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话苏绣
作者: 程应峰刺绣,是中国具有悠久历史且别出心裁的工艺美术。
江南,自古就是锦绣之乡。优越的地理环境,绚丽丰富的锦缎,五光十色的花线,让苏绣在苏州女子的情愫中多姿多彩。
据考证,汉代就有了苏绣,之后经历朝历代的打磨,其绣工越发精妙绝伦。苏绣从三国“绣万国于一锦”,到大宋“针如发细,设色精妙,光彩射目”,再到明清“以针作画,巧夺天工”,绣工之细,绣活之精,绣艺之透,妙不可言。
朝代更迭,苏绣繁衍,名手竞秀,流派纷呈。历朝历代皇室享用的大量绣品,大抵都出自苏绣艺人之手。随着时间的推移,苏州民间刺绣益发丰富多彩,苏绣应用于服饰、戏衣、被面、枕袋帐幔、靠垫、鞋面、香包、扇袋等生活用品的装饰上,不仅针法多样、绣工精细、配色秀雅,而且图案花纹包含喜庆、长寿、吉祥之意,深受人们喜爱。“山水分远近之趣,楼阁得深邃之体,人物具瞻眺生动之情,花鸟极绰约亲昵之态”便是对高雅入心的“画绣”(或曰“闺阁绣”)逼真传神的精妙艺术的盛赞。
苏绣自产生之际,便是情感的载体。“小小荷包,双丝双线挑,妹绣荷包挂郎腰……”曾几何时,苏州姑娘出嫁之前,必要亲手绣制成套的陪嫁绣品,才能出嫁成婚。结婚当日,新娘穿上绣有凤凰、牡丹图案的花衣、花裙和绣有秀丽高雅的梅花图案或双喜字样的绣花鞋;喜堂的堂幔、桌围、椅披等都挂上或覆上喜气的刺绣品;新床四周系上刺绣床围,床上铺着绣花被、绣花枕头;婚房室内的挂件也多是精美绣品。那时,苏州的“绣线巷”,聚集了众多刺绣花线作坊,能染制八九十种色泽的花线,且每色区分深浅层次,合计达700余种,堪称万紫千红,各色俱全。那些绣艺有成、各怀绝活的苏州绣娘,成为大家闺秀抢手的刺绣教习,技艺传授有方,让待字闺中的丽人脱颖成为心灵手巧的新娘。
明末清初,苏绣的风格、技法日臻完美,“用色和谐文静,不露生硬跳动痕迹,行针平匀熨贴,毫无参差错漏之处”。清贵族德龄(裕德龄)郡主在《慈禧私生活回忆录》中载:皇宫中设有规模的丝绣工场,刺绣宫女从养蚕缫丝,到染线、设计绘作,一应俱全,各司其职。绣作的方法很多,单鞋子一项就有高绣、平金、挑花、穿珠、绣中夹珠等多种绣法。
《红楼梦》第五十三回有这样的描述:“原来绣这璎珞的是个姑苏女子,名唤慧娘。凡这屏上所绣的花卉,皆仿的是唐、宋、元、明各名家的折枝花卉。故其格式配色皆从雅,本来非一味浓艳匠工可比;每一枝花侧皆用古人题此花之旧句,或诗词歌赋不一,皆用黑绒绣出草字来,且字迹勾踢、转折、轻重、连断皆与笔草无异……”曹雪芹的描述道出了苏绣的精妙绝伦和高雅神韵。
至近现代,苏绣艺术由模仿到写真再到神韵、写意,艺术特色显山显水,单面也好,双面也罢,都呈现出图案秀丽、色彩和谐、线条明快、针法活泼、绣工精细的特点,与湘绣的豪放、蜀绣的疏朗、粤绣的华丽,形成鲜明的对比。
如果有机缘站在一件苏绣作品前,无论是人物肖像、山水风景、动物花卉、怡情静物等图案,还是平绣、打籽绣、彩锦绣、精微绣、仿真绣、乱针绣、双面绣等绣法,都会各以各的姿容,各以各的情态,各以各的表现,让你眼前一亮,让你沉醉其中,流连徘徊,感叹再三,不忍离去。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