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中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作者: 杨永林初中美术课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一门必修的艺术文化课程,是学校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它对陶冶情操、提高文化素养、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有重要作用。《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版)》要求:“注重创新精神。”“营造有利于激发学生创新精神的学习氛围。”“美术课程特别重视对学生个性与创新精神的培养,采取多种方法,帮助学生学会运用美术的方法,将创意转化为具体成果。通过综合学习和探究学习,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探究与发现,找到不同知识之间的关联,发展综合实践能力,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美术教学因思维方式的独特性,想像力的丰富性,绘画、手工操作的实践性等决定着它的特殊地位。特别是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方面起着独特作用,是其他任何学科不能替代的。那么,初中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呢?
一、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前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若自己对所学知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就会迸发出极大的学习激情,进而形成一种优势的意识性。”因此,教学设计应力求构思新颖,趣味性强,能充分调动和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利于培养和保护学生学习兴趣和信心,运用科学合理及有趣味的教学方法,吸引学生,让他们积极主动地学习,激发他们对美好事物的表现欲望和创新的冲动。例如:《面具设计制作》一课,结合四川特色,先让学生欣赏川剧变脸视频,一下就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对面具产生浓厚的兴趣。在美术课堂中教师首先要使学生对美术课感到学有所获,心情感到愉悦。教师要注意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寓知识于趣味的美术教学之中,使学生对美术学习产生兴趣,然后在教师的指导下进一步完成创新精神的培养。
二、发展创造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只有思维上先有创造性,在实践中才能谈及在能力上有创造性。在教学中,应该坚持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尤其对思维方式的引导,同时注意思维方式的迁移。在欣赏课的教学中,欣赏美术作品的同时研究艺术家的创作构思,并对创作意图以及艺术风格的演变等进行分析。比如,毕加索在不同时期的艺术创作中创作了多幅关于牛的艺术作品,每幅作品给人的感受都不同,但每幅作品又有内在联系,充分展示了毕加索思维方式上和艺术上的超凡创造力。作品从开始具象写实的“牛”到最后只剩下几根线条的抽象的“牛”,用最简练的手法创造了最生动的形象,以致他后来用自行车的坐垫和车把创造出《公牛头》的杰作。正是这些有创造性的美术作品才能使美术不断向前发展。同样具有创造性的社会,社会才能不断进步、发展。在《纸的立体表现——纸雕塑》一课的教学中,我注重了纸的立体表现方法的运用来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讲解了方法以后我没有做示范,让学生自己总结并寻找更多的方法,这样学生有更广阔的空间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当作业收上来时,着实给我一个惊喜,比我预期的还要好得多。造型上减少了束缚,发挥了想像力,学生的作业都展示了自己的个性,表现出各自的创造性。我们可以看出创新精神首先取决于创造性思维,也就是说创造性思维是培养创新精神的先决条件,也是培养创新精神的关键、核心。在教学中,应少给学生一些条条框框,不要以自己的思维方式左右学生的思维方式,多给他们一些自由,以便开拓他们的视野,让他们尽量发挥自己的想像力,发挥自己的创造性思维,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三、重视课堂演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当前的初中美术课堂无疑还是以课堂演练的授课方式为主,具体来讲,其包括教师的演示与学生的练习两个层面。作为美术课堂授课的主要方式,它的存在无疑有其一定的必要性与科学性。但随着科学技术与教育理念的不断发展,我们在重视课堂演练的基础上,一定要在课堂授课方式上更加丰富起来,通过不同方式与途径,给学生提供一定的创新机会与更多的演练空间。演练的目的,是让学生看到教师动手的直观操作又通过学生自己动手,使学生的创作欲望通过练习得到表现,使得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动手动脑两不误,理论学习、创作实践并行不悖,相得益彰。(教师在课堂上的演示,使学生动手的欲望油然而生,增加了学生的表现欲望。)比如,科技画创作要求学生以太空为主,表现人类未来的世界,设想一些现实中不可能存在的事情。创新精神在这里大展身手。学生作品,有的奇峰林立、色彩纷呈;有的真实感人;有血有肉;有的时空转换、意味隽永;有的星球大战、呼唤和平。总之,充分发挥各自的想象空间,表现出童稚的乐趣。再如,贺卡制作。名目有贺年卡、圣诞卡、生日卡、尊师卡等,要求内容丰富多样,贴近生活,具有初中学生活泼向上、多姿多彩的特点。这时学生就会打开记忆的大门,把生活中碰到的有意义的事情在脑海中闪现,列举典型事例,通过绘画语言表现出来。
四、科学合理评价,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评价的科学合理,可以促进和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评价应使不同先天素质、不同智力水平和个性特点的学生通过美术活动都得到发展,并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充分感受到城管所带来的喜悦和自豪,使学生树立起学习的自信心和自觉性;教师千万不要用成人的眼光看待学生的美术作品,不能用“干净整齐”“像不像”来作为衡量的标准,否则学生会失去学习美术的兴趣,失去创造中的自由意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所撰写的《学会生存》一书所指出的:“在创造艺术形式和美的感觉的过程中,我们获得了美感经验。这种美感经验和科学经验是我们感知这个万古长青的世界的两条道路,如同清晰思考的能力一样,一个人的想象力也必须得到发展,因为:想象力既是艺术创造的源泉,也是科学发明的源泉。”作为美术教育工作者,要注意在自己的教学活动中,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取消只用一个标准,一个答案,只求共性、忽视个性的评价方法。以避免学生只追求作业表面效果,无创新精神的平庸之作,克服应试教育中为求高分应付甚至抄袭他人的恶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