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美术教学提升学生兴趣途径初探

作者: 李明

“美育者,应用美学之理论于教育,以陶冶感情为目的者也。”美术课以特有的魅力,让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情感和认知特征相适应,不但能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而且对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的培养和发展都有非常大的作用。如以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使这种兴趣转化为持久的情感态度,让学生真正体会艺术与自然、生活、社会和科技的关联,那么它一定会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

一、技术融合,营造趣味氛围

首先可以多利用以多媒体为典范的各种教学辅助工具,这是提升课堂质量和效率的一种重要的辅助手段。通过运用多媒体展示图片、音频、视频等,融声、形、色为一体,变静为动;讲故事、即兴表演等方式都可以帮助学生创设一个和谐、宽松、活跃的氛围,以此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的热情。

二、合作学习,开发学生思维

在美术课堂上教师应当更好地体现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老师问题提出后,可以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观察、感受或者真实经历进行交流分享。教师还可以设定一些讨论性的问题,让学生分别表达自己的想法和看法,鼓励大家观点和视角的交流。这些都会为课堂注入很多活力,可以让美术课的学习更加轻松多元。在这种良好的讨论氛围下学生的思维会更加开发,大家融入课堂会更充分,这也是助推学生去感受美术课的学习乐趣的过程。

三、户外探究,扩宽课堂外延

美术课教师可以适当将美术课搬到户外,可以多组织一些轻松有趣的户外活动,这会极大地激起学生的参与乐趣,大家也会获取很多在课堂上难以获取的学习收获。在组织这种教学形式时,教师首先要设定一个明确的学习主题。在这个基础上,再来设计相应的实施方法和活动内容。同时,场地的选择和活动过程的组织安排也要轻松合理,要体现出美术课的教学目标和能力培养方向。这样的户外学习活动才能够真正为美术知识的教学带来辅助与推动作用,才能够让学生真正融入其中,获得更多学科能力的进步提升。

四、设计游戏,活跃课堂气氛。

课堂中采用游戏的方式吸引学生,延伸美术课堂的教学、学习效果非常有必要。课堂教学的重点是讲授新课,它是启发学生思维的一个过程。这时候的游戏的融入与游戏的安排必须是要符合、紧扣教学内容的,这样才能让学生在游戏中得到一定的启发,让学生在无意识的“玩”中得到知识的学习,同样这样的课堂也能让学习氛围,轻松、教学具有趣味,这样的课堂对于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让学生在游戏中体会美术的乐趣,在快乐的美术课堂中,去学习美术知识,开展美术创作。

五、正确评价,培养学习个性

新课改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老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所以,创新日常美术教学,老师应该端正自己的角色定位,主动构建平等和谐、相互尊重的师生关系。老师应该将新课程理念贯彻于自己的内心,树立生本理念。在教学过程中,尊重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主动放低自己的姿态,和学生一同学习,一同生活,尊重学生的个性,注重倾听学生不同的声音,对学生的表现及时做出肯定,这样才能够为提升教学质量做好铺垫。比如,老师在课堂上都给予学生适当的自由,多鼓励学生,多赞美学生,让学生大胆提出自己的疑问。当学生提出不同意见时,老师要鼓励学生的创新性,让学生在学习中更加主动和积极,更能表现出个性化,真正在这种教学互动的氛围内,引导学生参与课堂,实现师生之间的交流,参与合作,从而达到理想的美术教学效果。

除此之外,在美术学习中还要拓宽学习范围,使学生对艺术的各个门类都产生兴趣。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包括文学、音乐等,这些爱好对于塑造性格、发展个性和陶冶性情都具有重要意义。兴趣狭窄会妨碍美术学习能力的发展,也会影响个性的健全发展。因此,美术学习的动机和兴趣的培养是多方面的、多层次的教育过程,学生的个性正是在这种教育过程中顺利发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