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生活化教学,提升具象化能力

作者: 卢晓洁

摘要:小学生在学习小学科学课程时,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深入感受到科学世界,并在深入理解基础科学知识的过程中促使学生形成探究的精神,培养学生党具象化应用能力,提高他们的科技创新能力,让学生将自己所学的知识灵活的应用到实际的生活中,从而为今后科学的学习与生活奠定坚实的基础。

在新颁布的新课程标准中,直接明确强调了我们要在教学中注重生活素材的运用, 要求我们将生活中的素材内容与小学科学课程资源进行有机整合,着眼于科学教学生活化教学的有效实施,以促进学生的具象化应用能力的提升。小学科学教师必须要掌握生活化教学,必须将其普及到每一位学生。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小学科学教育教学内容符合小学的教育理念,朝着全面化的方向努力发展。所以,如何抓好小学科学教学中的生活化教学,提升学生的具象化应用能力,必然成为小学科学教师深入研究的课题,需要科学教师去研究探讨,以此有效提升小学科学课教学的效果。

一、了解生活化教学,发现关键性问题

(1)洞悉小学科学教学的现状。虽然近年小学科学学科已经在小学中全面铺开,也在科学教学中开展了生活化教学的实践活动。但是在生活化教学实施过程中,将重点倾向于教学形式上的生活化,不能够真正与我们的实际生活所联系在一起,从而导致小学科学教学的单调与乏味,使小学科学教学与生活脱轨,不能够对小学生进行有效的科学教育。这是我们当今小学科学课生活化教学的现状,必须引起每一位科学教师的重视,努力开展小学科学生活化教学。

(2)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大部分学生都是家中的宝贝,在生活中大多也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对于生活没有任何经验可言。每天的学业使他们与生活相脱节。而时代的快速进步,我们也发现了,高分低能的学生终将被淘汰,只有真正全面发展的学生才能适应社会。同样,小学科学课也应随着时代发展而进步,不再拘泥于课本中的知识构架,应该拓宽学生的视野,与时代接轨。

(3)适应教师发展的迫切需求。教师的发展是学科进步的关键。科学课并不是照本宣科的一门学科,它需要教师扎扎实实的去落实每一步,无论是课前准备还是课堂内容。如果科学教师没有生活化教学的概念,那么他的教学也是架空的,不被生活所支撑的。在授课时,必然不能吸引学生的兴趣,在讲解时,必然是含糊不清的。现阶段,有很多科学教师存在着这一问题。

二、提升具象化能力,开展有效性策略

(1)选取生活化的材料,促进学生的具象化理解能力。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对图片、实物等具象化教学非常感兴趣。而且这些具象化教学手段确实能促进学生对于科学内容的理解。但过多的生活化素材反而对学生的理解构成干扰。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具象化教学时,要注意把握好具象化教学的尺度,删繁就简,突出重点,选好内容的立足点。一是立足教材,要根据教学重难点的设定需要, 选择对内容起着重要作用的生活化材料,通过具象化的手段帮助学生理解。二是立足学情,进行具象化教学的目的是缩短学生和科学之间的距离,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知识。可见,教师进行具象化教学要基于教材和学情,减少学生对于科学学习的恐惧心理,帮助学生从陌生走向熟悉,帮助他们架起理解的桥梁,把对科学的理解引向深入。

(2)设置生活化的课后作业,强化具象化的应用能力。在科学课后设置生活化的课后作业,强化科学教学的实效性。在实际教学中,通过设置生活化的课后作业,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巩固刚学的知识点,而且还能够让学生将所学的内容更好的应用到实际的生活中,最大限度的提升小学科学课程的教学实效性。因此,老师可以在科学教学结束之后,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置生活化的课后作业,这样的作业学生也不会觉得有负担,他们会觉得参与进来是非常有乐趣的,真正达到强化学生科学实践能力的目的。

例如在《声音的高低》这节内容学习之后,老师可让学生充分利用课后的时间进行实验,合理的选取一些贴近生活的材料,比如吸管、麦秆等材料来研究声音的高低。从而激发学生动脑筋积极思考。这样做不但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而且还能够让学生能将所学主动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并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真正达到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目的。

(3)甄选生活化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具象化探究兴趣。将生活化教学融入小学科学课堂时,教师在进行实验的同时可灵活选取生活化材料作为辅助,如此既能让学生产生亲切感,又能切实激发学生对科学的探究兴趣。例如在讲授“溶解的快慢”时。学生对于结果非常的期待,但是往往实验需要等待一段时间,在等待的过程中,学生的热情会逐步减退。因此可以在课堂上邀请学生吃糖,每个小组用不同的方式吃糖,从而对加速溶解的方法有具象化的记忆。这样通过选取学生熟悉的材料进行实验,缩短了探究的时间,充分利用生活化材料,便能够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掌握相关的科学知识点,继而在培养学生的思维发展的同时亦有助于促进小学科学教学水平的提升。

(4)创设生活化的情境,提高学生的具象化科学素养。导入往往是一节课的的关键,能否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就看教师是如何导入的了。与其选用陌生的、不熟悉的材料,不如选用学生熟悉的物品。比如探究热是怎样传递的时,让学生们回忆一下吃火锅的场景,有时候用钢勺是不是会烫手呢?为什么有些钢勺的外面要用塑料包裹呢?通过设计学生常见的并感兴趣的吃火锅的场景导入,激发学生联系生活进行思考的兴趣。其实,我们在实施具象化教学的过程中,必须要注意把握具象化物体呈现的时机,以生活为基础,以深入探究为抓手,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目的,让具象化教学为学生的理解服务。

总之,通过将生活化教学策略合理的应用到小学科学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设计生活化的课后作业、创设生活化的场景、合理的选取生活化的教学内容、利用生活化器材,能够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有效提升小学科学课程的教学实效性,从而学生的具象化应用能力也得到了一定的提升,这样做才真正达到增强学生科学素养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