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石涛:从全州走出去的一代绘画大师
作者: 伍茂民 邓跃华人民网曾有一文提及石涛画作的价值:1999年,中国书画家崔如琢筹资1200万美元(约1亿元人民币),从日本收藏家手里买下《石涛罗汉百开册页》。2009年,香港佳士得拍品征集人见到这套图册后大为震惊,当即表示,如果崔先生同意上拍,估价至少10亿港元,并承诺由大英博物馆出版。崔如琢没有动心。文章最后说,“据保守估计,此套册页目前价值30亿元人民币”。
另悉,早在2011年,石涛的单件作品《闽游赠别山水卷》已拍出1.3552亿元人民币的天价。在伦敦大英博物馆、纽约大都会博物馆等全球知名博物馆都藏有石涛画作。
寺僧石涛本是皇室后裔
石涛的大名,如雷贯耳,早已溢出艺术圈。石涛是全州湘山寺僧,这个渊源,恐怕不少人不大清楚,或有所闻,也是知之不详。
明清易代之际,石涛生于桂林靖江王府,姓朱,名若极,小名阿长。作为藩王后裔,金枝玉叶的嘉年华他还没来得及享鼎,府邸即遭倾覆,在时代的风云变幻中流离失所。1645年秋,靖江王府被攻陷,危难时节,小阿长“为宫中仆臣负出”,逃到200里外的全州,隐入湘山寺,皈依佛门,法号原济,字石涛。
石涛遁身佛寺,为僧而不在僧,佛学禅理远不及诗书画册带给他的热情和震撼。他在诗中描述湘山寺:“按琴独坐空亭子,地涌如波水面岑。不打湘源江上过,也须展册一开襟。”他的另一首题画诗,更传达出这种热忱:“读画看山似欲癫,尽驱怀抱入先天。诗中有画真能事,不许清湘不可怜。”为宣泄胸中郁勃之气,他寄情山水,精研书画。笔墨纸砚慰藉了石涛,石涛也成就了千古丹青。

他有一本册页,其中画了一个沙弥端坐舟中读书,上题诗曰:“落木寒生秋气高,荡波小艇读离骚。夜深还向山中去,孤鹤辽天松响涛。”一个小和尚不捧读经书,却泛舟野外吟咏屈子之辞,这是怎样的心境?
化身沙弥的落魄王孙尽管避开了缯缴之祸,身上仍有两把无形枷锁:身为明宗室权力之争的殃及者,他是南明隆武政权的追杀目标;作为明宗室子弟,他又是入主中原的清廷盯防对象之一。有人说,这双重枷锁一直套在少年至青年时期石涛的颈上,无法挣脱。
集诗书画于一身的绘画大师
历史失去一名王孙,却馈赠开一代画风的画僧。
全州是湘桂走廊上的重要门户,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明清各派势力在这里反复较量争斗,湘山净土绝非久留的桃源,因而少年石涛与同时剃度成为师兄的保护人喝涛乘一叶扁舟顺湘水漂流而去,入湖湘,寓武昌,临匡庐,居宣城,登黄山,宿金陵,观余杭,游三泖五湖,览江淮名迹,拜师临济宗,两朝康熙帝,又上京畿结权贵,晚年下扬州筑大涤堂鬻画而终。奇峰搜尽,炎凉备尝,精神的诗意灿然与生平的荣辱得失,散作满纸氤氲。
石涛大半生清苦岑寂,下笔却恣肆纵横,诗书画印和美学思想均不同凡响。他的山水兰竹,大轴小品,参天地鸿蒙,汲前贤菁华,或秀润,或质直,或凄迷悱恻,或恣意汪洋,即便从微缩后的印刷品中也能感觉到执管运幄的力与美。他的题跋,或绝句,或律诗,或古风,如画龙点睛,似夫子自道,信手拈来,不事雕琢,自由跳跃又缜密如织,辗转悱恻而气贯长虹。《淮扬洁秋图》的题跋是一首歌行体,洋洋洒洒近700字;也有寥寥两语三言的题跋,一鳞半爪见性情,好似音乐中的华彩,清趣逸飞,激荡观者思绪。例如,“名山许游不许画,画必似之山必怪。变幻神奇懵懂间,不似似之当下拜”,“吾写此纸时,心入春江水,江花随我开,江水随我起。把卷望江楼,高呼曰子美。一笑水云低,开图幻神髓”。若以庖丁解牛之法品析,尽显踌躇满志,斯人天真浪漫状,宛在眼前。
