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学作文的五条金钥匙

作者: 周伟香

一直以来,作文教学都是小学语文教学中比较棘手的一个问题,小学生在写作文时,往往是“无话可说”不知道从何写起?我觉得学生要喜欢写作文,从三年级作文入门又很大的关系。下面我就谈谈我的一些看法:

一、从玩中写,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

小学生对任何新的事物都有感兴趣的一面,并且有探知的欲望。在第一次给学生上入门作文时,通过设置问题的形式,让学生自己理解“作文”的含义。其中有一段话是这样的:也许同学们很想知道怎样写作文,其实作文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我们就从玩开始吧!学生一听到有得玩,可高兴了,我把学生带到操场上,问他们最喜欢玩什么游戏?孩子们都很积极的说:“抢凳子、老鹰捉小鸡、丢手绢……”然后让他们自己组织小组,提出任务:你是怎样准备的?在活动中要观察人物的动作、神态。在学生玩够了后,我让学生在小组里各抒己见,这是我告诉学生:“你如果能把你讲的写出来让人看,就成了一篇作文”。学生们听了,觉得更新奇,并感觉到作文原来既有趣又简单。这时,作文的概念就在学生的头脑中形成了。

二、从身边事写,作文来源于生活

名人就说过:生活即作文,作文来源于生活。因而,我很注重平时在学生面前快乐生活,全身心地同学生一起寻找生活的滋味,不论是“酸辣菜”,还是“甜美汤”,只要是真实的就是最好的,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会生活,品尝生活,让学生大胆写。在写《尊敬的一个人》时,我引导学生你最爱的人是谁,说一说他的外貌,他做了哪些事是令你感动的或敬佩的…….让学生在小组里畅所欲言,再把说的写下来,就成了一篇作文了,学生能大胆地写清楚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把生活中的场景写细写活就了不起了。

三、从观察入手,使学生言之有物

观察是了解周围事物的主要技能,也是积累作文素材的最基本的方法之一,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是作文教学的重要环节。观察生活首先要有顺序、有条理。写静态事物时要写出它的形状、颜色、大小、用途等内容。并要求学生按从远到近或从上到下、从整体到局部的顺序去观察,然后有条理地写下来。写动态事物应包括写动物、活动变化的事物等。如在一次写一动物的作文过程中,事前我讲明了“游动”的观察方法,让学生按这方法去观察自己家养的一种动物,并让学生有条理地写出来。这样,有的学生写“我家的小猫”,能把小猫写得栩栩如生。

四、从日积月累中入手,学习好词好句好佳作

平时,我每天都安排学生收集一些课外书里的好词好句,在每节课的组织教学时间里,我指名一、二位学生将课外书中抄录的好段落、好句子念或背给大家听。一个学期下来,明显收到了效果。一方面,更多的学生主动去阅读课外书,另一方面,写作水平有了较大提高。 多读书,用心读,学会借鉴。好的文章、好词、好句,学会积累。还教给学生好词好句的用法,好词好句用在文章中,能给你的文章增添色彩,并使文章得以升华。

五、重视作文批改,批语要有鼓励性

作文对于小学三年级的学生而言是个新鲜事物,维持他们的作文兴趣与激发他们的作文兴趣同等重要。而给学生成就感,写些具有鼓励作用的批语则是维持作文兴趣的有效手段。在批改作文时,我通常用鼓励性的话语,把赞美的话语留给学生,从不吝啬把红浪线多多地留在学生的作文本、周记本上,并让学生朗读老师的评语以及画有红浪线的好词佳句。这样,老师批改的作用充分显现,学生从中收获甚多。

总之,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语文教师要在平时的教学中采用多渠道引导积累写作素材,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从而提高语文教育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