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白山黑水英烈魂:73年后跨时空的“团聚”
作者: 陈谊军我们忘不了浴血长津湖的大无畏之战,我们忘不了《志愿军:雄兵出击》的三十八军英雄部队,我们忘不了载入史册的抗美援朝。宋善仁烈士,出生于贵港市港南区新塘镇,牺牲于抗美援朝战争,他的亲人与他有一段73年寻亲的故事。
寻亲,飞越三千公里
“到沈阳了,终于可以圆多年的心愿!”2024年3月19日23时,飞机降落在辽宁省沈阳市桃仙国际机场航站,伍德烈和他的侄子伍彬能携带简单的行李走出机场。他们从广西贵港到辽宁省沈阳市,飞越数千公里,只为寻亲,到铁岭市革命烈士陵园祭拜亲人。
这趟飞越3000多公里的寻亲路,其实历时73个年头!
“等革命胜利之后,我就回家!”这是抗美援朝英烈宋善仁当年写给家人信中的话。
可是,革命胜利了,宋善仁却未能如愿归家,跟无数英烈永眠他乡。在宋善仁牺牲 70年后,其家人终于在2021年全国开展的“致敬英烈·为烈士寻亲”活动中,得知宋善仁遗骸的下落——与许许多多抗美援朝英烈埋葬于辽宁省铁岭市革命烈士陵园,安息于遥远的他乡。
“自从外公被认定为烈士后,我们一直没有放弃寻找他的下落。我们曾10多次亲自或者委托他人,把沈阳市的烈士陵园都跑遍了,却一无所获。后来,得知外公遗骸在铁岭市革命烈士陵园时,又遇上疫情。现在,我们终于来了!”伍德烈说。
3月20日一早,伍德烈一行从沈阳市区乘车赶往铁岭市革命烈士陵园。在那里,透过深红色的大木柜,从一格格安放骨灰盒的格子里查找,伍德烈等人终于看到标注名字为“宋善仁”的骨灰盒,通过骨灰盒上的相片,确认这个骨灰盒就是伍德烈外公宋善仁英烈的遗骸物证,它在那里静静等待了70多年,如今亲人们如愿与他相见。
伍德烈立在外公宋善仁的骨灰盒前,含着热泪自言自语道:“70多年了,妈妈说过,如果我不来找您,再没有人能来找您了!现在,妈妈的心愿也圆了。”
“1984年,有乡政府的人来调查情况,我的三外公宋善礼抹着泪水向调查组反映,哥哥宋善仁在朝鲜战场上曾写有信回来。后来,却一直没有下文。这几十年来,我们一直努力寻找他的下落。”伍德烈回忆道。
1984年,当地政府开展寻找抗美援朝英烈的调查时,由于家人记得当时宋善仁服役的部队番号等信息,调查人员经过细致核查及上报有关部门后,宋善仁被评定为烈士,当地政府向其家人颁发了烈士证明书。
在祭拜宋善仁烈士时,伍德烈等人神情庄重,手捧鲜花,向亲人致以深沉的缅怀。
来信见战火见亲情
宋善仁,1921年出生于广西贵县(今贵港市)新塘乡(今港南区新塘镇)三岭村,生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十八军一一三师三三九团文书。
宋善仁是村中有文化的青年,他于1938年结婚成家,次年与爱人生育有一女,取名宋玉兰。1941年,在全国抗战严峻形势下,宋善仁与同村青年一起入伍,先是在国民党部队服役,随部队转战湖南等地,后因为目睹国民党军队腐败,转而投入中共领导的军队,服役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十八军一一三师三三九团。
自1941年入伍后,宋善仁就没有回过家乡,家人主要是通过他的来信以及村中外出人员回来传话而得知其情况。

宋善仁是一个正直、善良的人,看到国民党军队的种种腐败行为,心里很是痛恨。宋善仁辛辛苦苦干活,积攒很久才有两个银元,同部队的人告知他继续存更多的银元就可以买官发财。“绝不同流合污!”一气之下,宋善仁把积攒的两个银元寄回家,作为家人解决生计的开支。家人收到这两枚银元后,在生活最困难时也没有花掉,如今,这两枚银元成了宋善仁留给家人最好的纪念。
