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如何激发中职学生学习《机械基础》的积极性

作者: 季明福

《机械基础》是中等职业学校机械类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必修课,涉及的内容广泛。主要包括工程力学、机械工程材料、机械零件与传动等多方面的内容。对学生来说,《机械基础》就是一门完全陌生的课程,枯燥、抽象,因此随着学习的深入,知识越来越难,很多学生就会打退堂鼓。因此,作为教师,怎样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把这

门课学透学好,成为教学中所要面对的主要问题。

自己从事《机械基础》教学已经十几年了,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我认为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应该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

一、利用形象化模具培养学生的形象化思维

在《机械基础》课的教学中一定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这样才能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抽象概念,对学生发挥创造性也会有很大的帮助。在很多的教学活动中,需要学生运用形象思维来对理论和概念进行理解,因此教师要学会用合适的方法指导学生使用形象思维。

二、贯彻够用原则,突出重点

我在这门课的教学中,始终贯彻“必需、够用”的原则。对于理论过于抽象、计算过多的推导、证明等内容大量删减,把实用性较强、与生产实践结合紧密的内容则多讲一些。

三、以学生为主体,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

课堂教学的实质不仅是“教”或“学”的过程,而且是一种全体参与的过程。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他们参与到你的整个教学中去,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才能提高教学质量。其次,教学的本质是一种师生交往、交流、互动、对话的活动。在这样的活动中,老师作为一种知识资源出现在学生面前,应成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促进者,而不是教材的宣讲者。

四、合理使用多媒体,让教学更生动

《机械基础》研究的对象都是三维的各种机构、机械。很多时候较为复杂的模型学生是没法自己动手做的,比如发动机。所以在传统教学中,教师一般采用各种模型或者实物来做现场演示,来培养学生形象思维。在实际教学中,我根据教材的难重点,制作了部分多媒体课件,进而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比老师过去在课堂上用多少语言去反复描述都要有用得多,使难以讲授的课简明易懂,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