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民族团结进步的金字招牌永放光芒

作者: 政协金秀瑶族自治县委员会

1951年8月29日,时序已入秋,但大瑶山里仍艳阳高照,金秀村四周彩旗飘扬,欢声笑语,热闹非凡。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金秀大瑶山各族代表高举民族团结的旗帜,民主协商,为解决民族内生产资料分配不均等矛盾,共同订立了《大瑶山团结公约》,并遵循瑶族传统的石牌仪轨,杀鸡饮血酒盟誓。《大瑶山团结公约》的订立为促进大瑶山区各民族团结作出贡献。70多年来,金秀各族人民遵循《大瑶山团结公约》,凝心聚力、踔厉笃行,在民族团结工作中不断取得新的成绩。近几年来,金秀政协把建设《大瑶山团结公约》研究教育基地作为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向纵深延续的一个重要抓手,在建好、用活这个重要阵地上下功夫,出实招,组织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教学体验活动,促进全县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为金秀瑶族自治县获评“第十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贡献了政协智慧和力量。

在“建好”上做文章,主动作为勇担当

2021年4月25日至2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广西期间,勉励广西继续发挥好“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的示范带动作用,为新时代广西民族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注入了强大动力。金秀政协紧紧围绕如何建好《大瑶山团结公约》研究教育基地的问题,发挥政协优势和政协委员作用,就如何建好这一重要基地上做文章,积极为金秀县委、县人民政府提出解决方案。

为把基地建好,金秀政协常委会议把建设研究教育基地工作摆上议事日程,多次组织相关部门、设计单位召开专题会议,研究设计方案和解决建设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两次组织政协委员、相关部门到区内少数民族县调研,借鉴外地的经验做法;多次召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专题研讨会,广泛征集意见50多条,形成了《聚焦70年县庆系列活动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专题报告和《关于加强〈大瑶山团结公约〉研究传承擦亮广西民族团结进步金字招牌的建议》提案,金秀县委、县人民政府高度重视,对金秀政协提出的“以提升瑶族博物馆、民族团结公园、‘同心小剧场’为主线,集研学、现场教学、旅游文化演艺‘三位一体’的《大瑶山团结公约》研究教育基地”等建设思路予以采纳,并明确由金秀政协具体负责组织实施。

由于金秀的经济基础比较薄弱,筹措建设资金是摆在面前的一道难题。明确研究教育基地建设任务后,金秀政协立即成立项目建设领导小组,主动向上级有关部门汇报争取支持,把创建研究教育基地工作与自治县成立70周年县庆项目结合起来,整合资源,统筹发力,解决了220多万元建设资金。在推进项目建设中,金秀政协主要领导靠前指挥,多次召开相关部门现场办公会议,及时研究解决建设中出现的问题。2022年10月,《大瑶山团结公约》研究教育基地成功创建,为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提供了“金秀经验”。

在“用活”上下功夫,创新思路激活力

金秀政协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在广西考察时关于“要搞好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的指示要求,坚持把加强思想政治引领、广泛凝聚共识作为中心环节,充分发挥人民政协作为最广泛爱国统一战线的独特优势,以《大瑶山团结公约》研究教育基地为平台,精心策划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教学体验活动。

组建了由36名理论政策水平较高、擅长少数民族语言的政协委员为骨干的宣讲队伍,安排机关干部、中小学生分批次到研究教育基地参加“讲历史、讲文化、讲典型、讲党史、讲变化、讲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巨大成就”的“六讲”大宣讲活动160多场次,用鲜活的历史教育干部群众,增强广大干部群众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决心和信心,坚定干部群众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的理论自觉和行动自觉,有效增进了各界团结,为全县改革发展汇集更多同行者、更强正能量。

让民族团结进步的金字招牌永放光芒0

“《大瑶山团结公约》研究教育基地设计精巧,很有民族特色,是个读书的好地方。”一位参加了政协读书活动的界别群众如是说。研究教育基地建成后,金秀政协以“绽放大瑶山民族团结之花”“学党史感党恩筑同心”等为主题,组织政协委员、各界别群众到基地开展读书分享交流活动28场次。特别是金秀政协与柳州市、来宾市、三江侗族自治县政协联合举办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读书实践交流活动,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广西电视台、来宾电视台、《广西政协报》和《来宾日报》等媒体给予宣传报道,展现了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生动实践。

