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单元作业设计的构想

作者: 齐爱虎

“双减”政策指出要“丰富作业类型”。单元作业设计要让学生乐学会学。如基础性作业、实践性作业、个性化作业,拓展性作业等来充分发挥不同作业的功能,给学生广阔的学习和探索空间,体验和经历不同的学习方式,践行因材施教的理念。

(1)坚实基础,温故知新——基础性作业

“双减”政策指出要“促进学生高质量地完成好基础性作业”。所谓“完成好”,首先是实现作业目标、达成作业效果,即学生会将语文知识应用于不同情境之中。基础性作业应避免简单、机械、重复的作业。如阅读《蒹葭》和《乡愁》时,说说其在节奏上有何相似之处。由此引申出“回环”这一新的概念性知识。这是一个引导学生自主发现、推理、建构意义的过程,可以使学生的已有经验与新的学习内容建立起联系。接着,我们让学生运用“回环”手法补写《我们去寻找一盏灯》的最后一小节,旨在引导学生迁移、运用知识,使知识的意义在新的学科情境中得到体现。

(2)迁移应用,学以致用——实践性作业

实践性作业是单元作业设计的优势所在。具有挑战性、生活化、综合化、活动化的作业,有利于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实践性作业强调“在做中学”,引导学生在问题的解决中真正吸收、内化知识,提升思维品质,实现核心素养的升华与飞跃。

比如设计了“声音礼物”这一项实践性作业,即学生录制音频送给心中的那个“他(她)”,包含有“(他)她”精选一首诗、设计朗诵脚本、录制朗诵音频三个任务。“选诗”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人、事、物,在诗歌中寻找精神力量。“设计朗诵脚本”则引导学生反复揣摩诗歌语言,更深入地浸入文本。“音频录制”鼓励学生用自己的声音来演绎对文本的理解。这样有温度、有意义、有吸引力的作业能够让学生喜欢,唤起学生情感产生和认知投入,促进更真实的学习过程的体验。

(3)尊重差异,百花齐放——个性化作业

作业设计既要面向全体学生,也要尊重个体差异。个性化作业尊重和保护学生的自主选择权与发言权。其驱动性和开放性又能激发学生的作业意愿,并使学生产生持续的探究与实践。在“写诗”中,为丰富创作主题,我们颁布了抽选“诗题”征集令,学生在抽选中填写自己喜爱的主题词,并结合诗歌鉴赏与创作的相关知识,对写诗人提出创作建议。对出题者而言,出题和创作建议是自主建构新情境的尝试。对写诗者而言,既考查其在新的复杂情境中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也引导其结合个人情感体验和单元关键能力的习作进行意义重建。抽选的形式增加学生作业的兴趣体验,也增强了作业的趣味性,还促进学生在开放的问题情境中,孕育不同的思维过程,最终呈现百花齐放的思维结论。

(4)助力优生,成就创新——拓展性作业

目前初中语文的教学过于浅显,多数的教学内容都仅仅只是最基础的,知识的联系性和连贯性不强。这样的教学会让语文学习出现间断,甚至是脱节,大大降低了学生学习语文和应用语文的能力。新课标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语文素养,能够在生活中发现和应用语文,这就要求我们拓展语文教学方法内容及单元作业设计,让语文学习成为一门综合性、全面性、长久性的科目。以实现有效性教学为目的,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单元教学的作业设计,我们可以尝试打破传统的教学程序,以单元为整体,贯穿到局部。我觉得这样学生更容易接受的。大看框架,小看细节,大小融合看升华。语文课堂需要不断地深思与学习,一次突破的创意,一次新意的学习,一次观念的改变都会让我们受益匪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