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学校加强劳动教育的实践研究

作者: 邓小蓉

劳动教育是新时代党对教育的新要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是全面发展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职学校必须开展的教育活动。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强调:职业院校以实习实训课为主要载体开展劳动教育,其中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专题教育不少于16学时。《意见》指出: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直接决定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劳动精神面貌、劳动价值取向和劳动技能水平。但目前中职学校开展劳动教育也面临诸多挑战:一些青少年中出现了不珍惜劳动成果、不想劳动、不会劳动的现象,劳动的独特育人价值在一定程度上被忽视,劳动教育正被淡化、弱化。因此,提高对劳动教育的认识,加强中职生的劳动教育刻不容缓。中职学校要摆正劳动教育的位置,充分认识劳动教育的重要性,找准劳动教育的方向,提高对劳动的认识,把劳动教育当成是服务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和实现更高质量就业需要,是对接科技发展趋势和市场需求,着力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是新时代中职学校的使命担当。在此,笔者就中职学校加强劳动教育作了一定的实践研究。

一、充分认识劳动教育的重要性

劳动教育是一种价值观的教育,学校若想积极响应国家推进策略,将中职阶段的劳动教育工作落实,必须充分认识劳动教育的重要性。(1)职业教育发展的需要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是中国几千年来就有的“学而优则仕”的封建主义思想根深蒂固地存在于社会的各个层面,使得社会各个层面对职业教育有着错误的认识:认为职业教育就是培养一线操作工的,伴随着他们的只“苦、累、脏、差”,就是在厂里干活的。正是社会的普遍看法具有片面性,使得大部分学生产生了极大的自卑心理,觉得来职业学校念书是一件没有面子的事情,在亲朋面前甚至都不敢或不愿谈及自己的学校,专业。这样,就会导致学生产生自暴自弃的想法,疏于管理自己,放纵自己,就会更不利于职业教育朝着良性健康的方向发展。(2)未来职业发展的需要要适应未来的职业活动,固然需要足够的知识和较为完善的技能,但是一个人的主观意识直接决定着人的能力的发挥和行为的结果。中职学生应充分认识到劳动教育与未来职业的关系,才能培养和塑造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3)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中职学生正处于青年时期,这一阶段的学生,他们的心理发展表现为正迅速走向成熟但又未完全成熟阶段,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形成时期,而劳动教育总是具有一定的政治和道德意义,是学生整体素质教育的一部分。通过劳动教育,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艰苦朴素、吃苦耐劳的劳动美德,养成尊重他人劳动成果,改变懒惰的劳动习惯,塑造自己的责任心和团队协作品质;另一方面可以强健体魄,在劳动的过程中养成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创新能力,并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帮助学生健康成长。

二、以丰富班级活动内容落实劳动教育

中职学生通常会开展丰富的班级活动,为学生创建良好的成长环境。因此,将劳动教育渗透到班级活动中,让学生在参与各种类型的活动时去理解劳动、体验劳动和享受劳动。首先,班级活动可以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成长需求和能力安排相应的活动,每个学生可以轮流做值日生,体会值日劳动,在为班级建设劳动的过程中实现自己的价值。教师可以以班级为单位开展不同主题的活动,推动学生在劳动中体会快乐,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通过自己的劳动找到自己的价值。然后,教师可以通过开展有关“劳动”的班会、讨论会等,让学生在探讨劳动、搜索有关劳动最光荣的故事和历史素材,在分享和交流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对劳动达成一致的想法,促进学生更加深入地认识劳动的价值。其次,班级管理还需要延伸到校园活动中,学校可以根据社会或者自然的发展需求来创建有价值的教育活动,引导学生在参与社会建设和自然保护的过程中理解劳动、认识劳动,还可以让学生了解自己的未来责任,提高责任意识。比如,组织植树造林活动、垃圾分类普及活动等,紧跟社会政策需求和潮流,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社会知识,还能够丰富其劳动体验,让其利用劳动为社会创造价值,真正落实劳动教育。

三、结合专业特点推动劳动教育发展

中职学校加强劳动教育要结合专业特点,增强职业荣誉感和责任感,提高职业劳动技能水平,培育积极向上的劳动精神和认真负责的劳动态度。组织学生:(1)持续开展日常生活劳动,自我管理生活,提高劳动自立自强的意识和能力;(2)定期开展校内外公益服务性劳动,做好校园环境秩序维护,运用专业技能为社会、为他人提供相关公益服务,培育社会公德,厚植爱国爱民的情怀;(3)依托实习实训,参与真实的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增强职业认同感和劳动自豪感,提升创意物化能力,培育不断探索、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和爱岗敬业的劳动态度,坚信“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体认劳动不分贵贱,任何职业都很光荣,都能出彩。例如:将劳动与信息技术课程教育结合起来,让学生可以利用所学的信息技术为社区进行服务,将学习和实践结合起来,丰富实验体验课的形式,让学生探索不同类型的劳动方法和途径,让其感受劳动创造带来的喜悦感和满足感,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劳动态度。而通过社会实践可以提升学生的责任心,促进其自主参与班级管理,将班级发展與个人发展结合起来,为班级和他人付出自己的劳动,有利于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

总之,中职学校完全可以把劳动作为培育学生的支点,让劳动教育成为学校的特色,学校的品牌,学校的名片。实现中职劳动教育常态化,制度化,让学校的劳动教育成为家长认可,社会认同的典范,形成示范辐射效应,并推动全校其他方面工作不断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