渡江战役中的“紫石英”号事件

作者: 孟昭庚

渡江战役中的“紫石英”号事件0

1949年,国共谈判进行中,渡江战役在即,英国皇家海军远东舰队无视中国人民解放军发出的“外国军舰撤离长江”的警告,派遣“紫石英”号护卫舰逆江而上,闯入我军防区。中国人民解放军警示无果,与“紫石英”号展开激烈炮战,最后令该舰挂白旗投降;其后前来增援的多艘英舰亦在解放军的猛烈反击下,狼狈逃逸,“紫石英”号事件一时间震惊中外。70多年过去了,平静的岁月似乎潭没了那段惊心动魄的历史,2020年,随着电视剧《外交风云》的播出,这一段气壮山河的史实再次为人们所关注。

1949年4月20日,是中国人民解放战争史上非常重要的一天。

这一天,决心与人民为敌的南京国民党政府拒绝在《国内和平协定》上签字,国共两党和平谈判宣告破裂。国共双方剑拔弩张,在以邓小平、刘伯承、陈毅、粟裕、谭震林组成的渡汀战役总前委统一指挥下,以第二野战军、第三野战军和第四野战军先遣兵团100万兵力组成的东、中、西3个突击集团(又称东路大军、中路大军、西路大军),陈兵江北,严阵以待,按计划将于4月20日子夜开始,在东起江阴、西至湖口的千里长江战线上,实施有重点的多路突击,22日实行总攻。

在开战前,中国人民解放军按国际惯例向各国发出通告:4月20日前,所有军舰撤离长江,否则视同挑衅。

4月20日上午9时许,在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即将横渡长江之时,第三野战军特种兵纵队(司令员陈锐霆、政治委员张凯)炮兵第三团第七连观测人员发现在镇江焦山下游约500米处,从尚未散尽的薄雾巾渐渐露出一个黑乎乎的庞然大物,便立即向上级报告。焦山北岸解放军观测所通过望远镜仔细观察,发现是一艘军舰。这艘军舰既不是国民党的,也不是美国的,而是老牌海上霸王——英国皇家海军远东舰队的军舰,舰舷上挂着英国国旗,名称和编号是“紫石英”号F116。

雾气之中,这艘名为“紫石英”号的英国军舰,竟若无其事地由东向西溯流航行,驶过靖江水域,来到江阴与八圩港之间的航道上,随后又驶抵扬州东南20千米的三江营水域,先后闯入了解放军渡江部队第十兵团和第八兵团的防区。在这非常时刻与非常地点,大战将至,英国军舰贸然开来,毫无疑问是前来帮助国民党军阻挠解放军渡江作战。

执行长江这一段封江任务的炮三团领导认为,这艘军舰泊在那里,对我军随时奉命强渡长汀的船队(木帆船)威胁很大,必须把它赶走,于是便命炮兵鸣炮向英舰发出警告,令其停止前进。为防止炮弹击中军舰,弹着点选在军舰的左前方。随着一声轰隆巨响,炮弹震起高高的水柱,江面也随之动荡起来,但“紫石英”号不予理睬,继续西驶。炮三团又开了一炮,炮弹落在“紫石英”号前方30米处。然而,该舰不但对解放军的警告置若罔闻,反而悍然地将舰上的炮口转向北岸,随着火花闪动,几发炮弹落到沿江的解放军炮兵阵地上。面对帝国主义者的嚣张气焰和武装挑衅,炮三团根据上级指示:在封江期间,凡外国军舰侵入我军防区而不听警告的,可以立刻开炮射击。炮三团决定对其开炮还击。

随着炮三团团长李安邦一声令下,瞬间,一枚枚穿甲弹飞向“紫石英”号,在其舰身及其周围爆炸。“紫石英”号上的火炮也不停地向解放军炮兵阵地射击,双方展开了激烈的炮战。与此同时,相邻的炮一团主动投入战斗。“紫石英”号虽装备6门大口径火炮,但无法压制解放军炮兵的准确射击。一番激战后,“紫石英”号指挥台与前主炮炮座及舰体其他部位多处中弹,操纵系统失灵,航向失控,越出航道搁浅于三江营对岸。“紫石英”号慌忙升起一件白衬衣,解放军遂停止炮击。

过了一会儿,“紫石英”号把白衬衣降下,又复悬英国国旗;解放军遂继续炮击,迫其再悬白旗。这次,“紫石英”号深恐解放军看不见,竟挂起3面白旗。

“紫石英”号挂出白旗之后,解放军炮兵也停止射击。其实,英舰是以挂白旗为幌子,待缓慢地移动到距解放军沿江炮兵阵地对岸西南方向七八千米、靠近南岸国民党军阵地的一边,便立刻降下白旗。