开启中国现代绘画之风
石涛著《画语录》,说画艺,谈美学,明思辨,看似玄奥晦涩,实为参透了创新艺术的真谛。正是这部“中国画学史乃至中国美学史的压卷之作”,当代著名画家、美术教育家吴冠中说石涛不愧为“中国现代艺术之父”,由此而言,石涛的现代画艺生成比西方现代艺术之父塞尚早了100多年。美国纽约大学汉学家、艺术史家乔迅撰写65万字的著作,专论石涛的绘画艺术与现代性。北京大学教授、美学家朱良志说,石涛兼“艺术家、诗人、思想者”三重身份。从清代郑板桥等、“扬州八怪”到现代丹青名家傅抱石、张大千等,无不倾慕石涛,齐白石赋诗赞云:“下笔谁教泣鬼神,二千余载只斯僧。”
一言以蔽之,石涛是中国绘画史上一位十分重要的人物,既是绘画实践的探索者、革新者,又是艺术理论家,足以在世界艺术殿堂占据一席之地。
一代绘画大师自称全州人
有人认为石涛不过是全州的过客,但他常常署款“清湘陈人”“清湘老人”“清湘遗人”“清湘济山僧”“清湘大涤子”等,与那个楚南桂北的僻远故乡一直牵系不断。古人行世著文有个不成文的习惯,即常以桑梓为名号,以示不忘故土。石涛尽管云游四方,羁旅一生,依旧感念养育过他的一派湘流清波,落款署名常用“清湘”(全州故称)二字便不言而喻,养育之地已深深烙入他的生命里。石涛终其一生自称全州清湘人,绝不是谁派定或臆断出来的。
石涛旅居宣城10余年,还有一段“全州缘”。他多次赴宣城泾川游历,创作颇丰。石涛之所以屡去,不仅因为泾川有“汉家旧县,江左名邦”“山川清淑,秀甲江南”的美誉,也与泾县县令邓琪棻的到任有关。清嘉庆版《宁国府志》载:“邓琪棻,字伟男,全州人,康熙十三年(1674)由举人任泾阳令,多善政。”邓县令到任后,有揽四方才俊之志。石涛与师兄喝涛及众名士乡贤出入泾川,重兴水西书院、广教寺,访敬亭山、桃花潭,创作了《罗汉百开册页》《疏竹幽兰》《松瀑鸣琴》《放鹤图》《潭上渔舟》,以及自画像《自写种松图小照》等名品。他们诗文酬唱,其中石涛给邓县令手书云:“客行违清湘,爱问清湘人。君自抱芬芳,洁服秀不群。如何淹歧路,未会风雨云。予怀喟多感,为君眉复伸。”颇有王摩诘(即王维)“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的诗意况味。
千里之外,两位同乡相知相惜,抚慰乡愁。直到晚岁定居扬州,石涛还于病隙中作《红树白云图》,款识云:“吾乡邓伟男知赏溪事,招余同施愚山、徐竹逸、吴天石、饶至立等十余登水西幕山大观亭,唱和二首之一。偶忆旧游胜地,写此小幅。清湘大涤子极。”正是在那时候,石涛才从友人口中得知很多未知的家府旧事,自言“不胜惶悚”,遂“哀激成诗”,赋诗:“嗟予生不辰,龆龀遭险难。巢破卵在陨,兄弟宁忠完。百死偶未绝,披缁出尘寰。既失故乡路,兼昧严父颜。南望伤梦魂,怛焉抱辛酸。”从这首诗中可知,王府遭难时,石涛还是个“龆龀”童子,连“严父”容貌都记得不太清,自怜身世之情,感人至深。
石涛的诗友、“岭南三大家”之首的屈大均为石涛画作《自写种松图小照》题跋长歌,其中有云:“师本全州清净禅,湘山湘水别多年。全州古松三百里,直接桂林不见天……乞师为写潇湘川,我松置在二妃前。我居漓南忆湘北,重瞳孤坟竹?娟。湘中之人喜师在,何不归扫苍梧烟。”
