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中历史教学与乡土文化结合的意义和途径
作者: 史清怀摘 要: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教育领域更加重视立德树人的理念。高中历史课程在此背景下集中体现核心素养,要求在教学过程中与乡土文化资源相结合,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拓宽学习视野,强化历史思维意识与能力,深刻理解历史内涵与意义的同时形成良好的热爱祖国与家乡情感。
关键词: 高中历史; 乡土文化; 结合路径;
历史是一门人文性较强的学科,肩负历史教育重任。纵观高中历史教材,在叙述重要人物活动和重大历史事件时会忽略整理地方历史,只有适当补充地方历史才能拉近历史学科与学生距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将历史学科与乡土文化资源相结合能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历史事件发展轨迹,并产生良好的情感共鸣,最重要能实现高中历史学科提出的培养学生家国情怀核心素养目标,为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一、高中历史与乡土结合意义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目前多数高中生学习历史知识时依旧以死记硬背为主,缺乏自主探究欲望,因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作为重要的教学任务。历史学科在于为学生呈现人物、已发生历史事件的时间、社会发展情况等各种知识内容,使学生基于此理解现代社会与人类未来发展。历史学科和其他学科相比最为显着的特征是过去与现实存在时空错位,导致学生对历史学科产生陌生感与疏离感。以往历史学习多采取阅读历史文献、考古、研究史料等方式对其中存在的规律和真相进行探寻。现代高中生主要学习历史研究者归纳整理的历史知识与结论,但这种知识多为间接性知识,造成学生出现死记硬背现状,影响历史学习效率。引入紧贴学生实际生活与熟悉的乡土文化资源能拉近学生与历史知识距离,从而更好的理解所学历史知识,充分体验和感悟历史学科特有的乐趣与魅力。
(二)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高中历史课程明确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学生历史学科素养,其核心需要围绕学生开展各项教学活动,借助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方式使学生高效理解和应用历史知识与技能,学会基于客观和辩证角度论证历史问题,提升学生核心素养。乡土文化资源是学生十分熟悉的存在,通过挖掘和应用乡土文化资源能使历史学科更具有温度,便于学生深层次感悟历史。教师在实践探究中通过指导学生收集、运用、整理乡土文化资源能提升学生历史解释能力,形成良好的史料实证素养。培养学生家国意识需从家乡着手,逐渐延伸至祖国。与此同时,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并非单纯停留在历史教材呈现结论,需基于对历史问题探究、分析与解决等一系列过程,因而在历史学科引入乡土文化资源能在学生学习理论知识和参与实践探究搭建桥梁。
(三)传承地方优秀文化
我国有着广阔地域和悠久的历史,不同地区有着不同文化特征。每个地区都有自身的民俗文化与风土人情,多体现在乡土文化资源方面。通过为学生讲解乡土文化使学生了解家乡变迁与发展,感悟家乡丰富的文化底蕴的同时对家乡产生深刻印象,激发潜在的自豪感与认同感。从地方发展角度分析,文化发展与年轻一代的传承有着紧密联系,学生学习历史除了要了解各个朝代更替与重要历史人物、历史事件,更要了解家乡发展历程,因而在历史教学中引入乡土文化资源能促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传承地方文化,提高历史综合素养。
二、乡土文化与高中历史教学结合路径
(一)弘扬革命文化树立唯物史观
唯物史观是认识、研究历史知识不可缺少的基本理论,如果高中历史想要使学生达成其他素养,那么就需要保证唯物史观。一般高中涉及唯物史观涵盖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相互关系、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以及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等。
(二)梳理遗址资源培养时空观念
所谓时空观念即在特定时间与空间联系中观察事物、分析思维的意识,在一定时间与空间下发生所有历史事物,再从历史时间与空间范围对历史进行阐释,达到客观评述历史与全面理解历史教学目的。历史课程不单单讲述已发生历史事件,与现实生活也有着紧密联系。因为乡土文化来自学生实际生活,无疑是学生体验和感悟以往历史的重要方式。高中历史教师在教学中无论讲述古代史或近代史都需借助地方遗址资源创设情境,为学生营造真实的历史氛围,形成良好的背景性经验。例如在学习“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知识时,该章节涉及的新石器时代与现实生活相距一万多年,历史教材呈现的案例与学生现实生活有着较远距离,学生阅读教材描述无法融入当时情境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运用地方遗址为新课导入资源,同时运用现代多媒体为学生呈现相关图片,缩短时空距离的同时深化对教材内容理解。通过介绍学生已知乡土历史深层次理解和感悟历史教材呈现的知识点,强化时空观念。
(三)挖掘名人资源内化家国情怀
家与国紧密相连,家国情怀体现学生在认识与学习历史的思想态度与情感,彰显历史学科特有的育人功能。学生只有爱故乡,才会升华对祖国的情感,并在认识和认同乡土文化中形成对国家情感、态度、认知。毫无疑问,家乡名人资源是乡土文化中对学生实施爱国主义教育不可缺少的素材。历史教师通过挖掘名人资源能促使学生充分了解其对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感悟名人展现出的爱国主义与无私精神,激发潜在的热爱家乡和祖国情感。
(四)实地调查资源强化史料实证
史料实证即通过获取可信性较强的历史资料并基于此重现历史,作为高中历史教学核心素养之一,借助史料能使学生了解历史,并在搜集与辨析中获取有效信息,进而全面且正确认识历史。乡土文化资源受地理条件影响,有着显着的优越性,引导学生运用乡土文化考证历史能简化学生理解。再结合历史教材中掌握的知识背景,实现乡土文化与历史知识相融合,同时使学生深层次理解宏观历史意义。
总之,在高中历史学科教学中,很好的结合乡土文化资源能较好地弥补教材存在不足,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教材呈现的历史事件发展轨迹,调动学生参与历史知识探究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使学生在发现、解读、运用乡土文化资源时强化家国情怀素养与探究实践能力,提升历史综合素养,实现核心素养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