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激发学习兴趣 打造高效课堂
作者: 兰凤莲在小学学习阶段语文学习是小学生最不感兴趣之一,如何激发学生学习语文兴趣提高语文水平是小学教师一种教学方法。心理学家认为,兴趣是人们对事物爱好和追求的一种心理倾向,当人们有了兴趣,就会乐此不疲地投入到学习中去。法国著名师范教育家茅斯多德也指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它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励。”让学生愿学、乐学、勤学语文,就要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下面就语文课堂教学“激趣”策略谈谈个人浅见。
一、感情式课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创设良好的情感情境,引导学生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逐步进入到深层次的课文阅读中,帮助学生掌握文章的核心思想,提高学生的感知意识,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从而实现课堂教学内容的情感升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例如,如在讲杜甫《绝句》一诗时,引导学生欣赏“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的情景:窗户外,柳枝吐翠,柳条飘舞,两只黄鹂在柳枝间追逐嬉闹,唱着悦耳的歌儿;天空中,一行白鹭在自由地飞翔,好像要与青天相接的样子。这是多么令人神往的美好景色。引导学生入境欣赏这样有声有色的描写,观其色,品其味,其趣无穷,其乐无穷。这样,通过在导入环节用饱含深情的语言去感染学生,不仅调动了学生记忆中的成长经历,而且还引发了学生的情感共鸣。
二、情境式课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改革在全面深化中,更加注重课堂情境的创设和构建,而实现导入与情境的密切结合,能够让课堂充满浓郁的情感色彩,加深学生的印象,刺激学生的感官,以全面发展学生的学科思维,达到意想不到的导入效果。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在教学情境创设的过中,拥有独特的教学优势,是开展课堂导入的最佳方式,也是传统课堂教学模式所无法超越的,在发展学生学科思维方面,拥有强大的力量。基于此,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可以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创设和构建生动性的课堂情境,以此来进行课堂导入,从而达到教育教学的全面发展。例如,小学语文教材中所选的古诗大多是抒情诗,有的是寓情于景,有的是情景交融,有的是直接抒情。吟咏这些古诗,可以给人以情的感染、情的陶冶。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必须善于以情激情,引导学生深刻体验,具体感受作者的感情,引起共鸣。如教《锄禾》一诗时,启发学生想象农民在炎炎烈日之下劳动,挥汗如雨的情景,体会诗人同情和怜悯劳动人民的深厚感情,受到热爱劳动人民、珍惜劳动成果的教育。又如在讲《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一诗时,引导学生明确这首诗抒发诗人做客他乡时对兄弟非常怀念的心情:“独在异乡为异客”中的两个“异”字突出了诗人举目无亲、形影相吊的处境和复杂心情;“每逢佳节倍思亲”中的“倍”字说明了诗人“思亲”之情的强烈;“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中的“兄弟”、“遍”、“少”等则表现了兄弟们在远处团聚时思念诗人的情景,亦即从另一角度突出诗人对兄弟的无限思念之情。在理解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表情朗读,可以使学生“目视其文,耳醉其声,心同其情”增强美感效应。
三、表演式课堂,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古诗教学中,我们可以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想方设法让画面“动”起 来,“活”起来,这样更能加深学生对古诗的理解。如《小儿垂钓》一诗描绘的是一幅村童学钩,行人问路
精选 故意不语,充满天真和童趣的画面。教师在教学时,可在疏通词句之后,让学生用表演的方式,在疏通词句 图文 之后,启发引导学生想像:一年龄与其仿佛的儿童,手执一竿,坐于河边草从中,聚精会神,盯着水面上的 鱼浮,一行人向其问路,小孩怕惊了鱼儿……引导学生想像这中间行人和小孩可能会怎么想,怎么说,怎么做?然后,让学生在此基础上利用简单的道具表演,教师最后加以点拨评价,效果颇佳。
四、辩论、竞赛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语文教学中,我会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辩论、知识竞赛等活动,激发学生多种思维能力的发挥。小说剧, 仅靠老师或者学生分析,会显得单调,很多优秀的篇目都拍成电影或电视剧,我就找来电影电视片段让学生看。每堂语文课我都根据具体内容制作恰当的课件,辅助语文教学,让学生更好地学习语文。学生在课堂中感受到了学习的快乐,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学生的学习效率也有所提高。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我深刻地体会到要实现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教师要有效地用快乐、至情、至境等手段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这样才能提高课堂效率,真正打造出高效的小学语文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