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浅谈如何提高初中生物实验教学的有效性
作者: 郭群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实验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形成概念、理解和巩固生物学知识,培养学生观察现象、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掌握一些常用的生物学实验的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谨细致的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初中生物新课程标准“倡导探究性学习”,并以学生“初步具有生物生物学实验操作的基本技能、一定的科学探究和实践能力、养成科学思维的习惯”为课程目标之一。因此,生物实验教学在初中阶段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那么,如何提高初中生物实验教学的有效性呢?
一、转变实验课的教学理念
传统的生物实验课上,教师是采取先向学生传授实验的原理、步骤及实验现象,再让学生按照统一的步骤逐一完成实验。没有给学生留下思考的空间和余地,也不允许学生对实验的过程有所创新,因而抑制了学生的独立性和思考的积极性。而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处于从属、被动的地位,所进行实验也只是在验证课本上原有的某些知识。学生只是机械性的操作,对实验的原理、设计思路及背景知识等不假思索,他们关注的只是实验结果。有了一个结果后,只是考虑实验的成败,而对成败的原因没有任何的反思。即使是有了一个正确的结果,但不久之后,很快就会忘记,没有留下任何的印象。这种“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做、学生看、教师安排、学生完成”的传统实验教学已不适应教学改革的需要,它忽略了学生的动脑、动手能力的培养,这种“黑板”实验严重制约了学生各方面学习兴趣和能力的提高,无法实现新课程所要求的发展学生科学素养的目标。要改变实验课的这种模式,教师首先要改变实验课的教学理念,不能只专注于实验技能的训练,还要重视学生探究精神和探究能力的培养。因此,教师应该结合具体的实验,教会学生基本的实验方法,然后让他们自己去查找资料,弄清实验原理,选择合适的实验材料和实验方法。例如,在进行“唾液对淀粉消化作用”这一实验时,如果只是理论的学习,学生记住实验现象即可;但如果要做实验的话,只有这些是远远不够的。唾液是怎样制取的,能不能用更好的试剂替代?要怎么控制温度?产生实验现象的原理是什么……用这些问题给学生进行探讨,他们的积极性会更高。
二、激发实验课的学习兴趣
在实验课的教学中,我们应该努力地营造集体探索学习的良好氛围,通过集体学习、集体感受成功来激起学生内心的求知欲望。如,“观察植物细胞”实验,这个实验本是学生比较感兴趣的,但学生对于如何观察实验却感到非常迷茫。所以,教师首先要利用多媒体展示直观、形象的图例来引导学生明确如何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并认识植物细胞的结构。其次,教师要指导学生动手制作玻片标本。而要想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细胞,制作玻片标本的材料必须要薄而透明,除此之外还需要对观察的材料进行染色,这样制成的玻片标本才有助于学生观察。如在观察种子的结构的实验当中,我们安排学生去观察菜豆种子的结构,观察完还要检查学生观察的效果。虽然教师在课堂上布置了一定的学习任务,但是还是无法检查每个学生是否完成了任务。如果我们换一种方式,让学生拿出一张纸,将种子的各部分结构按照从外到里的顺序摆在纸上,并写出结构名称。这样教师在指导学生实验的时候,就很容易检查每个学生实验任务的完成情况,避免学生应付实验。此外,任务要划零为整,不要太碎,如果任务太多,教师可以提前设计成实验报告单,不然很难组织实验教学。总之,通过指导学生亲自动手实践、讨论,创设情境,可以充分调动学生进行生物实验的积极性。
三、优化实验课的教学方法
实验教学方法的选择直接影响到实验教学效率和学生的学习兴趣,好的实验教学方法不仅能使学生在有效的课堂教学时间里学到更多的知识,还能训练学生的思维,同时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传统的实验教学,教师往往是边演示边讲解,强调严格按照教材中的操作步骤,这种教学方法把大部分时间花在基本操作步骤的教学上,忽视了学生科学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限制了学生发挥自己创造能力的空间和余地。教师可以采用合作和探究学习相结合的课堂实验教学方法:学生分组——课前指导——课堂小组间交流——教师指导操作——小组实验——小组展示实验成果并反思总结——教师评价。
(1)根据每个学生特点和学习基础的好坏进行异质分组,每个组的成员6-8个,同组间的成员能力层次不同但组间的总体成员总能力相当。同组间以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带动成绩差的学生,同时鼓励每个成员发挥自己的特长为整个小组作出贡献。
(2)课前教师向学生讲解实验的要求、材料、仪器操作与药品的使用注意事项,让学生明确实验的目的、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在激发兴趣的基础上提出几个和实验相关的重点问题,由学生提前预习或查资料完成,并要求每个小组设计一个实验方案。小组间由成员自己分配任务共同合作完成课前的各项任务。
(3)课堂上各个小组派出代表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并讲解实验设计的思路及具体方案。同时小组间讨论交流,发表对其他组实验方案的看法。
(4)学生实施自己的设计方案,同时教师要巡回纠正个别学生在操作中的错误。训练学生的实验技能技巧,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是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
(5)小组展示实验结果,并反思实验方案是否可行的原因,提出实验改进方案。
(6)教师对各组学生的实验设计方案进行点评,肯定其中可取之处,特别是创新处,指出需要进一步改进的地方。这里教师要使用课堂语言的艺术,要让学生能意识到自己的不足之处同时鼓励他们积极思考,勇于提出自己的想法。
总之,要想实现初中生物实验课堂教学的高效性,教师就必须灵活应用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主进行实验探究,突出学生的主体学习地位,培养并不断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观察与分析能力、动手能力以创新能力,开发其智力,拓展其思维空间,最终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