解放军指挥员估计,英国远东舰队是不会善罢甘休的。不出所料,当日下午1时许,原来停泊在南京的英国驱逐舰“伴侣”号由西向东,驶进三汀营地段,前来支援受创的“紫石英”号。

“伴侣”号驱逐舰一进入有效射程,即向解放军炮兵阵地猛烈开火,解放军炮兵当即进行还击。“伴侣”号舰在连续中弹5发之后全速下驶,迅速脱离了解放军炮三团炮火控制的有效范围。然而,不一会儿,狡猾的“伴侣”号舰突然折回,沿北岸上驶,利用解放军掩体与江岸形成的死角,开炮击毁解放军炮三团七连75毫米野炮两门。该舰在继续沿北岸上驶时,大小炮一齐向解放军炮三团一、二营炮兵阵地和观测所射击,炮弹一发发在解放军炮兵阵地和观测所周围爆炸。

英舰的军事挑衅和野蛮攻击,激怒了解放军炮三团官兵,立即义愤填膺地开炮还击。“伴侣”号驱逐舰中弹累累,前炮塔被击毁,舰体多处受伤,舰长罗伯逊中校被弹片击伤。“伴侣”号在解放军“隆隆”炮声中被迫掉转船头,灰溜溜地向下游逃去,转舵之际又中弹数发。就这样,“伴侣”号舰带着满身创伤,逃往汀阴。

在“紫石英”号和“伴侣”号舰向积极准备渡江的人民解放军武装挑衅的当天夜里,即1949年4月20日晚11时,南第三野战军副政治委员谭震林指挥的中集团(第七、第九兵团)7个军30万人,在裕溪口至枞阳镇段20多千米的战线上,以锐不可当之势发起强渡。瞬间,上千只木船直冲对岸。对岸的国民党军队在悬崖峭壁上构筑了数不清的碉堡,炮弹如暴雨一般倾泻在江面上。敌军密集的炮火无法阻挡人民解放军船队的前进,至4月21日晨6时,仅一个晚上,巾集团就突破国民党军的长江防线,胜利地渡过长江,占领了荻港、鲁港地区,并向繁昌、铜陵两地进发。

1949年4月21日,晨曦初露,新华社播音员用清晰洪亮的声音,播发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毛泽东、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朱德发布的《向全国进军的命令》,命令人民解放军“奋勇前进,坚决、彻底、干净、全部地歼灭中国境内一切敢于抵抗的国民党反动派”。电波迅速传遍大江南北。

英国远东舰队总部获悉两艘英舰4月20日在长江受创,为报复解放军,舰队副总司令、海军中将梅登亲自乘坐旗舰“伦敦”号,率驱逐舰“黑天鹅”号,于4月21日晨由上海出发,气势汹汹地驶过江阴后,便溯江西上。梅登不断用望远镜仔细观察北岸情况。下午4时,两艘英舰进入七圩港汀面抛锚停泊,虎视耽耽地盯着我军控制的江面,舰上的火炮都指向北岸。这时,距解放军东、西两集团奉命发起渡江作战只剩几个小时。

扬子江北岸七圩港一带,是解放军东集团第十兵团(司令员叶飞、政治委员韦国清)第二十三军防区。配属第二十三军作战的第三野战军特种兵纵队炮兵第六团(榴弹炮团)第一营第三连观测员崔汝山,在观察所透过炮队镜发现,距我军约800米处的江面上停泊着两艘英国军舰,便立即打电话向连长肖永福报告。肖连长马上上报,两分钟后,军情就上报至一营营长工坤廷。王营长当即联系炮六团团长马达卫,向他报告,请示处理。

马达卫团长不及多想,立即跑步去三连观察所,通过工事的嘹望孔朝外观察,发现敌方舰上带有多门火炮。他断定这两艘英国军舰停在这里是企图阻碍我炮兵向南岸国民党军阵地射击。他抓起电话就向第二十三军军长陶勇报告。陶勇军长接到马达卫的电话报告后回答道:“打英舰是涉外事件,暂不开炮,待我去看了再说。”放下话筒,陶勇对政治委员卢胜说:“渡江作战在即,在这个时候突然冒出两艘英舰,不可等闲视之。走,我们到江边看看!”

很快,陶勇、卢胜和第二十三军政治部主任谢云晖便飞快赶到七圩港江边炮三连观察所。陶勇径直进入观察所,通过炮队镜仔细向江面观察,离岸不远的江面上果然有一大一小两艘军舰,舰上高挂着“米”字旗,炮口张牙舞爪地对着我军江边炮兵阵地。出了观察所,陶勇对卢胜和谢云晖等人说:“我们的大批木船晚上就要渡汀,让这个钢铁家伙在汀里一横,怎么渡呀?它若再开上几炮,那可得全抓瞎,得想办法把它赶跑!”于是陶勇用观察所电话给马达卫团长下命令道:“……恶狗挡道,你要准备轰走他们!命令就近的所有炮兵做好射击准备,先用常规信号发出警告,要它们离开我防区。我就这向兵团请示,一待批准,你们就开炮!”

