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试议家庭教育对青少年心理健康成长的影响及意义
作者: 董卫东中学时期是青少年心理发展的重要时期。在这一时期,学生心智开始发育,各种积极教育的影响,能够让学生拥有更加健康和积极向上的心理。因此,不论是家长还是教师,都应在阶段,给与学生正确的心理引导,让学生能够养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同时,重视家庭对学生的影响,用科学的方式进行干预,让学生受到良好的心理教育。
一、家庭教育给学生带来的影响
(1)家庭关系给学生心理带来的影响。在家庭教育方面,家庭成员之间的和谐关系,是让学生拥 有良好心理的核心。由家庭关系所营造的和谐氛围也是影响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关键。据国家公安部的资料统计,我国有七成 左右青少年的犯罪行为,大多都是因为家庭原因造成的。从心 理学的角度而言,良好的家庭关系会让孩子在成长中形成独特的情感观。而负面的家庭关系则是让学生在成长中,心态波动 较大,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容易极度悲观或者绝望,这些也 就基本决定了学生以后的发展轨迹。
(2)长辈对学生成长带来的影响。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在历史的长流当中,很多传统的观念在老一辈人的心里根深蒂固。这些观念也影响到了新 一代的父母们,让现代的学生们感受到很大的压力。“望子成 龙”、“望女成凤”虽然是较为古老的观念,我国也曾经因为这样的思想观念,涌现出一批批年轻的人才。但是,时代在变化。 现如今,这些观念已经不再适用,因为在这些观念中,学生会 因为长辈的期盼逐渐感到压力。久而久之,就会让学生感到“痛苦”,产生心理问题。
二、改善家庭教育给中学生带来的的影响
(1)组建良好的家庭关系。作为父母,首先要做到夫妻关系良好,让学生每天能够免于对父母吵闹之间的影响。所以,父母之间应当减少相关的吵闹,尽量减少矛盾的产生。如果避免不了矛盾的发酵,那么就 尽量不要在孩子的面前进行争吵,让孩子在一个温和的家庭环境中长大,培养孩子从小就对爱的向往。拒不完全统计,孩子 的心理健康程度,取决于父母之间恩爱的程度。
(2)家长学习先进的教育方式。在现代社会中,家族已经不存在了。但是个体化的家庭也不能采用古老的教育方式对学生进行管教。作为家长,首先需要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让家庭教育有科学的指引;其次还需要家长与学生有及时的沟通。从学生的角度来看待问题,分析他们的心理状态,明白学生困惑的原因,这样才能建立起良好沟通的基础。在家庭教育方面,只有父母认真、耐心的对待学生,才能让学生感受父母的关爱,才能让学生有一个良好的心理成长环境。
(3)抓住孩子的闪光点,加强信任。实际生活中,家长要尽量不把孩子与其他家庭的孩子进行比较,尤其是不要在孩子面前夸奖其他的孩子,而批评自己的孩子。这样的情况容易催生出孩子的逆反心理。有些孩子学习成绩不优秀,并非是智力低,通常是由于家长给孩子施加较大的压力。还有些家长在孩子面前放大自己的情绪,不论表情还是声音,对成绩不满意的孩子来讲,都是更大的心理压力。例如,马元培考上北大的案例就值得家长们深思,马元培的家长做的非常好,在高三的一次模拟考当中,马元培的成绩下滑的非常厉害,教师与家长都非常着急,可家长 虽然比较紧张,但是表现却十分淡定,向马元培说:我对你 非常有信心,经过多次考试的磨砺,你的内心非常强大,我相信你能够自己解决这件事情。最终马元培考入北大。经过这个案例的研究,家长也能够认识到家人的鼓励与信任是孩子增强自信心的重要手段。
综上所述,在中学生心理成长的过程中,来自家庭教育的影响十分重要。学生在中学时期,各个方面都是发展阶段,也是开始初次拥有社会的概念。因此,学生家长一定要在此期间 重视对学生心理成长的过程,重视科学化的教育方式,让学生有一个良好的心理成长环境。此外,还要完善家庭教育的内涵,在学生成长中,学会聆听学生的需求,对学生的个性进行培养。同时,家长不要对学生抱有过高的期待,避免学生在学习上有 很大的压力。在学习任务重的时期,可以带学生去游玩、观景等活动,让学生有一个健康的心态。
参考文献:
[1]王永永.家庭教育对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9.3(13):115-116
[2]张秀芳.家庭教育对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及对策研究[J].教书育人,2018(04):36
[3]齐原.家庭教育环境对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J].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2(06):4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