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核心素养背景下初中生物情景教学的研究
作者: 张灵枝摘要:本文以社会热点为背景,从生活实际出发,以启发性的问题为导引,通过资料分析、情景剧等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并聚焦核心概念,在知识的构建中发展学生的科学思维等能力,以期在课堂中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落实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
关键词 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传染病,生物学社会热点
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是主要包括生命观念、科学思维、探究实践、态度责任。它是指学生通过本学科的学习适于终身发展而逐步形成的正确的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生物学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尤其是通过回顾新冠疫情的大爆发使学生真切感受到传染病对国家经济和人民生命安全造成的重大伤害,更使学生真切体验到什么是家国情怀,什么是责任担当,而对于疾病和健康他们也一定有所思、有所想。
1教材分析及设计思路
1.1教材分析
《传染病及其预防》,是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第一章第一节的内容。是新课标确定的“人体的生理与健康”这一主题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初中生物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特别是经历危机全球的新冠肺炎的大爆发,更与人们的生活更是息息相关,因此,在教学中,用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的事例来引导学生分析,理解传染病、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以及预防的措施。
1.2设计思路
本节课首先借助新冠肺炎视频创设情境引出传染病的概念,关于“什么是传染病”采用“自主学习”的方式进行,能够依靠自己解决学习过程中的“障碍”,从而获取知识。再一起回顾历史上几次传染病的大流行:天花、鼠疫、西班牙流感和新冠肺炎总结出传染病的特点:传染性和流行性。然后小组合作探究“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环节”将疫情期间具有代表性的资料以及当下比较严重的流感等传染病呈现给学生,小组讨论并分享交流讨论结果,总结并区分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最后角色扮演模拟实验“传染病的预防措施”:用面粉模拟体表传染病的传播及用香水模拟呼吸道传染病的传播,让学生体验传染病传播的过程,找出预防传染病的办法,引导学生要学会正确对待传染病病人,发展了学生的核心素养。最后通过(宋˙张载)的话作为青春寄语升华情感。课后以小组为单位,调查常见的传染病,设计一份“预防传染病,你我同参与”手抄报,进行作业分层。
2核心素养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学习本节课,有助于发展学生的以下核心素养。
2.1生命观念:认识到各种病原体的独特性和复杂性,认同自然与人类的关系,由此萌发尊重生命、热爱生命的情怀;
2.2科学思维:对各种传染病资料进行比较、分析,并做出恰当的归纳总结;
2.3科学探究:模拟体验传染病传播的过程,找出预防传染病的办法;
2.4社会责任:关注社会热点,关心他人,养成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
3教学重点、难点
3.1教学重点
病原体的概念、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和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3.2教学难点
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4教学目标:
4.1通过自主学习能说出病原体的概念,能例举常见的寄生虫病、细菌性传染病和病毒性传染病,认识到各种病原体的独特性和复杂性,认同自然与人类的关系,并萌发尊重生命、热爱生命的情怀。
4.2通过合作探究对各种传染病资料进行比较、分析,并归纳总结出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培养学生分析信息、提取信息、语言表达能力。
4.3通过视频、情景剧面粉模拟体表传染病的传播及用香水模拟呼吸道传染病的传播,让学生体验传染病传播的过程,找出预防传染病的办法,引导学生关注健康,树立健康的生活态度,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5教学过程
5.1创设情境
健康是每个人的愿望,但疾病有时也会趁虚而入(播放视频),以视频触动学生心灵,引发学生思考,激起他们求知的欲望。
5.2自主学习
“什么是传染病”采用“自主学习”的方式进行。每个学生都具有“天赋”的学习潜能和一定的独立能力,能够依靠自己解决学习过程中的“障碍”,从而获取知识。自主学习的问题设置难度适宜,学生参考导学案“学习园地”中的信息提示和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自由发言,判断表格中所给的疾病哪些是传染病?哪些不是传染病?畅谈感受,使每个人都可以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和成就感。通过分析近视和病毒性结膜炎的区别并试着给传染病下个定义:由病原体引起,能在人与人、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叫传染病。
再一起回顾历史上几次传染病的大流行:天花、鼠疫、西班牙流感和新冠肺炎总结出传染病的特点:传染性和流行性。
通过丰富的材料,使学生认识到各种病原体的独特性和复杂性,认同自然与人类的关系,由此萌发尊重生命、热爱生命的情怀,落实了“生命观念”这一核心素养。
5.3合作探究
“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环节”采用合作探究的方式进行。将疫情期间具有代表性的资料呈现给学生,组织学生分析关于新冠疫情的资料,讨论后由小组代表分享交流他们的讨论结果,总结并区分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刘某是传染源,含有病毒的空气是传播途径,乘客(五名)是易感人群。
学以致用:用同样的方法找出流感、乙肝的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在这个过程中,每个学生都可以畅所欲言,利用集体的智慧挖掘集体的力量,去提取资料中的有效信息进行归纳、总结。由此发展学生的“科学思维”这一核心素养。
5.4模拟实验“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学会与瘟疫共生,在瘟疫后继续前行,是人类从一次次瘟疫灾难中得到的启示。与瘟疫共存,最关键的是如何去控制和预防,带领学生做了两个模拟实验:
首先用面粉模拟体表传染病的传播,接着用香水模拟呼吸道传染病的传播,引导学生要学会正确对待传染病病人。师生互动,理论联系实际,让学生从自身的生活情境分析,既逐个突破了本节课的重点难点,同时也使学生学会了很多安全健康的生活方式。
5.5知识总结:由学生进行知识总结,将零碎的知识系统化。
5.6实战演练:生活情境题,帮助学生巩固提升。课后以小组为单位,设计一份“预防传染病,你我同参与”手抄报,进行作业分层。
5.7青春寄语:
一个饱经沧桑的民族,必然会有一群肩负重任,迎难而上的民族英雄。他们的付出我们铭记,他们的精神我们传承!愿同学们珍惜今后的每一天,奋勇拼搏,用知识武装自己,我们有一天也可以像他们那样——为天地立心,为生民请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宋˙张载)!英雄归来,我们出发!
6教学反思
本文依据新课标制定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围绕传染病这个概念,以社会热点为背景,从现实生活出发,以学生的真情实感为基础,以启发性的问题为导引,联系新冠疫情、流感等实例,进行材料分析,聚焦核心概念,再通过学生亲自体验模拟传染病流行过程,深化对传染病的认识,最后回到新冠肺炎疫情,解决实际问题。整个课堂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以期生物学核心素养在课堂落实。
参考文献:
[1]朱立祥.乔文军.新课程标准解析与教学指导[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22.
[2]刘恩山.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22版)解读[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22.
[3]段纯.基于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深度学习教学设计[J].中学生物学, 2021,(11)61-64.
[4]钟小强..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传染病及其预防”的教学设计[J].中学生物学, 2021,(6)7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