在金秀村,几位瑶族老奶奶穿着瑶族盛装,一会儿回忆当年《大瑶山团结公约》订立时的盛况,一会儿唱起瑶族山歌,歌颂党的好政策带来的幸福生活,这是金秀政协开展“《大瑶山团结公约》——寻找照片里的人”采访活动的一个小缩影。为获得第一手资料,金秀政协还组织专访组到周边市县档案馆查阅历史资料,到区内外采访《大瑶山团结公约》订立前后的亲历者及其后人,特别是到厦门对当年参与《大瑶山团结公约》订立的中央民族访问团成员郑小瑛教授进行了专访,收获了大量翔实的珍贵历史资料,并汇编成册,为讲好《大瑶山团结公约》订立的历史故事,推动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擦亮“民族团结进步”这块金字招牌等工作展现了金秀政协的责任与担当。

在“延伸”上出实招,多措并举见成效

金秀政协充分发挥民族文化资源丰富的优势,厚植文化根脉,为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注入更多“金秀元素”。

为配合金秀瑶族自治县成立70周年纪念活动,加强金秀民族政策和文化宣传,金秀政协发挥好存史、资政、团结、育人的作用,深入挖掘和收集订立《大瑶山团结公约》背后的历史故事,以文史书籍形式展示了金秀民族团结的生动实践。2022年,由金秀政协牵头组织编写的金秀瑶族自治县成立70周年重点文化项目《金秀记忆》《金秀瑶族自治县传统节庆文化》等书籍公开出版。

政协是一个智力密集、人才汇聚的大平台,金秀政协充分发挥文艺界委员优势,录制《圣堂仙境生态瑶都》《瑶族大歌》等音乐电视专题片,创作《金色大瑶山》等歌曲,以“送文艺下乡”等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宣传中国共产党的民族方针路线政策,讲好民族团结进步的“金秀故事”。

金秀民族传统文化特点突出,一直是民族理论研究的富矿,为利用好这一资源,金秀政协与区内外高校和相关机构合作,抓好民族传统文化的挖掘整理和理论研究,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增加理论成果;与广西师范大学联合举办3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素质能力提升培训班;强化市、县两级政协委员的互动,邀请身为自治区、来宾市政协委员的专家、学者到金秀进行授课和调研;以“《大瑶山团结公约》传承研究”为主线,与广西科技师范学院专题科研团队深入研究“多元一体”理念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之间的逻辑关系。

让民族团结进步的金字招牌永放光芒1

金秀政协还注重把《大瑶山团结公约》研究教育基地的触角向乡镇委员联络站、委员工作室延伸,努力做好凝聚人心、化解矛盾的工作。例如,桐木镇委员联络站建设在桐木镇城中社区办公楼内,与城中社区人民调解室、妇女之家、“桂姐姐工作室”等功能室相邻,在整体上形成一个综合性议事、调解基层矛盾的履职平台;长垌乡委员联络站以“全区枫桥式派出所”为平台,充分发挥“瑶老同调解亭”作用,深入开展微协商及专题议事协商活动,面对面与群众交流互动,使矛盾和问题妥善解决在基层,实现协商于民、协商为民;六巷乡委员联络站把工作职能进一步延伸,将法律法规和石牌律有机结合,多元协商化解矛盾纠纷,运用瑶族石牌律、石牌头人(寨老、族老)参与调解,通过“瑶言瑶语”协商化解基层矛盾纠纷。近几年来,金秀政协委员通过各种平台和方式为群众成功化解矛盾纠纷300多起。也有乡镇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将委员联络站和委员工作室建在商会或委员企业里,组织委员积极参与各种公益捐助活动,以实际行动助力乡村振兴工作。例如,驻桐木镇的委员企业在桐木镇初级中学成立了大北农农牧食品有限公司教育基金,安排30万元资助贫困生,为学子们“圆梦”提供帮助;17家委员企业主动与脱贫村结对子,捐款、捐物共计90多万元支持村屯建设,帮助280名脱贫群众实现就业。

历经70多年风雨洗礼,《大瑶山团结公约》石牌依然保存着,它已深深镌刻在金秀大瑶山各族人民的心中,它是一块民族团结的丰碑,更是一块民族团结进步的金字招牌。作为大瑶山的一分子,我们有责任、有义务把这块金字招牌擦得更光亮,使它的光芒永远照亮大瑶山各族人民团结进步的道路。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