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的一生 奋斗的一生

作者: 陈中宁

我的父亲陈枫(1916—1986),为革命历尽艰辛,为人民呕心沥血,为共产主义事业鞠躬尽瘁、奋斗终生,他的战斗历程和光辉业绩,永远值得我们纪念。

走上革命道路

1916年9月19日,陈枫出生在广东省阳山县黄坌镇一个小商业家庭。1923年,土匪洗劫,陈家的房子被一把火烧成灰烬,陈枫母亲遭绑架,陈父千方百计向亲友借来价值千元的白银才将其赎回,从此家道中落。陈枫幼小的心灵从此埋下对黑暗旧社会不满和仇恨的种子。

陈枫7岁入私塾接受文化启蒙,1932年高小毕业考上位于广州市的广东省立一中,后又考入广东广雅中学高中部。

在广雅中学期间,陈枫勤奋学习,积极参加校内外社会活动,被选为学校学生会宣传干部,负责编印学生会会刊。1935年12月,他积极参加学校地下党领导的学潮。1936年5月,他参加了中共外围组织“中国青年抗日同盟会”。

1937年11月,陈枫高中尚未毕业,由于搞学生运动引起了国民党当局的注意,被勒令退学。在地下党组织的帮助下,他与吴冷西等几位同学一起奔赴延安。

到达延安后,陈枫考入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以下简称“抗大”)第三期,编在第三大队第九中队。毛泽东主席对抗大非常重视和关怀,不仅制定抗大的教育方针,审定抗大教育计划和课程设置方案,而且多次到抗大讲课或作报告。在抗大,陈枫五次聆听了毛主席的讲话:第一次是1938年初,毛主席给抗大第三期党员讲《论持久战》;第二次是1938年3月5日,毛主席出席第三期第三大队毕业典礼并讲话,讲了抗大同学毕业后的工作方法问题;第三次是1938年3月20日,陈枫所在的第三期第三大队虽已毕业,但还没有离校,毛主席来到该大队讲话,进一步阐述政治方向、工作作风和战略战术;第四次是1938年3月21日,毛主席对陈枫所在大队的党员讲话,主要讲团结问题、调查研究和战地工作问题;第五次是1938年3月底,陈枫他们离校前夕,毛主席抽空同他们谈话,重点讲了如何到斗争中去学习的问题。在校期间,陈枫还聆听了周恩来、罗瑞卿等人的讲课。在这个革命的大熔炉里,陈枫孜孜不倦地学习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和革命理论,可以说,陈枫在抗大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学习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为他日后的革命征程奠定了坚实的思想理论基础。

在抗大期间,陈枫参加该校中共党员组织的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经常与先锋队政治指导员王坪一起活动,王坪也经常找陈枫谈话,讲了许多革命道理,使陈枫的思想政治觉悟有了很大提高。经过党组织考察,1938年2月,陈枫在延安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

创建阳山县中共党组织

1938年5月,陈枫在抗大学习结束,党组织分配他到中共中央军委工作。为争取上抗战前线,陈枫报名参加抗大和陕北公学组织的工作队,从延安奔赴武汉。此时,新四军部队已离开武汉,中共长江局领导周恩来、董必武、王明等接见工作队后,按各人原籍分配工作。王明交代陈枫到广州找八路军驻穗办事处主任云广英同志。陈枫立即动身,6月初到达广州,云广英向陈枫传达了地下党秘密联系的地点、暗号,两天后,中共广东省委组织部干事温焯华来接收陈枫的组织关系。

中共广东省委常委兼军委书记尹林平向陈枫等人介绍了广东的革命斗争形势和抗日救亡任务,派遣他们到廉江帮助培训基层干部。陈枫应邀在“乡长培训班”讲课,他把在抗大学到的革命理论都用上了。时来探望的开明人士、廉江县县长梁璘对陈枫和其他同志的工作十分赞赏。

1938年8月初,第一期培训班尚未结束,陈枫接到尹林平亲笔信后急赴广州,温焯华通过联络站见到陈枫后说,日军即将进攻广州,形势紧迫,省委将撤往连县、阳山地区,由于阳山尚未建立中共党组织,省委决定调陈枫回阳山、连县,发展党组织,开展抗日救亡活动,开辟抗战后方根据地。陈枫接受任务,8月20日回到家乡。

当时,陈枫是阳山县唯一的共产党员,他利用国共合作时机,培养和发动进步青年李卜凡、毛鸿筹、梁天培等,成立阳山县青年抗敌同志会(以下简称“青抗会”),创办了会刊《青锋报》,组织宣传队深入七拱、黎埠、小江、黄坌等地开展抗日宣传活动。沉寂的阳山掀起了抗日救亡浪潮。

