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异化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作者: 孙志标

初中阶段的数学学习是学生整个数学学习生涯当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阶段,在这一时期巩固学生的数学知识,强化学生兴趣培养,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夯实学生学习基础,为学生更高层次的数学学习和数学核心素养的培育创造良好条件。数学学习的重要性和关键性,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就不能够再运用以前的教学方法,而是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个体差异情况实施差异化教学,满足学生差异化的学习需求。

1、科学安排差异化教学目标,明确教学方向

差异化教学是一种彰显学生主体地位,提倡始终把学生作为学习中心的教育模式。差异化教学与如今教学实践当中倡导的以学生为本高度一致,符合新课程改革要求,也是落实素质教育的绝佳方案。这就是差异化教学可以在如今各个阶段教育教学当中全面普及推广且深受师生欢迎的原因。差异化教学尊重了学生的个体差异,也看到了每个学生都是一个差异化的个体,不过要真正保证差异化教学的顺利落实还必须从设置差异化的教学目标着手。教师要依据学生的差异化需要设置教学内容,而学生的差异性存在又会造成对教学内容接受度明显差异,那么教师就要基于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各不相同的目标,并保证目标设置具备可行性与发展性。例如,在教学全等三角形时,针对学习基础扎实且具备较强接受力的学生,可以设定的目标是引导学生全面把握全等三角形的基本性质,可以熟练运用正向与反向论证方法,同时可以对性质特征展开拓展应用;对于学习基础与接受力,一般的学生,在目标设置上可以指出,要求学生把握全等三角形的基本性质,理解正向论证形式;对于厄基础薄弱和接受能力相对较差的学生,则可以让学生掌握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与特点,在教师的启发和思路指导之下完成实践论证。

2、优化差异化教学方案实施,尊重个体差异

在差异化教学的具体推进落实环节,需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尤其是要提前做好教学方案的科学设计,既关注学生群体存在的共性需要,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需求。在课堂教学的开始阶段,教师先要从抓好教学基础着手,也就是针对基础内容展开教学增强学生对教材基本信息的把握水平,为高难度知识的学习打下基础。与此同时教师也要安排学生开展分组学习,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划分学习小组,以差异化教学要求为指导设置探究问题。小组合作模式在这一过程当中有着很高的应用价值,可以明显提高学生对数学课堂的参与度,也能够让学生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发挥各自的主观能动性,找到自己在学习当中的优势,并学习他人身上的优点,对所学内容实现深度和广度的拓展,从而提高知识理解能力和应用能力。教师在这一过程中需要扮演好指导者角色,关注学生在小组学习当中的实际表现,提高学生的整体学习效率。

3、科学设置差异化数学练习,巩固数学能力

数学学科是一门实践性强的学科,要提高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必须通过一系列的实践练习来巩固和强化。所以,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对数学练习活动进行合理安排,并根据差异化教学要求设置层次不同的练习题,提高数学练习的针对性和层次性,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在实际练习当中锻炼自身的能力和素质,获得更好的发展。例如,在教学列方程解应用题时,教师就可以根据学生学习能力和知识基础和掌握情况确定差异化的练习内容。对于学习能力强,有着较强灵活应变能力的学生,教师可以设置综合性的练习题:超市采购甲乙两种商品总共50件,已知甲的进价是每件35元,利润率为20%,而乙的进价是每件20元,利润率为15%,在卖完之后总共获利278元,那么分别进了多少件甲乙商品?对于学习能力一般的学生,可以设置提升型的练习题:,平均每人每天能够加工8个大齿轮或者是10个小齿轮,,企业中一个大齿轮与三个小齿轮能够搭配成一套,请问应该怎样安排工人才能够让产品成套生产?对于学习基础薄弱的学生,可以设置基础性练习题:已知有100位学生参加数学竞赛,平均得分是64分,男生的平均分是60分,女生的平均分是70分,那么男生和女生分别有多少人?

初中阶段的数学教学对于初中生来说是重点也是难点,主要是因为学生个体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性特征,对数学学习也有着个性化的需求,如果教师仍旧运用千篇一律的教学方案,忽略学生的个体差别,将会给学生的综合发展带来不良影响,制约学生的综合进步。专业化教学则能够有效迎合学生的实际需求,特别是可以让学生的个性化需要得到满足,让学生都可以立足自身学习基础储备必要的知识,累积丰富的经验,找到最适宜自己的学习策略,提高学习能力与核心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