陶勇报告的紧急军情,通过第十兵团司令员叶飞,直达负责指挥东集团的第三野战军代司令员、代政治委员粟裕和参谋长张震,他们立即向中共中央军委和渡江战役总前委发出请示电报:“我二十三军七圩港口外(泰兴南)本日下午到兵舰二只,一大一小……因我已实行渡江,均已下令封锁江面。请示对该舰如何处理?是否给予轰击并建议新华社立即广播,告诉外国船舰离开长江退同上海,停泊战区范围船舰损失由此自行负责。是否有当请即示复。”

中共中央军委很快回电,大意是:对帝国主义斗争的策略要有区别……对于英国军舰采取不打第一炮的原则。粟裕、张震立即将巾央军委的来电转告叶飞。

面对这两艘既不打义不走的英国军舰,叶飞实在伤透脑筋,几个小时后数十万解放大军即将横渡长江,已没有时间供他选择了。他通过电话对陶勇下达指令:先命令炮六团的前沿观察所用信号联络,如果确定不是国民党的第二舰队,而是外围军舰,就警告其迅速离开我军防区。我军不要打第一炮、第一枪,不要挑起冲突,但如果对方胆敢开炮,我们猛烈还击。叶飞在指令中特意提到的“国民党第二舰队”,因其舰队司令林遵已与我敌工部门取得联系,决定在我军渡江之际率舰队起义,投入人民的怀抱。叶飞考虑会不会是林遵的舰艇,怕产生误会冲突,双方受损。

叶飞的命令很快便由陶勇传到炮六团,要求炮六团所属炮兵在没有摸清英舰的来意之前,不要轻率开炮,并命令驻七圩港口以西的炮三连立即向英舰发出警告信号,敦促他们迅速离开我军的防区。炮六团团长马达卫在电话上问陶勇:“如果它们向我们开炮,可否还击?”陶勇表示坚决还击。

按照炮六团领导的部署,炮三连的主要任务恰好是打兵舰。炮三连最有经验的观测员曲天华接受了发警告信号任务后,便带着几样器材来到七圩港江堤,选了3个突出位置,举起信号枪,朝“伦敦”号方位连放3颗黄色信号弹。可是,“伦敦”号竞没有丝毫回应动静。炮三连连长和指导员商量了一下,组织几个人,到江堤上搭起3个干柴堆,点上火,顷刻火光冲天,映红了江面。这一联络方法原是接应国民党第二舰队起义时使用的,现在只好先用上试试。可是,军舰见到火光后依然平静如初,没有任何反应。

接着,团长马达卫命令炮三连鸣炮警告英舰。这下“伦敦”号和“黑天鹅”号才有所反应,开始起锚,并将全部炮口转向我军阵地,随即,两艘军舰的旗杆上都升起了一面旗帜。我方后来方知这是英舰内部使用的临战信号旗。炮六团一营三连连长肖永福见状,警惕地向全连发出命令:“全连注意,准备战斗!瞄准前面的大军舰,一炮二炮用榴弹,三炮四炮用穿甲弹,装填!”

两艘英舰自恃其武器装备优势,无视解放军炮兵之警告,竞明日张胆地一齐用大口径舰炮向解放军炮六团阵地及其附近村落射击。解放军第二十三军第二〇六团领导正在一所农舍里开会,炮弹飞过来,团长邓若波、参谋长王保哲当场牺牲,团政委陈坚负伤,受伤的还有40多名官兵、村民。陶勇怒不可遏,立即下令向英舰猛烈还击:“给我狠狠地打!”

即刻,我军沿岸炮兵,不论是炮六团还是炮一团,凡有效射程能打到的都立即向英舰还击。顿时,江面上弹飞如雨,水柱冲天,英舰虽坚利,但在我江岸密集炮火轰击中,连续中弹,冒起冲天的浓烟。解放军一发105毫米榴弹炮击中“伦敦”号的司令塔,舰长、海军上校卡扎勒被当场击成重伤,倒在甲板上,英国海军远东舰队副总司令梅登的白色海军将军制服被炮弹片划破。本来很白鸣得意的梅登这才发现,解放军的炮兵火力远远超过他们的预计,只得无奈地下令掉转船头,于是英舰“伦敦”号、“黑天鹅”号带着累累的弹孔,夹着尾巴驶向上海方向。

在我人民解放军即将展开渡江战役的时候,侵入我国内河长江水域的“紫石英”号等4艘英军军舰,先后闯入中国人民解放军的防区,并向解放军开炮,致使解放军官兵伤亡252人,轰毁江岸边大量村舍,给我军民造成严重损失,但英舰本身也受到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严重还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