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因表扬而精彩

作者: 蒋茜茜

在我们的教室里,有一个群体,他们几乎与表扬和赞美绝缘,他们让班主任和每个任课老师都头疼不已,这个群体就是我们常说的后进生。所谓后进生,就是素质发展的某一方面或所有方面相对滞后的学生。通常情况下最突出地表现在品行和学业成绩等方面的相对落后。为了提高班级的整体水平,实现我们要求每一个学生均衡全面发展的愿望,后进生的转化问题无疑是班级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

那么如何实现对后进生的转化呢?教育史上流传着著名的陶行知《四颗糖》故事:一个男生用泥块砸自己班上的男生,被校长陶行知发现制止后,命令他放学时到校长室去。放学后,陶行知来到校长室,男生早已等着挨训了。可是陶行知却笑着掏出一颗糖果送给他,说:“这是奖给你的,因为你按时来到这里,而我却迟到了。”男生接过糖果。随后陶行知高兴地又掏出第二颗糖果放到他的手里,说:“这也是奖励你的,因为我不让你打人时,你立即住手了,这说明你很尊重我,我应该奖你。”男生惊讶地看着陶行知。这时陶行知又掏出第三颗糖果塞到男生手里,说:“我调查过了,你用泥块砸那些男生,是因为他们欺负女生;你砸他们说明你很正直善良,且有跟坏人作斗争的勇气,应该奖励你啊!”男生感动极了,他流着眼泪后悔地喊道:“陶校长,我错了,我砸的不是坏人,而是同学……”陶行知满意地笑了,他随即掏出第四颗糖果递过来,说:“为你正确地认识自己的错误,我再奖给你一块糖果,我没有多的糖果了,我们的谈话也可以结束了。”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教育是需要智慧的, “表扬”其实就是一种教育智慧,它最大的功能就是激发和唤醒,就是期待与赏识,就是尊重与宽容。

2012年的8月下旬,从教两年的我,接手了一个新的班级,成为了班主任。面对着新接手的一批活泼好动、天真无邪的学生,我一如既往的提醒自己,我有责任帮助每一个学生改变以前的不良习惯,努力创设一个民主、和谐、上进的班集体,让这些学生在我的班级中懂得热爱学习、热爱生活,热爱班集体,品德优良,能够自信地成长。经过近一个月的教学活动,我对我班学生的基本情况已有大致的了解,有个同学给我印象特别“深”,让人头疼。

周同学是颇有名气的“讨厌鬼”。行为习惯差,老是爱去招惹同学,说话很难听,经常有学生满脸委屈地来向我数落他的种种罪行;卫生习惯差,不注重个人卫生,每次见他衣服总是看起来不整洁,没有同学愿意和他同桌;纪律差,上课时常常是心不在焉,顾左盼右,有时还做一些小动作,要么就是拉着同桌一起讲话。成绩呢倒是不差,小脑袋有点聪明。对于这种学生,我是又爱又“恨”。

一番了解后,我得知周同学母亲因为家里贫穷而离开了家,从小到大由父亲带大的他与其他学生相比就没有那么幸福。父亲作为一个男人没有母亲那样的细心和体贴,在教育问题上从来只要孩子不打架或者不给他找大麻烦就好,然而在孩子的行为习惯和卫生习惯的培养上就没有太在意,孩子做的事情再好父亲也从来没有给予肯定或是表扬,久而久之孩子长期得不到正向引导,就形成了不良的行为和卫生习惯。

我仔细地观察他的行为,分析他的个性特征,并采取了很多的措施,吓也吓了哄也哄了,最后还软硬兼施,但都收效甚微。怎么办呢?正在我无计可施的时候,想起了一位教育专家的名言:“好孩子是夸出来的。”我何不试试呢? 于是我决定改变原来的做法,变批评为表扬。抓住他身上的闪光点,及时给予肯定,增强他的自信心。每当他做好一件事或是回答问题正确时,我都会及时地表扬他:“周××同学今天真有进步,事情也做得很好,问题回答的也很准确,声音宏亮。”表扬完时还顺带一句“你今天真帅气”。

在我的表扬和鼓励下,周同学的课堂纪律有了明显的进步,最主要的是上课也不再搞小动作了,同时成绩也提升了。看到他的这些进步我很欣慰,于是,我趁热打铁与他进行了一次长谈,首先我告诉他,看到你的进步老师真的很高兴,我想与你交朋友。如果你有什么困难可以对老师说,我愿意帮助你。这拉近了我们的距离,听了我的话,他点了点头,我们在愉快地气氛中结束了我们的谈话。此后我给他安排了课代表的职务,让他每天收取和发放同学的作业,以此来激发他的责任心。他果然当得风生水起,每天的作业收录安排得妥妥当当,为了让他的内心有更大的触动,我特意当着全班孩子的面把自己珍藏的一本《没头脑和不高兴》的小说作为礼物送给了他,全班同学都向他投去羡慕的眼光。我便乘胜追击,经常给他发表扬信,肯定他的每一次进步,并让他带回家和父母分享进步的喜悦。以下就是笔者所发的其中一封表扬信的内容:

亲爱的周XX同学:

你在本周的课堂学习中让老师对你简直刮目相看。你瞧,你能够遵守纪律,不用老师像以前这样在你小耳朵边一遍遍地提醒你了。课堂上你也不窃窃私语了,老师很高兴能经常看到你积极举手的身影,听到你那响亮的发言声音,这对我和全班同学来说都是一次精神上的享受。不仅如此,你作业本上的字迹工整多了,看着你的天天的进步老师深感欣慰!相信自己,孩子,坚持下去,你一定能做得更好!

爱你的语文老师

3月13日

表扬果然比惩罚更得人心!有一次下课,我转到他身后,惊喜地发现发现一向不理桌子的他竟悄悄在整理自己的抽屉了,语文的放在左边,数学的放到右边,那个常常被他抛弃在地上的书包也被请回了自己的家——书包柜。孩子整理得极为认真,就连我走到他身后都毫无察觉。以后的日子里,乐乐按时完成作业的次数越来越多了,上课也比之前专心多了。看着孩子的点滴进步,我的心里充满了欣慰。

一段时间后,他说话也得体了,穿着也整洁了,同学们都愿意与他接近了。

通过这件事,我明白了,真诚的表扬,可以帮助孩子们树立信心,也为我打开了一道德育的新门。我想我们作为教师有责任用我的真情和智慧,教育好每一个学生,当好他们的“引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