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中学道德与法治课中情境教学的运用
作者: 颜丙强【摘要】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是一门理论性很强的学科,这也使得很多初中生在学习道德与法治时,缺乏良好的兴趣。而情境教学法的应用,可以显著提高学生的学习欲望,促使学生更加主动地践行道德与法治知识,有助于学生综合发展。
【关键词】情境教学 道德与法治 教学应用
道德与法治素养会对一个人的发展带来很大影响。初中阶段则是培养学生道德与法治素养的关键时期,而在实际中,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很多初中生学习道德与法治知识的兴趣很低,降低了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效果。在这种情况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可以尝试采取情境教学模式,结合教学内容,为学生构建相对应的学习情境,指引学生在情境中感悟、践行道德与法治知识,促进学生良好道德观念的形成。
一、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情境教学的意义
情境教学法是教学改革不断深入下产生的一种现代化教学手法,其具有形象、生动、直观等优势,可以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学习知识。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采取情境教学的意义主要在于:
(一)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教师在构建教学情境时,需要对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充分考虑,要结合学生的兴趣来实现教学情境的构建,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就会更加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情境中,来探索情境中的问题,促进了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
(二)促进学生学习迁移。
学习迁移是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实现创新的关键能力,人们的知识、技能是需要在一定环境中获取的,而这种环境会对人们的知识迁移产生巨大影响。通过情境教学模式,可以指引学生将学到的理论知识更好的应用到实践中,促进了学生知识迁移。
(三)丰富课堂教学内容。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编写中,大多会通过不同的方式展现出不同的内容,如正文、运用你的经验、拓展空间、探究与分享、相关链接等,都会通过不同的方式表现出来,尤其是正文,其内容相对比较正式,抽象性、概括性强,而活动性的内容则相对比较开放、灵活。在教学中,教师通过情境教学法的应用,可以对课堂教学内容进行有效的整合,让教学内容更加灵活、课堂情节更加丰富。
二、情境教学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
(一)运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教学情景。
多媒体技术的最大特点就是生动性、形象性和直观性,集声象字画为一体,动态显示,图文并茂,形象生动,达到了抽象概念具体化,微观概念宏观化的良好效果,而中学生的思维又以形象思维为主,针对学生的特点、利用多媒体的优势,对调动学生非智力因素,营造情境、浓厚课堂氛围创造了有利条件,使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新奇感、惊讶感、新颖感,有利于调动学生渴求知识的欲望,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不仅可以引起学生的兴趣,而且可以大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带来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运用生活实例创设教学情景。
新课标下的道德与法治课,越来越贴近学生的生活。在教学实践中,通过教师语言的描绘,把学生带入生活实际的某一典型情境,以此引导学生挖掘教材的深层内涵,已成为教师上好道德与法治课的重要手段。在新课程教学中,教师要常设置一些学生感兴趣的情境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往往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讲解《善用法律》时,可引入生活中日常买零食的消费进行举例。如果买到过期食品怎么办?是忍气吐声、还是打击报复、再或者通过有关部门予以解决,这样的话题既使学生感到亲切,又让学生感到有话可说,乐意积极发表自己的见解。因为这和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从而轻松得出结论:要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这比老师独角戏的说教,更能使学生容易理解、掌握,老师教得轻松,学生学的轻松,同时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三)通过提出实际有效问题创设情景。
道法新教材几乎每一课都设置了许多问题,这些问题紧密结合学生实际生活,能有效激发学生主动积极地思考、独立自主地思考,从而在启动学生思维的基础上,鼓励他们尝试探究,能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体现了教材的开放性、示范性、引领性。例如,《中学时代》,教材提了许多学生生活实际中常碰到的问题,“为什么说中学生活是一个新起点”、“你有哪些变化”、“中学生活给我们哪些礼物”等。这些问题的设置,抓住了学生的关注点,学生会自觉不自觉地去思考,这样教师的教学活动就能顺利开展了,效果也绝对是事半功倍。
(四)讲述兴趣故事创设教学情景。
在学习《憧憬美好集体》时,我特意让学生先看了课桌舞比赛的视频,当学生看得哈哈大笑之时,我就要求学生联想自己参加过的集体活动,有哪些温暖你的故事,同学们积极性很高,有篮球比赛、拔河比赛、演讲比赛、运动会中的趣事,……就这样,在同学们的一个个故事中,我轻轻松松就完成了对集体生活得教育。中学道德与法治教材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是真实生活的典型化。在教学中我们围绕教学目标,讲述生活故事来创设教学情景,并针对学生思维的疑点,难点设计问题。发动学生充分挖掘生活中的一些小故事,让学生自己设计,自己表演,从中体会学习的乐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进而指导学生行为实践,促进知识内化,做到知行统一。
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实践证明,情景的引入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了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提高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而且有利于促进学生身心智能得到全面的发展。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的愉悦,享受到学习的快乐,从而达到通过道德与法治教育来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规范行为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