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对高中数学考试命题的探讨
作者: 李招根虽然教育评价体系已经在改革和完善,但是考试作为评价教师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效果的一种有效方式,必将长期存在。而考试评价的媒体和依托就是试卷,要使考试评价有利于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适应素质教育培养和选拔人才的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做好命题这项工作,在确保命题科学性的基础上,提高命题质量。在此,笔者对高中数学考试的命题工作予以探讨。
一、明确高中数学考试命题的原则
高中数学考试命题要明确这些原则。
(1)基础性原则。基础教育的目标和对象决定了“基础性”是其第一位的特性(其他特性都属第二位)。这也就决定了考试命题中首要凸显的是基础性。因此考试命题时,要重视回归教材、降低难度,注重考查通性通法,真正做到教考一致。
(2)科学性原则。考试命题是一项比较专业的业务活动,有丰富的科学理论作基础。首先,试题必须体现基本的课程理念和前沿的教育思想,并符合课程标准的目标要求,不超出教材的知识范畴。其次,试题必须确保内容的正确性,绝不能出现科学性错误,也不能出现有争议、有歧义的内容试题必须保证呈现的简洁性和规范性,题干叙述要清楚、明确,尽可能短小精干,无冷僻晦涩的字眼,各题型的解答指导语要阐明答题要求,明确答题指向。第三,试题既要突出主干知识,又要考虑考查覆盖面,且使比例分配适当,难度系数在预设区间内。第四,试题的答案及评分标准亦要严谨、规范,杜绝错误和争议;分值的分配及各逻辑段的给分务必科学、合理。
(3)公平性原则。考试命题时,应充分考虑学生实际、教学实际,尤其要顾及不同起点学生的水平,充分体现适切、公平。例如,命制古典概型试题时,运用排列组合方法计数(仅理科生学习)与运用枚举法计数的繁简度和运算量应基本相当。又如,命制立体几何试题时,若利用空间向量解题更为方便,则对文科考生不公平。
(4)创新性原则。为了体现考试的效度,试题要加强与社会实际与学生生活的联系,注重考查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特别是在具体情境中的深入理解和综合运用。考试命题时,要避免试题内容和形式过多反映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和模仿,还要回避学生平时训练时的思维模式。因此,可以设计一些背景公平、情境新颖、设问别致的试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从新的角度去分析、解决问题,以体现命题的创新思路。高中数学考试在考查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同时,必须重视对数学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的考查。
二、注重学生的实际和命题的目的
数学命题的目的就是通过测试最终达到检测出个体掌握数学知识和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程度。测试又分为水平测试和选拔测试,阶段测试和总结测试,甚至有时候就是查缺少补漏式命题等等。而学生的实际情况又是一个很大的变数,有些老师平时命题目的不明确,也没有太多调查学生的实际,认为试题好,试题有考究就选进来,这样就不合理。高考试题的命制,尽管经过了很多层面上的调查摸底,但是因为没有亲自教授这些学生,一定程度 上来说也不是很了解考生的实际。因此,对于我们教师来说,应该更多的了解学生,命题应该更注重巩固目的、激励目的和反馈目的。这样才有利于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激励学生的学习,建立自信,有利于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以便决定教学的起点与进度,决定教学内容的深度与广度。有利于教师改进教法,提高教学水平,进而提高教学质量。
三、把握全卷总体难度和试题的区分度
试题的难易程度的把握首先要从全卷入手,不能局限于某个试题、某个内容做文章,应该让整套试题的难度控制在规定的范围之内,并尽量与理想值相吻合。同时试题还要有一定的区分度,对于单个试题来说,不能过易,都会做,或者过难,都不会做,就算是送分试题,也要有讲究,要送给那些勤奋刻苦的学生。考试结果要能让基础知识体现出细节、规范,能力试题充分反映出较高水平学生的实际,使分数呈正态分布。
四、把握新高考背景下高考数学试题命题特点
在新高考背景下,基于核心素养的试题命题是必然选择,也是数学改革的发展趋势。为此,高中数学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加强对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关注度,将数学史渗透于课堂教学中,从而有效培养学生的数学文化素养。同时还要积极创设实践情境,引导学生参与其中,让学生在解决数学问题的同时提高自身的分析问题能力与数学应用能力。
(1)对数学核心素养的考查。数学通常是在概念、定理、思想方法的基础上所建立的,而数学基础知识与技能是数学核心素养的载体。在新高考背景下,将数学核心素养融入到试题中是必然的,也是一种发展趋势,在命题的时候要避免出现偏题、怪题等问题,要做到回归教材,符合课程标准要求。
(2)对数学文化素养的培养。新高考大纲与说明中明确要求,要将数学史加入到高考试题中,积极培养学生的数学文化与核心价值观,将试题的育人功能彻底发挥出来。人类在生活中,可以不识字,但是不可以不识数,否则无法生活下去。可见,数学核心素养对人至关重要。而数学史则是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一个重要途径。为此,命题人可以在数学家、数学名著、数学发展中的重大事件的基础上命题,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数学文化素养与思维能力。
(3)对数学应用的考查。在高考命题中,设计应用题的主要目的就是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让学生明白数学与实际生活之间的关系,感受数学在应用中价值,从而有效促进学生实践能力的进一步发展。
总之,为了体现课程改革新理念,遵循试题“相对稳定,重点突出,稳中有变,变中求新,适度创新”的基本思路,高中数学命题将会与时俱进,创造性地融课程标准倡导的新思想、新观点、新理念于高中数学命题之中,努力开发一些融知识、方法、思想、能力与素质于一体的背景新颖、内涵深刻、富有新意的原创题型,使数学的文化性、应用性与理论性能有机结合,并相互渗透,真正考查出考生的学习潜能和个性品质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