布了关于《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的教学政策,在该政策中重点强调,教师应在历史核心素养培育视域下,带领学生进行深度学习,使学生详细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脉络,学会从历史角度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形成健全的人格,促进个性健康发展,成为弘扬民族精神、传承历史文化的继承者。正因如此,高中历史教学掀起了全新的浪潮。基于此,本文主要以“历史核心素养培育视域”为背景,围绕高中历史深度学习展开研究。

[关键词]:高中历史;核心素养;培育视域;深度教学;实践策略

引言:高中是学生学习道路中的关键阶段,不光要面临繁重的学习压力,同时还要面对高考这一重点难题,正是在这种情况下,“深度教学”显得愈发重要。深度教学是目前教育行业比较常用的教学手段,其最大特征就是突破以往教学模式的单调性、机械化,督促学生深入了解知识内涵,丰富自身历史知识体系,学会迁移运用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难题,在树立学科思想、锻炼学生思维能力的同时,提升他们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近年来,为了响应国家素质教育号召,满足学生的实际发展需求,许多高中院校均对自身教学模式进行了转变,将“深度教学”融入历史课堂中,希望在核心素养与深度教学的双向推动下,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效率,提升学生的个人素养。本文以下,将就此进行深入剖析。

1、明确教学目标,深度解读教材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与归宿,教材是开展教学活动的基础前提,只有保证目标与教材选择的正确性,才能保证教学活动不会偏离教学轨道。因此,高中历史教学应注重教学目标设定,从核心素养培育视域出发,做好教材选择与编排,将二者进行整合,促进“历史深度教学”的顺利开展,最终取得较为理想的教学成果。

例如:在进行《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这一课程学习时,教师应做好课前准备工作,找出课程中的教学难点与重点内容,既:明朝的内阁制度、军机处、清朝边疆政策等,遵循核心素养教学理念,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从时空观念方面,引导学生学会观察,详细了解明朝内阁制度演变过程,将其与宰相制度进行对比,找寻二者之间的差别,锻炼学生的历史分析能力。在史料实证方面。以史料内容为基础,为学生创建相应的教学情境,举出史料案例,鼓励学生自主研究问题,掌握依据资料发掘信息,提升他们的学科技能。在历史研究与解释方面,开展课堂问题讨论,引导学生找出宰相制度与内阁制度之间的相同处、差异性,使他们对历史事件有更为深入的认识,历史事件的解释能力也会得到提高。值得一提的是,在深度学习中,教师应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使其能够积极、自主地参与到历史学习中。

2、深度教学,合作探究

在核心素养教育视角下,教师不光要做好理论知识的传授,还应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能力。作为学生学习道路上的引路人,教师应重视到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尊重他们的个人想法,结合年龄特点与个性特征,选取针对性的教学手段,培养学生养成自觉与他人合作的能力。在历史课堂学习中,想要学生更深入的了解历史,加深历史事件的印象,教师可以创新教学模式,通过小组探讨形式,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明确探讨目标,举出相应的探讨要求。

例如:针对“统一六国”的秦始皇展开讨论,关于秦始皇可谓是众说纷纭,有人说他是残暴的帝王,也有人说他是伟大的政治家,为社会文明发展做出巨大贡献;将我国土地革命与俄国十月革命进行对比,对各国从农村包围城市,经过层层磨难最终取得革命胜利的过程进行探讨,对比两国政策与方向的不同。通过这样的方式,鼓励学生集思广益,将课内、课外的知识进行整合,大胆阐述自身对历史事件的不同看法,在探讨的过程中加深认识,了解历史事件。

再如:在进行“苏联新经济政策与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对比谈”这一题探讨时,引导学生广泛收集我国改革开放的政策与措施,找寻与课堂相关的课外材料,与所学内容进行联系,教师可以布置课堂探讨任务,探寻历史中的相似之处,进而开展深入学习与讨论。在探讨后,学生会感叹到“如果当时我们借鉴苏联新经济政策的实践经验,是否能够避免文化大革命的出现,国民经济是否能够得到快速提高”。此时,教师应给予指导与帮助,引导学生从大局观出发,独立自主的分析历史事件,使其更深入的了解历史事件本质与发展规律。在这样分析、对比、探究的方式下,学生的知识体系会得到丰富,在学好历史知识的同时,锻炼了自身理论与实际联系的应用能力,与同学之间的互动频率也会得到提升,能

3、丰富教学形式,培养学生家国情怀

为了进一步课堂历史课堂学习效率,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历史学科素养,教师可以放宽教学目光,开设课外阅读课堂,鼓励学生大量阅读课外史书,带领学生在知识的海洋里扬帆起航。

例如:在学习“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这一课时,以“太平天国运动”这一历史事件为重点学习内容,为了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历史事件的认识,真正了解历史的涵义,可以通过列举真实事件的方式,将文章与新三民主义、中共的民主革命纲领进行整合,联系《天朝田亩制度》《三民主义》等历史文献进行学习,带领学生进入课题探究,探寻三者革命纲领的异同之处,做好历史事件时代背景、发展形式的分析,以此为基础鼓励学生找出太平天国运动的影响力,讲述运动失败的主要因素。

再如:进行“古代手工业的进步”学习时,可以为学生讲述我国历史伟大壮举“丝绸之路”,介绍主要人物“张骞”,讲述丝绸之路的意义,既:时代的进步,丝绸之路形成后,我国丝织品开始走向国际,特别在罗马帝国,我国丝织品被视作珍贵物品,成为引领社会风尚的代表。不仅如此,还可以将目前“一带一路”的伟大倡议引入到其中,将“丝绸之路”与“一带一路”展开对比与分析,了解不同时期的发展背景与影响力,以便学生更好了解“一带一路”的时代意义,正确认识到我国历史在国际中起到的积极作用,切实肩负起传承历史文化、弘扬民族精神的伟大责任与使命。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当前素质教育背景下,历史深度教学成为了教育行业引起热议的话题。但引导学生进行深度学习,是一项需要长期坚持的任务,在日常课堂教学中,教师应严格遵循“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积极转变教学理念,不断创新教学手段,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明确教学目标,深度解读教材,深度教学,合作探究,丰富教学形式,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等方式,加深学生对历史文化的认识,培养他们形成良好的历史学习意识,提升他们的学科素养,以便更好满足新课改与时代发展的需求。

参考文献:

[1]陈志刚.从意义学习谈历史深度教学的实施[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21,22(01):66-70.

[2]朱宁波,严运锦.高中学科核心素养视域下深度学习的路径研究[J].教育科学研究,2020(07):67-72.

[3]石林军.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对策探析[J].科技资讯,2020,18(15):225-226.

[4]张胜平.学科核心素养视域下数据史料的深度挖掘[J].教学与管理,2020(04):66-69.

[5]徐赐成.历史教育的核心价值及其构成[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9,32(1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