重塑一代绘画大师的“故土乡愁”
石涛的诗书画印,饱含挥之不去的怀乡情愫,故国故人明灭不定,让他感慨万端。朱良志教授在《石涛研究》的引言里无比激越地写道:“他的杜鹃啼血式的故园呼唤,他的凄迷悱恻的清湘精神,穿过数百年清冷的历史,撞击着我的心灵。”

在石涛浪迹四方的笔下,“惯写平头树,时时易草堂。临流独兀坐,知意在清湘”,履痕孤独如斯,唯有自我与梦里故园相互告白。纵观石涛诗文画间的表达,无论是“一掬清湘故国泪”的遗民,还是“我自用我法”的奇士,或是敬献《海晏河清图》的“臣僧”,抑或是“头白依然未有家”的逸人,这些标签附着在石涛身上,不过是复杂人性的多面体呈现。身份游移不定的“遗孤”让石涛一度试着走近清宫皇廷(其诗云“欲向皇家问赏心,好从宝绘论知遇”),在京城奔走三年的努力证明了“其心底欲回归那失落的秘密渴望”,就像他赠同乡邓琪棻的《人马图》,题跋中有“师松雪笔意为之”的句子,毫不讳言道出与宋室后人松雪道人赵子昂相仿的命运。研究者指出,“从亲族荫庇中放逐、被割裂于乡土原籍的石涛,利用在作品倾注身世之回忆而得到补偿”。暗涌于精神血液里的家国之殇,时时流淌在失意迷离的丹青诗句间。
石涛给友人黄砚旅的诗意画册中有《衡永道中》,另有扇面画《衡山图》,即是石涛根据少年时代漂游湘江的追忆所作。据说在武昌隐居时的石涛曾一度逆水而返楚湘,至衡阳永州一带,不知何故又调头远行。
衡永道上的调转船头,注定了石涛一生与楚南桂北的乡梓渐行渐远。
多年前的一个秋天,随访万乡河上的虹饮桥,日暮时我见老街一间铺面的木壁上,贴着半张全年红红纸,上面用毛笔右起竖写着一首词,字不甚佳,但内容把路过的我吸引住了:
面壁思国遁清湘,破禅盛名镇淮扬。世间百年论短长。最仓皇,孤舟湘江。
故地残阳依古樟,千里迷茫洮阳墙。南柯异乡鬓染霜。醒时泪,权做湘山共一觞。
词作落款为“渔家傲·忆清湘老人”。那时夜幕降临,友人催行,没来得及打听,后来在一款全州湘山酒的外包装盒上见到这首词,词作来源仍是个谜。无名氏这一阕小令,慷慨悲凉,浓缩了苦瓜和尚(石涛的自称)一生的繁华与寂寥。

无论是石涛的诗画,或是他本人的气质才情,无不让人动容共情。笔者在拙作《清湘烟波》里有感而书:“故国旧邑里的事,多已不详,唯青山古寺,知其然而不言。湘山之南,湘水悠悠,烟波渺远,石涛乘舟而去,已三百多年。”石涛像是一个异数,一个另类,数百年来,不像在越城岭、都庞岭及海洋山相挟的湘桂走廊上光耀乡土的文臣武者,他只在他乡别处绽放光芒。
石涛之于全州,藏着许多待解之谜。中外研究石涛的著作不胜枚举,可一旦涉及探究石涛在湘山寺这段岁月的雪泥鸿爪,便呈扑朔迷离之象,以致地理名称、地域方位均有谬误。这是全州历史文化研究的机遇与挑战,也是激发后人研学及追念的旨趣兴味。
约在1707年,石涛终老扬州,葬于蜀冈隆庆寺平山堂后。2010年,扬州市政协委员提案,重建石涛大涤堂和墓园。在全州,有识之士也在筹措石涛文化建设事宜,一些关键议项如“石涛早期生平,在湘山寺的受业与成长”“全州对石涛的生命与艺术的影响”“石涛艺术中的故园主题,烙印一生的‘清湘精神’特征”等主题纳入研究课题。充分利用好石涛这张世界级的历史文化名片,与桂林连线,筹建全州石涛展陈馆,对当地乃至广西文旅进行提档升级,是一个值得大力开掘的优质文旅项目。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