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华侨上将叶飞:一腔热血为报国
作者: 刘祚光叶飞原名叶启亨,曾用名叶琛,军事家、政治家,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荣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获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叶飞将军是开国上将中唯一的“混血将军”,唯一具有双重国籍的开国上将,他的一生都充满了传奇色彩。
少年初成,热血进步
1914年,叶飞出生在菲律宾奎松省地亚里镇。父亲叶荪卫祖籍福建,是从中国到菲律宾的“淘金人”,母亲是一位有西班牙血统的菲律宾人。叶飞一出生便是菲律宾籍,由于父亲是中国人,叶飞又属于中国侨民。他不仅具有中国人吃苦耐劳、钢铁般的意志,亦有菲律宾人的豪放热情、勇猛果断。
“你千万不能忘记祖国啊,中国人在海外受欺辱的原因就在于政府太软弱,你们长大了一定要报效祖国。”在叶飞很小的时候,父亲就常常语重心长地教导他不要忘记自己的炎黄血脉,令他自幼心中就充满了对回祖国的期待。1919年,叶飞5岁时,和二哥叶启存一起随父亲回到福建南安金淘镇占石村老家认祖归宗。当时正值北洋军阀混战时期,战火连绵,社会动荡,由于在南洋还有产业,叶荪卫不久后返回菲律宾,叶飞和二哥留在国内。
叶飞兄弟二人,刚开始还不会说汉语,但适应能力很强,进入小学学习后取得优异的成绩,1926年,12岁的叶飞考入厦门中山中学。因为从小受到父亲的影响,叶飞特别热爱自己中国人的身份,在中学学习期间,他对共产主义事业产生了极大兴趣,接触了大量关于共产主义信仰的进步书籍,并逐渐接受了革命的思想,内心红色的火苗已现雏形。1928年,年仅14岁的叶飞毅然决然地参加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从此走上革命的道路。
1930年7月,时任共青团福建省委代理书记的叶飞被国民党当局抓捕入狱。厦门警备司令部军法处在4个月内多次提审叶飞,但没有问出有价值的信息,就将其移交法院。这意味着军法处并未掌握实质证据,叶飞在法庭上一再周旋,充分体现了他随机应变、机智过人的优点。与敌人顽强斗争1年后,终因没有确切证据,且叶飞未满18岁,法院只能按照“共产党嫌疑犯”的名义判处他1年有期徒刑。
叶飞在狱中的生活环境极其恶劣,与重刑犯、死刑犯关在一起,虽然是“共产党嫌疑犯”的身份,但这群“重犯”对他却非常尊重。原来这些人是迫于社会环境而犯案,他们天不怕地不怕,但看到共产党专和官府作对,宁死不屈,比他们更勇敢,加上又有文化教养,所以对共产党人颇为尊敬和优待。叶飞在狱中见识了社会底层形形色色的人,了解到底层百姓被压迫的困苦,更加坚定了要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生的信念。
狱中的生活是艰苦的,长期吃不好、睡不好,叶飞的身体健康每况愈下,他看到狱中有些同志患上肺痨病,备受折磨,便给远在菲律宾的家人写信,请求帮助。家中接到信后,让同样是进步青年的叶飞二哥千方百计与组织取得联系,来到狱中探望叶飞。二哥带来了组织的消息,让叶飞和身处牢狱的同志们重新燃起斗志。
叶飞的父母对叶飞百般挂念,倾尽财力与人力,终于说服菲律宾当局准备借助叶飞的外籍身份,把他引渡到菲律宾,但叶飞选择留在国内继续为理想和信念而战斗。1931年12月,叶飞出狱后写信给家里,谎称去日本留学,实际上接受组织安排,调任共青团福州中心市委书记。但令叶飞没有想到的是,自此一别竟是他与父母的诀别。此后近60年,叶飞一直没有去过菲律宾,更没有机会与父母欢聚一堂,尽享天伦。直到1989年,身为开国上将的叶飞受到菲律宾参议长沙隆加的邀请,率领中国代表团访问菲律宾,才再次回到他的出生地,但此时父母已去世多年,他只能在二老墓前悼念哀思。
参加革命,书写传奇
