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项目化学习策略研究

作者: 潘莉莉

摘要: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数学知识的掌握已经成为基本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小学数学为例,它是学生从小学开始学习数学的起点,也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基础。因此,小学数学教育不仅是培养学生基本数学素养的重要时期,而且也是面向未来学习和发展的基础。本文将以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周长》为例,探讨项目化学习策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小学数学;项目化学习;《周长》;有效策略

一、项目化学习概述

小学数学教育面临着诸多挑战,教师们面临着许多困难,如何让学生们在短时间内掌握正确的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这是小学数学教育的重要课题。在这种背景下,小学数学教育需要一种有效的教学策略,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项目化学习是一种新的教学策略,它通过让学生参与一系列与实际生活、社会实践有关的实践活动,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目的[1]。因此,项目化学习技术可以作为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策略,为学生提供更有效的学习环境,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项目化学习实例应用

本文以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周长》的教学为例,针对项目化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展开研究与探索:

(一)利用师生交流直接生成项目任务

在《周长》这一课的项目化学习中,为了给学生提供更加广阔的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的空间,教师让学生在思考与讨论中自然生成任务。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对教材内容和学生情况有一个全面了解。首先,从教材角度来看,本节课主要是围绕“周长”这个主题展开的,但教材并没有明确提出关于周长概念的定义;其次,从学情出发,通过之前的学习也掌握了一定的探究方法,因此,可以将这些已有经验迁移到新知的学习上来。基于以上两点考虑,确定本节课的重点在于让学生理解周长的含义以及如何测量周长。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在课堂上不再是单纯地讲授知识点,而是要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和实践探索。因此,如何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并掌握所学内容就成了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笔者认为可以通过开展一系列的活动来实现这一目的。比如,在“图形”领域里,周长就是其中之一[2]。周长指封闭图形一周的边线的长度。对于这个概念,大部分学生都比较熟悉,但具体怎么测量却不是很清楚。所以,我选择了本节课作为突破口,希望借助项目化教学帮助学生加深理解,同时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探究精神。

(二)组织学生积极讨论制定实施计划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教师在课堂上越来越重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而对于小学生而言,他们年龄小、思维活跃但是注意力容易分散,因此如何让学生更好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成为一个值得关注和思考的问题。因此,教师应该组织学生积极讨论,当学生经过小组讨论之后,制定了本组的实施计划。

在进行项目化学习之前,教师要对教材内容、学情以及学生已有经验等方面做充分了解,教师需要从整体入手来把握课程标准要求和教材内容,并结合自己以往积累的教学经验来确定具体的学习目标。同时,还应该考虑如何将这些目标落实到每一堂课上,让每位学生都能参与其中,真正成为课堂活动的主体。其中,比较具有普遍性的实施计划如下:首先,开展小组讨论,利用已有经验总结周长的求解方法;其次进行实地测量和计算,求得操场跑道的周长。因此,教师可以设计如下几个问题:(1)你知道什么是周长吗?(2)你会用尺子量一量教室里的东西吗?(3)你有测量过学校操场一周的长度吗?(4)你想不想亲自动手制作一个周长测量器具呢?(5)如果让你当小老师,给大家讲解一下周长的相关知识,你准备怎么讲?

(三)项目评价分享积极进行总结反思

项目评价分享积极进行总结反思对于小学数学教学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从理论上来说,在小学阶段进行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培养和提升的过程当中,通过将项目化学习应用到具体的课堂教学实践之中,能够让教师更加清晰地了解当前小学生所需要学习掌握哪些知识内容以及这些知识内容应该如何呈现才能够达到最佳效果;其次是在实践层面上来看,项目化学习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理念与方法,不仅仅可以有效解决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弊端,同时还可以帮助教师进一步明确自己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所承担的角色定位,进而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化水平。除此之外,项目化学习也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得他们能够积极主动地去参与到相关问题的思考探索之中,并且在这一过程当中将所学到的知识运用起来,最终实现学以致用、活学活用[3]。比如说,在实际开展《周长》这部分内容教学时,教师完全可以结合教材中给出的一些图形来引导学生展开相应的探究性学习,然后再借助多媒体设备向大家展示各种各样不同形状的物体,这样一来就会促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而不是被动接受者。当各组项目任务完成后,教师要求各个小组上交项目实施与总结报告,汇报本组的任务完成过程及成果,分享任务完成经验及心得。可见,项目化教学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教师真正做到了使学生在学习之外,还能够有机会进行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

三、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在课堂上不再是单纯地讲授知识点,而是要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和实践探索。因此,要打通学科壁垒,拓展研究范畴,突破课堂局限,让学生在一个个具体项目的研究中,探索未知的世界。

参考文献:

[1]夏雪梅.项目化学习设计:学习素养视角下的国际与本土实践[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8.

[2]张建辉,赵静.将基于项目的学习引入小学数学课堂的实践与思考[J].世界教育信息,2012(Z2).

[3]张宏伟.“不一样的比较”课堂实录和简析——“全景式”数学教育跨领域建设数学项目课程范例[J].小学数学教师,201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