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帆起航启新程:新中国 新政协

作者: 刘超伟

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也是人民政协成立75周年,人民政协又迎来一个重要节点。1949年9月21日至30日,我国召开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史称“新政协”,这次会议无论是对中共党史、多党合作史,还是新中国史来说,都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大事件,一个崭新的中国呼之欲出。

一呼百应拉开新政协使命的序幕

早在1946年1月,中国共产党、国民党、各民主党派和社会贤达共38位代表在重庆召开政治协商会议,商讨和平建国的问题,史称“旧政协”,旧政协达成了一系列有利于民主的协议,但不久后国民党蒋介石集团便撕毁了协议,公开发起全面内战。1948年4月30日,国共两党的战争局势发生逆转,中国共产党逐步掌握战争主动权,并把战场推进至国民党统治区。在这一有利形势下,中国共产党及时发布了著名的“五一口号”,号召“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各社会贤达迅速召开政治协商会议,讨论并实现召集人民代表大会,成立民主联合政府”。受到中共的邀约,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代表人士纷纷北上协商建国。 1949年6月15日,新政协会议筹备会在北平(北京旧称)中南海勤政殿开幕,大会组建了以毛泽东为主任的新政协筹备会常务委员会,并成立6个工作小组,分别负责拟定新政协会议的单位名单和代表人数,起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制度文件。经过3个多月的筹备工作,新政协会议的召开条件已经成熟。

扬帆起航新政协搭建国家政权架构

1949年9月21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中南海怀仁堂开幕。参加代表涵盖党派代表、区域代表、军队代表、团体代表及特别邀请人士共46个单位662人,其中,中共代表约占44%,各民主党派代表约占30%,工农代表和无党派人士代表约占26%,这一会议代表人数的比例安排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多党合作政党制度的特色和优越性。9月30日,大会顺利闭幕并通过一系列重大决议,主要包括:一是通过了具有临时宪法性质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体、政权机关、军事制度、经济政策、文化教育政策、民族政策、外交政策作出具体规定,这是新民主主义国家建设的根本大法,明确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一个怎样的国家。二是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组织法》,对人民政协的性质、参加单位及代表、全体会议、全国委员会、地方委员会作出具体规定,为人民政协的组建和运转提供制度保障。三是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对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政务院、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最高人民法院及最高人民检察署的组建和职权作出具体规定,搭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权的组织架构。四是通过了一系列决议,如新中国的国名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将北平改名为北京,首都定于北京,采用公元纪年,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1982年12月4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决议,《义勇军进行曲》正式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五星红旗为国旗,每年的10月1日为国庆节,在天安门广场建立一座人民英雄纪念碑等。五是选举毛泽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朱德、刘少奇、宋庆龄、李济深、张澜、高岗为副主席,周恩来、陈毅、董必武等56人为委员。选出第一届全国政协委员会委员180人,毛泽东为全国政协主席,周恩来、李济深、沈钧儒、郭沫若、陈叔通为副主席。六是大会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宣言》,向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崭新一页展示多党合作的广阔前景

从中国共产党邀请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北上协商建国,到召开政协筹备会成立政协筹备工作小组;从新政协参会单位名单和代表人数的最终确立,到新中国国名、国旗、代国歌的最终确定,都经过了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民主协商、亲密合作,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民主人士意见的充分尊重。更值得一提的是,这次会议选举出的国家领导人中,党外人士占有较高的比例,组建了名副其实的民主联合政府。比如,第一届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共6人,党外人士有3人,占总数的50%;第一届全国政协副主席共5人,党外人士有4人,占总数的80%;政务院副总理共4人,党外人士有2人,占总数的50%;中央人民政府委员共56人,党外人士有27人,占总数的48%;政务院政务委员共15人,党外人士有9人,占总数的60%;政务院各部委正职共34人,党外人士有15人,占总数的44%;政务院各部委副职共75人,党外人士有34人,占总数的45%。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召开,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它是中国100多年来革命运动特别是30多年来新民主主义革命运动历史积累的结果。今天,我们仍要隆重纪念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仍要学习在新政协筹备和召开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及无党派人士坦诚相待、紧密团结、共商国是的感人故事,以及这些开创性举动所蕴含的历史性意义。这次会议搭建起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政权组织和制度框架,明确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旗、国歌、国都等国家标识,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做了全面准备;同时也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正式确立,标志着中国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在组织上的形成,中国共产党同各民主党派和党外各界爱国人士的团结合作更加密切,展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的广阔前景。这次大会后,我们国家举行了隆重的开国大典,毛泽东主席向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从此我国历史翻开了崭新的一页,中华民族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