一直在中国战场上驰骋的叶飞,是一位传奇的人物。他一生中曾经多次遭遇险境,不过都能逢凶化吉,其中最让人称奇的是“血溅狮子头”和“南阳‘鸿门宴’”。
1933年,叶飞在中共闽东特委工作时,曾经参与创建革命根据地和工农红军。他因率领游击队发动“霍童暴动”,取得重大战果,上了敌人的暗杀名单。
同年11月,叶飞接到组织安排,前往宁德福安县城以南10多公里的狮子头村客栈与同志接头。狮子头村客栈是中共一个秘密交通站,叶飞来到地点后直接上二楼等待,却迟迟未等到接头人,正疑惑间突然听到急促的脚步。叶飞本以为是接头的同志来了,结果发现来人是3个陌生人,对方左顾右盼,很明显是在找人。叶飞知道行动暴露了,正要逃离,敌人迅速开枪,他头部中弹倒地。敌人见状,以为他必死无疑,就上前搜身,把他身上的笔记本、手枪拿走后就准备离开。幸运的是,叶飞虽受重伤,但意识还清醒,听到脚步声走远了就转头去看,没想到敌人只走了两个,留下一人查看情况,看到叶飞还能动,慌乱中又朝叶飞开了3枪,分别打在他的胸部和手部。接连发出的枪声引起了客栈的骚乱,这一带有很多中共游击队,敌人不敢久留,见到补射3枪都命中叶飞后就离开了。

身中4枪的叶飞此时身上一点力气也没有,只能平静地躺在那里,想到自己发誓要为革命流尽最后一滴血,可惜才19岁,不能为党再多做一些工作了,但是又一个念头闪过:不能在这里等死,要争取活下去!于是他用最后的力气挪下台阶、爬出门外,最终在一个小磨坊旁的水沟边晕了过去。近10个小时后,叶飞醒来,才知道自己被同志救了回来。然而,危机并未解除,国民党派出的特工队在客栈没发现叶飞的尸体,就在周边加大了搜查力度。
当时叶飞的伤势不容乐观,必须送到镇上医治。面对国民党特务的重重搜捕,同志们想出一条妙计。他们给叶飞换上妇女的服装,盖上头巾,将他扮成回娘家探亲的妇人,为了做足戏份,还按当地习俗找了一个小孩随轿行走,上演了一出“瞒天过海”,成功将叶飞送到镇上医治。之后,医生在叶飞体内取出3颗子弹,其中1颗最危险,是从头部左侧耳前射入,子弹碰到骨头后向下偏,卡在右脸侧皮下,如果子弹向上偏一点,射入脑部,那必定是当场殒命。有一颗卡在胸部的子弹始终无法取出,直至叶飞逝世,成为他永恒的勋章。
这次经历并没有让叶飞畏惧,反而让他更加积极投身革命,但命运仿佛偏爱捉弄他,又让他经历了一次生死考验。1935年2月,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在皖南被国民党军队包围,几乎全军覆没。当时,粟裕、刘英率领剩余先遣队员和闽赣独立师第一团组成了中国工农红军挺进师,在辗转多地之后进入闽东苏区,与叶飞率领的中国工农红军闽东独立师胜利会师。在极端困难之下,双方联合在一起成立了闽浙边临时省委,刘英担任省委书记,粟裕任组织部部长,叶飞则担任宣传部部长兼少共省委书记。在这样严峻的形势之下,刘英和叶飞对根据地的发展方针产生了巨大的分歧。固执且封建家长式作风的刘英根本不接受叶飞的意见,最终双方矛盾激化。刘英在叶飞缺席的情况下,宣布开除他的党籍,并将他扣押起来,押往省委。在到达省委后,叶飞面临的命运很有可能是枪决。万幸的是在押解半路遇上国民党军队,混乱中叶飞趁乱逃脱,但左腿被押解人员打中,他带伤从一处几十米高的悬崖跃下,幸运地挂在树上,直到天黑后才逃脱。此后,叶飞率领闽东独立师返回老苏区继续坚持游击斗争。
3年游击战争过后,南方八省游击队改编为新四军。叶飞与粟裕再次相遇,两人互相敬重对方的为人与军事才华,叶飞重归粟裕麾下,抗日战争中先后参加了郭村保卫战、车桥战役等,在解放战争中率部参加了莱芜战役、孟良崮战役、豫东战役、济南战役、淮海战役等重要战役。叶飞的表现都极为优异,成为粟裕倚重的大将之一。1949年2月,叶飞被任命为第三野战军第十兵团司令员,4月参加渡江战役,率部解放丹阳、常州、无锡和苏州;5月参加上海战役后,率部进军福建,先后发起福州、漳(州)厦(门)战役;8月兼任福州军区司令员,指挥部队清剿国民党残余武装和土匪;1958年肩负炮击金门任务,有力打击了美帝国主义企图分裂中国的阴谋。叶飞一生为党和人民立下了赫赫战功。
作风正直,以身作则
回顾历史,南洋华侨回国参加革命的人有许多,但是取得叶飞这样卓越的成就,独此一人,这与他高尚正直的品行是分不开的。
