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用记忆新方法学习历史

作者: 樊华军

中学历史内容繁多,时空跨度大,学生普遍反映学时容易记时难。然而只要展开想像的思绪,运用特别的方法,就能在轻松、快乐的情境下记忆知识。记忆有法,法无定法,能有收效,是为好法。笔者现将教学过程中的几点心得整理出来,以求对历史学习有所助长。

一、单字组词记忆法

许多历史知识记忆时容易发生混淆或者记不牢固,这种情形如果我们各提取它的一个字再组成一个词或一句话,就会发现很有意思,并且有利于加强记忆。例如:唐朝时越窑的青瓷和邢窑的白瓷最负盛名。把后者分别提取一个单字“邢”和“白”,然后组成“百姓”这个词(谐音)。“百姓”-“白邢”就是邢窑生产白瓷。又如,19世纪晚期和19世纪早期德意志大文学家歌德和席勒。歌德的主要著作《浮士德》。可以用“三德”两个字帮助记忆,德意志──歌德──《浮士德》。同时,共同的理想和追求,使歌德和席勒结下了诚挚的友情,根据他们的遗嘱,这两位先后离世的大文豪最终合葬在一起,成为世界文坛的佳话。这真胜过一部“爱情”故事,而席勒的代表作是《阴谋与爱情》。

又如:马可尼发明无线电报,莫尔斯发明有线电报,可组成“无马有莫”加强记忆效果。

二、编小故事、笑话记忆法

某些相关联的历史知识内容杂且散,不易联系到一块儿,如果我们能编成一个小故事或一个小笑话来帮助记忆,事情就变得简单、容易多了。据研究,一个人给其他人讲述历史事件,记忆效果比一个人自己记忆要高几倍,而且信号储存时间长久。

比如,两汉农业的新成就可以编一故事。黄河(两汉治理黄河)岸边一个农夫,用牛拉着一辆“耧车”(播种工具),车上装着北方种植的小麦,农夫要到集市上用小麦换取南方生产的水稻。赶集回来后,他又忙着到温室栽培蔬菜去了(西汉人们已经利用温室栽培蔬菜)。

再如:葡萄牙和西班牙的殖民扩张:西班牙主要占领了除巴西以外的中南美洲以及亚洲的菲律宾,而巴西被葡萄牙占领。可以编笑话,把“巴西”想像成一个美丽的姑娘,“巴西姑娘”爱吃葡萄,而把葡萄牙看作是盛产葡萄的地方,用“巴西嫁到葡萄牙”这句话帮助记忆,就可以轻松地记住这一知识点。

三、顺口溜记忆法

如果把某些历史知识编成顺口溜,读起来琅琅上口,就会在短时间内记住它并保持长久不忘。

四、谐音记忆法

以“核心字”为基础,对历史材料进行重组,形成合辙押韵、朗朗上口的歌诀,五代十国的“十国”:吴闽吴越前后蜀,南唐南汉南平楚,再加上北方的“北汉”。1978─1999年工业建设部分重要工程有安太堡露天煤矿、大秦铁路、上海宝山钢铁公司、大亚湾核电站、京九铁路、葛洲坝水利工程:安太堡大、宝钢大、京九铁路葛洲坝。

五、对比记忆法

对比记忆法是在初中历史总复习阶段最常用的一种方法,通过历史知识的对比,使同学们对这些知识点由朦胧逐渐变得清晰。

比如,我们在复习英法资产阶级革命时,了解了英法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的根本原因都是由于腐朽的封建制度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同时我们对比它们的不同点:

资产阶级革命爆发前掌握政权 英国:斯图亚特封建王朝 法国:波旁王朝

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的导火线 英国:苏格兰人民起义 法国:三级会议的召开

资产阶级革命开始的标志 英国:长期关闭的议会重新开会 法国: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

资产阶级革命被处死的国王 英国:查理一世 法国:路易十六

资产阶级革命中颁布的重要文献 英国:《权利法案》 法国:《人权宣言》

六、奇特联想法

联想越奇特,记忆越深刻,因人而异,因事而异。二战的六个中立国:瑞士、瑞典、西班牙、葡萄牙、爱尔兰、土耳其。我们把它想象成:两对双胞胎“瑞士、瑞典”与“西班牙、葡萄牙”都“爱”“土耳其”姑娘。两汉时期中国与朝鲜保持着频繁的贸易往来,中国输出到朝鲜的有:铁制生产工具、铜镜、漆器。我们把它想象成:中国“特工”带去一面“铜镜”,朝鲜人觉得好“稀奇”。

七、浓缩记忆法

认真分析历史事物,从中归纳提炼出连续或对仗的“核心词”,作为记忆的载体,有事半功倍之效。十年建设时期成就:①一个“十年”:1956──1966;②两个钢铁基地:武汉、包头,两条代表性铁路: 兰新铁路、包头铁路。③三个油田:大庆、胜利、大港;④四个英雄模范人物:王进喜、雷锋、焦裕绿、向秀丽;⑤1965年石油全部自给;建成大中型项目五百多个。⑥工农业总产值增长近60%。⑦农村用电增长了70倍。⑧新建铁路八千多公里。《天津条约》主要内容有5点,可总结为“三外一赔一开”。一五计划经济建设的重大成就可总结为“一桥二铁三公四厂”。

八、触点联想记忆法

抓住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在时间、地点或是名称等方面的某一相同或相似点,联系起来进行记忆的方法。

例如:南京在中国历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南京就是一个触发点,可以从不同角度对发生在南京的历史事件进行归纳。

九、连线记忆法

按历史在不同时期的发展线索进行纵向串联或按同一时期的同类事件进行横向串联,有利于学生巩固历史某础知识,把握历史发展的全貌和实质。

十、对比记忆法

如把中国古代历次农民起义所提出的口号相比较,认识到农民斗争的水平在不断提高;对《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内容作比较,认识到中国社会是如何一步步地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运用以上种种记忆方法,不但可以使学生获得良好的记忆效果,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