1938年11月底至12月初,日军逼近广州,中共广东省委部分同志撤到阳山、连县,陈枫奉命做好接应。他设法租到一艘小船,护送尹林平、饶樟凤、杨克毅等省委领导及工作人员,由阳山经小江到连县,在船上,陈枫向尹林平汇报阳山抗日救亡工作。

当时,国民党广东省政府亦迁至连县,陈枫借机向省主席李汉魂争取到一笔抗日救亡活动经费,同时,按中共广东省委指示,在连州镇组建中共连(县)阳(山)特支,黄炎光任书记,杨克毅任组织委员兼管连县工作,陈枫任宣传委员兼管阳山县工作。根据中共广东省委的指示,陈枫组建了阳山第一个党组织,吸收一批进步青年入党,上级派多名党员到阳山,1939年2月,组成中共阳山县支部委员会,陈枫任书记,吴震乾任组织委员,李广仁(李卜凡)、刘俊任宣传委员。

革命的一生 奋斗的一生0

1939年5月,国民党阳山县党部书记范少楷贪污了青抗会筹集的抗日捐款,激起广大青抗会成员的义愤,陈枫以青抗会的名义,带领百名学生和教师上街游行示威,包围国民党县党部,要求撤职查办范少楷。当局迫于公众压力,撤销了范少楷的职务。

1939年冬,国民党反动派掀起反共高潮。此时,陈枫已引起敌人的注意,上级党组织考虑到陈枫的安全,将他调离阳山。因为掩护并接济中共地下党组织,陈枫家的“安和堂”中药店遭到国民党反动派当局查封,他的母亲被逮捕,当局强行敲诈了1公斤谷子,才将其母亲放回。但敌人对亲人的迫害,丝毫不能动摇陈枫坚强的革命意志。

两进潖江开展抗日救亡

陈枫离开阳山县后,中共北江特委书记黄松坚安排他到南雄参加省委举办的培训班,系统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和党的民族统一战线政策,进一步提高政治思想理论水平。1940年5月,培训班结业后的陈枫到中共北江特委担任宣传干事,负责编写各类培训班教材和抗战宣传资料。

1941年3月,中共北江特委任命陈枫为特派员,到潖江地区领导地下党发动群众开展抗日救亡武装斗争,这是陈枫首次进入潖江。他化名“陈国梁”在文昌小学任教,以教师身份做掩护,从事党的工作。当时,国民党反动势力控制了潖江地区的政权和武装,不断“清查”和破坏中共地下党组织,潖江处于一片白色恐怖之中。发展地下党组织,发动群众开展武装抗战,困难重重。

陈枫依靠群众调查摸底,与潖江地下党取得联系后整顿组织,吸收进步青年和农民群众入党,恢复、巩固和发展了四九、官山、菱塘、田心、围镇、汤塘、从化等地的支部组织;团结爱国民主人士和知名绅士反对内战、共同抗日,与国民党顽固势力展开斗争,进而打开了潖江地区的工作局面,促进该地区抗日救亡工作的深入开展。陈枫深入潖江、熟悉潖江、热爱潖江,群众亲切地称他为“潖江陈”。1942年5月,中共广东省委遭到破坏,陈枫按上级党组织指示,撤离潖江。

1944年夏,按照中共北江特委指示,陈枫再次进入潖江地区。他回到潖江后,经过一段时间对地下党组织的审查、整顿,党组织很快恢复了活动。不久,中共北江特委批准成立潖江县工作委员会,书记由陈枫兼任。1945年1月,中共北江特委为了加强潖江地区的领导,批准撤销潖江工委,成立潖江县委员会,陈枫任书记。

东江纵队第二次挺进粤北开辟抗日游击根据地时,为保证东江纵队安全通过潖江,陈枫组织党员、群众收集情报、筹集粮食,对当地开明绅士和实力阶层进行统战工作。陈枫争取到当地著名绅士黄开山的支持,提出“团结起来,抗日自卫保家乡”的口号,成立四九、良安、汤塘三乡“抗日自卫委员会”,将一批共产党员安插到自卫大队任大队长、中队长,使这些地方武装牢牢掌握在共产党手中。

革命的一生 奋斗的一生1

1945年4月,东江纵队邬强的北江支队和蔡国良的西北支队到达潖江时,沿途通行无阻,受到当地群众的热烈欢迎。两支部队安全北上后,中共潖江县委和黄开山得到东江纵队司令部的通令表彰。