叶飞当年本来有机会远离战火中的中国去菲律宾与亲人团聚,但是为了拯救国家、民族的未来,他毅然选择留下,抛头颅、洒热血,并且从不贪图享受,为官一直两袖清风,洁身自好。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叶飞收到来自菲律宾家中大妹的来信,称家中负债重,已无力偿还,弟弟、妹妹还在读书,又担心病弱的母亲受刺激,实在走投无路,希望叶飞能借些钱接济家里。当时已经是福建省委书记、省长,福建省军区司令员的叶飞,却没有钱寄给家中,这是常人难以理解的。思考几天后,叶飞只能无奈寄信告知妹妹实在无法寄钱,希望妹妹能把家人接来中国由他照顾。信件寄出后,再未收到回信,这也成了他一生心中的痛。直到20世纪80年代,中菲两国建立友好关系后,叶飞的弟弟、妹妹终于来到中国,见到已建立赫赫功勋的哥哥。叶飞见到亲人很是激动,将弟弟、妹妹拥抱入怀,潸然泪下。团聚后,家人对叶飞提出,希望他能够去菲律宾老家走一走。“六十多年过去了,母亲的教诲还历历在目,有机会的话我一定会去看看她老人家,但是我身为一名共产党员,什么时候回去都要听从党和国家的安排。”叶飞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直到1989年1月,叶飞应组织安排,率领中国代表团前往菲律宾开展外交访问活动,他还事先向中央打报告,请示访问期间是否可以到父母墓前祭拜,在得到批准后才将此事列入计划。
叶飞毫无特权思想,凡事必严格按程序进行,他不光对自己要求严格,对子女也是一样。他一早就立下家规,不许家中孩子动用父母的关系去谋私利,或者为海外亲朋好友拉关系,甚至不想让他们出国留学。叶飞的儿子叶小宇曾在接受采访时说道,父亲的这些要求,我们全都办到了。我们一直是靠自己读书考上大学,找工作。梅花香自苦寒来,叶家子女们的成就证明了叶飞要求子女自立自强的教育是十分成功的。
1953年起,叶飞先后担任中共福建省委第二书记、第一书记,福建省省长,福建省政协主席,福州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中共中央华东局书记处书记。在主持福建省工作期间,他与其他领导一起带领广大干部群众,建立了第一批新兴工业基地,并大力发展农业、交通运输、水利电力和文化教育事业;同时致力于巩固海防和加强海上军事力量,组织指挥了东山岛战斗和炮击金门。1975年1月,叶飞出任交通部部长,全面整顿生产秩序,努力振兴国家交通事业;1979年调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第一政治委员;1980年1月至1982年8月任海军司令员。叶飞是第一至第三届国防委员会委员,中共第八届中央候补委员、中央委员(1966年递补),第十届中央候补委员,第十一届、第十二届中央委员,第六届、第七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和人大华侨委员会主任委员,全国侨联第三届委员会名誉主席。1999年,叶飞将军在北京病逝,菲律宾方面得到消息后,参、众两院的议长一起向其家属进行慰问。菲律宾奎松省的议会还通过一项决议,在当地建造“叶飞将军纪念公园”和“叶飞学校”,纪念这位让当地华侨引以为豪的中国开国上将。
“叶飞同志在70余年的革命生涯中,长期担任国家、军队和地方的重要领导职务,是我军著名的高级将领,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都有突出建树。他的光辉业绩和卓越贡献,深深铭记在我们心中。他的革命精神和崇高品格,永远值得我们学习和怀念。”这是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李建国对叶飞的赞誉和评价,不仅凸显了叶飞生前骁勇善战、战功卓越的英雄形象,更颂扬了叶飞爱家爱国的崇高品德。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