宋善仁从国民党军队阵营转投中共队伍后,他在信中对家人说:“国民党军队不是真正为老百姓谋出路的,他们讲排场、讲享受、讲地位,在国民党军队里面腐败成风,我们根本看不到指望。”“跟着共产党干革命,心里面踏实,觉得革命有希望,前途光明!”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队伍,宋善仁看到官兵一视同仁,有了“家”的感觉。他说,共产党队伍的干部穿着打了很多补丁的衣服,一点儿架子也没有。宋善仁在队伍里积极性很高,因为有文化,经常帮战友读家书、写家书。他薪水微薄,却给有困难的战友家里寄钱。作为从国民党队伍过来的士兵,宋善仁用自己的经历故事给战友讲政策、讲道理、讲盼头,坚定战友跟着中国共产党队伍干革命的信念。
从宋善仁的来信,家人得知,宋善仁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十八军不久后,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并随军征战至云南中缅边境。
在征战至云南中缅边境时,宋善仁本来是可以回乡探亲的,但他放弃了这个宝贵的机会。他给家人写了一封信,信中述说不少事情:希望家人好好抚养孩子,他在外面干革命,一切都很好,在部队里得到大家的尊重,因为文化水平较高,部队让他担任文书工作;现在全国形势不断向好,部队持续取得战斗的胜利,相信很快全国就会迎来光明的前途。信里,宋善仁对未来充满憧憬:“待到全国都是一片光明的时候,我就会回家的。孩子长大了,要让她到学校里读书,教育她认真学习文化知识,做有文化的人。革命斗争需要文化知识,革命胜利了,我们建设国家也需要文化知识。只有掌握更多的文化知识,我们才能够把国家建设得更好,才能够把家乡建设好。”
宋善仁在信中还提到,他们有一次执行任务,在村中一处旧泥屋的篮子里发现7枚鸡蛋,因为担心被敌人炮火炸毁,老乡财产受损,连长把老乡这7枚鸡蛋揣到行军包里,将等价钱款放进篮子里,并用草绳盖好。“群众一针一线都不能拿,做人就要堂堂正正、清清白白。”宋善仁信中的这句话就像传家宝一样深深刻在家人心中。
收到父亲宋善仁这封信时,宋玉兰已经10多岁,一直没盼到父亲归家,但父亲的来信让家里人感到安慰,至少知道在血雨腥风的抗日战争以及争取全国解放的几大战役里,宋善仁都挺了过来,还活着。活着,就意味着亲人们终有一天可以重聚家中!
1950年,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十八军作为首批入朝部队,参加抗美援朝战争。宋善仁以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随部队跨过鸭绿江,抱着为国而战、无畏牺牲的革命理想奔赴战场。在朝鲜战场上,宋善仁给家人写了一封信,信中坚定地表达了他的许党许国之志。他告诉亲人勿要挂念他个人安危,他和千千万万赴朝战士一样,都是为保家卫国,如果牺牲,那也是光荣的事情,如果抗美援朝战争结束后还活着,必定回来奉孝亲人和建设家乡。
“朝鲜的天气异常寒冷,我们的部队进入朝鲜的时候,穿的是单衣。衣服虽然单薄,但是,我们的意志向(像,编者注)钢铁一样坚硬,我们必定能够打败敌人,取得最后的胜利!”宋善仁在信中流露出必胜的坚定信心。正是有无数像宋善仁这样胸怀坚如磐石的爱国信念的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中国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创造了奇迹!
在战争期间,宋善仁的家人也响应号召,把家里的棉衣捐到前线,因为在前线有自己的同胞也有自己的亲人在作战!