随后,中共潖江县委成立潖江人民抗日义勇大队。陈枫从罗浮山带回珠江纵队的一支中队,与潖江起义部队会合,充实壮大了武装队伍。1946年1月,从(化)潖(江)花(县)人民武装支队成立,陈枫任政委。这支武装部队为从潖花地区人民的解放事业作出了很大贡献。

领导广西城市地下党斗争

1946年8月,陈枫接到上级通知离开潖江,赴香港接受任务:陈枫与李福海前往广西,分别担任中共桂林、柳州地区(桂柳区)正、副特派员,接替中共粤桂边特委常委魏南金领导的“南委事件”后从广东撤到广西桂林、柳州及桂东地区的党组织的工作。

9月,陈枫由香港辗转来到桂林,以桂林逸仙中学文史教师身份秘密开展工作。他从广西城乡社会调查入手,确定“了解情况,巩固阵地,保存和积蓄力量,等待时机”的工作方针,接收地下党员,审查地下党组织,对国民党民主派人士陈勋先、李任仁和民盟开展统战工作。他不避危险奔走各地传达中共中央关于国民党统治区斗争的指示精神,部署桂柳和桂东地区的反蒋爱国民主运动。

翌年1月,他从香港汇报工作回到桂林,根据香港分局的指示,陈枫强调城市的“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斗争要和农村的“反征兵、反征粮、反征税”斗争结合起来,发展桂柳地区的农村游击战争。1947年5月,香港分局决定撤销中共广西省工委,成立中共桂柳区工委,任命陈枫为书记,李福海任组织委员,路璠任宣传委员。这时,广西省工委书记钱兴将所属桂柳地区党组织关系交给陈枫。10月,陈枫在桂林市召开中共桂柳区工委工作会议,提出“一切都为了广西民变的发动,及党和群众组织的巩固与发展而斗争”的方针,并决定在桂林、柳州、南宁3个市建立党的外围组织——“爱国民主青年会”。会后,中共桂柳区工委领导机关迁到柳州。

桂柳区工委迁到柳州后,陈枫着手抓党内的团结工作,消除地方主义“老线、新线”的隔阂,把桂柳区活动的原属粤桂边特委和广西省工委的党组织合并,在香港分局的领导下,团结一致开展斗争。

在敌我斗争日益尖锐、激烈的情况下,陈枫于1946年12月起草、由中共桂柳区工委发出的《关于秘密工作条例的通知》,要求各级党组织和工作人员严格遵守秘密工作纪律,在会议、工作、接头、通信、处理文件、生活习惯、日常学习、居住、外出言论诸方面必须注意掩蔽、注意作风,不得暴露党的面目。如果被捕,除力图逃脱,要以布尔什维克的革命精神做必死准备,英勇就义,绝不出卖组织和群众利益。陈枫不仅带头执行秘密工作纪律,还十分注意抓纪律教育和革命气节教育,使广西的地下党组织在白色恐怖下保存自己,免遭损失。

1948年2月,陈枫在柳江县(今柳州市柳江区)成团乡水灵村主持中共桂柳区工委工作会议,决定更加努力,迎接新形势,强调一切工作的布置是为了发动武装斗争,迎接解放军南下,要求城市党组织加紧发动各阶层群众开展反对加抽捐税、反法西斯统治、争取民主自由的斗争。同年9月,陈枫带领路璠、阳雄飞、莫矜等一批干部到香港参加分局举办的武装斗争训练班。

11月,陈枫返回广西后召开会议,开办培训班,贯彻落实分局指示,介绍华南各地武装斗争经验,总结广西武装斗争经验和布置今后的工作,推动了桂柳区农村游击战争的发展。12月下旬,香港分局决定撤销中共桂柳区工委,分别成立中共广西省城工委和省农委,陈枫任省城工委书记,李殷丹任省农委书记。

1949年1月,陈枫将所属农村党组织和游击队关系交给李殷丹,抓住时机发动群众掀起城市斗争新高潮。陈枫在桂林主持召开城市工作会议,桂林、柳州、南宁3个市及广西大学、南宁师院党组织负责人陈光、韦纯束、黄绍亮、王兆南、梁山、胡习恒、梁健、罗杰林等12人出席会议。会议认真分析全国革命的胜利形势和桂系当局的动向,总结一年来城市斗争的经验教训,提出进一步加强领导桂林、柳州、南宁、梧州4个市的爱国民主运动、工人运动,加紧部署迎接解放军南下、解放广西城市的准备工作。会议决定成立中共桂林市城工委,由陈光任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