由于通讯等条件极不发达,在1951年收到宋善仁从朝鲜战场写来的信后,家乡亲人就再也没有他的一丁点消息。这最后的一封信成了亲人对宋善仁无尽的思念和期盼!亲人心里虽然都明白宋善仁极可能已牺牲,但仍抱着寻亲的念想,从未放弃对宋善仁的寻找。
永远的铭记
“说不定还活着,父亲可能不久就会回来的!”宋玉兰在成长的岁月里,与家人一直翘首以盼父亲宋善仁的消息,却在距1951年最后一次收到父亲宋善仁信件的33年后,于1984年接到民政部门颁发的烈士证,并大致了解到父亲宋善仁在抗美援朝战场上受重伤被送回国内治疗,后牺牲于辽宁省沈阳市。宋玉兰深知他们的寻亲路仍要步履不停。
“无论如何,这辈子你一定要找到外公的下落!”这是宋玉兰交给儿子伍德烈的寻亲任务。宋玉兰先后多次让儿子到辽宁省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及周边烈士纪念陵园“寻亲”,但是,近40年过去,无论是自己寻找,还是委托人寻找,伍德烈都一无所获。
2021年,全国开展“致敬英烈·为烈士寻亲”活动,这让宋善仁的亲人看到了希望。
伍德烈在“致敬英烈·为烈士寻亲”活动中与广西退役军人事务厅相关人员取得联系,通过多方核查,终于发现“宋善仁”的名字碑刻在辽宁省铁岭市革命烈士陵园。但在查核档案资料时,宋善仁的亲人发现记录宋善仁的档案却标注“湖南籍”的异常信息。经过有关部门遍查全国烈士档案进行比对核实,最终确认“湖南籍”为当时误记,辽宁省铁岭市革命烈士陵园中的“宋善仁”就是广西贵县新塘乡的“宋善仁”。
也是在这次档案比对核实中,宋善仁及其所属部队的英勇事迹得以呈现。宋善仁所在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十八军在朝鲜战场上屡立战功,其中在松骨峰阻击战中大量歼敌,给武装到牙齿的美军狠狠打击,这一硬仗为中国人民志愿军取得第二次战役胜利起到关键作用。当时,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彭德怀亲自起草电报传令嘉奖第三十八军,在电报中写着“三十八军万岁!”从此这支部队便以“万岁军”名扬天下。松骨峰阻击战被著名军旅作家魏巍写进《谁是最可爱的人》这篇战地通讯中,为全国读者所熟知。宋善仁跟随着部队出生入死,以铮铮铁骨在朝鲜战场上浴血奋战。在一次恶战中,宋善仁与大批战友顶着敌人强大火力誓死还击,打退了敌人的一次次冲锋。在激烈战斗中,担任阻击任务的宋善仁不幸被密集的子弹击中,负重伤的宋善仁被转移回到国内辽宁省治疗,终因伤势严重而光荣牺牲。
历尽千辛,横跨超半个世纪的寻亲之路终于圆满画上句点,告慰了宋善仁烈士的英魂,也抚慰了对他念念不忘的家人。
“小时候,过年时,妈妈常带我回外公家。我看见老镜框里的全家福,那曾是多么幸福的样子啊!我还看见外公寄回来的五角星,鲜红、闪亮,捧在手上沉甸甸的。”“可惜,这些东西都遗失了。”伍德烈在悲喜之中回忆小时候去外公家幸福的往昔。
找到宋善仁烈士的遗骸物证,深深触动着弟弟宋善礼的心。宋善礼虽已90多岁高龄,但仍精神矍铄,他感慨说道:“希望有生之年,能够看到大哥魂归故里,入土为安,把他的骨灰安葬在广西。”
在广西烈士陵园,宋善仁的名字也被刻在为抗美援朝牺牲的烈士名单里,让后人敬仰和缅怀。
白山黑水英烈魂,红色血脉永传承。在铁岭市革命烈士陵园,至今还有无亲人领认和无名的英烈骨灰盒,这些静默的英烈骨灰盒以独有的庄严姿态,言说着英雄们誓死不悔、英勇激越的赤子之心、英雄本色!
为烈士寻亲,是对英烈的尊重,也是对英烈亲属的告慰,传承红色记忆,弘扬爱国主义精神;聆听英雄事迹,接受心灵洗礼,促使人们更加尊重和记忆历史,理解生命的意义,促进社会的和谐与发展。
致敬英烈,他们是永远矗立的丰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