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与李大钊一起就义的路友于烈士
作者: 祁建
1927年4月28日,天空阴沉。就在这一天,反动军阀张作霖在帝国主义支持下,在北京西交民巷京师看守所内残酷地绞杀了李大钊、路友于等20位革命者。路友于是紧跟在李大钊后面,第二个从容地走上绞刑架的革命者。
一
路友于,名汝梯,1895年1月29日出生于山东诸城县昌城镇路家道口村一个封建地主家庭。兄妹9人,路友于排行第二,由于天资聪颖、懂事有礼,父母特别疼爱他。童年的路友于就读于私塾,1911年,16岁时到诸城县立高等小学堂读书。这一年,辛亥革命爆发的消息传到这小小的县城,路友于不顾家人的反对,立即剪去发辫以示支持,还积极参加同盟会员和进步人士发动的诸城独立运动。不久,独立运动失败,清兵进城后大肆屠杀参与运动的人士,诸城被杀害者达数百人之多。路友于因被其祖父禁锢在家中,才免遭杀害。诸城独立运动的失败,使路友于看清了清政府的腐败和残暴的真面日,年轻的心巾萌生了立志救国的思想。
1915年,路友于在济南省立第一中学读书。他刻苦学习,才华出众,学习成绩名列前茅,文章受到老师的赞赏,常被作为范文推荐给同学。他关心国家大事,对国家遭受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欺凌、军阀混战、民不聊生的现状满怀悲愤,强烈的爱国心促使他开始探索拯救巾国的道路。1916年,他基于对袁世凯窃国的义愤,曾参加周村讨袁护国活动;同年还与王翔千等爱国进步人士发起组织旅济学生会,出版《诸城旅济学生会季刊》,宣传爱国进步思想。他在该刊发表文章和诗作多篇,抒发爱国情怀。
1918年,路友于从省立一中毕业后,为了寻求真理,卖了家中的部分田产,东渡日本留学。在日本,他先在预备学校学习,后入东京早稻田大学学习市政学。他潜心钻研,学到了不少知识。由于发奋攻读,过于劳累,生活艰苦,他得了肺病;出于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巾国的义愤以及对当时负责管理留学生的中国驻日使馆官员压制中国留学生革命行动的不满,种种情况使路友于再也无法在日本继续学习。1920年,他辍学从日本回到国内后,在炯台和济南柳埠休养,一面养病一面继续学习。当时的《新青年》和《新潮》等进步刊物,都是他爱读的杂志。
1922年下半年,路友于的身体基本康复,经朋友推荐,到北京《益世报》当编辑。他与进步编辑一起,用锋利的文笔为“小言”和“时评”专栏撰写反帝反封建的评论文章,对于教育人民、打击反动势力,起了积极作用。后来该报被直系军阀收买,发表不利于革命的文章,路友于毅然于1923年底退出该报的工作。
二
1923年,经丁维汾、王乐平介绍,路友于加人中国国民党。1924年1月,国民党在广州召开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并选举共产党人李大钊等为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同年3月,为了加强北方国民革命的领导,决定成立中国国民党北方执行部,李大钊、于右任、于树德、徐谦、丁维汾、顾孟余等人担任执行部委员,路友于为执行部候补委员兼秘书,负责执行部的日常工作;与此同时,还成立了中国国民党的北京特别市党部,以上机构的办公地点均设在东城翠花胡同8号。北方国共两党的工作部门都南李大钊直接领导。路友于在李大钊领导下,以坚定的正确立场,同共产党人紧密合作,忘我工作,英勇战斗,参加了一系列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为维护国共合作,为揭露和击退国民党右派的反共阴谋,为发动北方革命作出了卓越的贡献,成为李大钊的得力助手。他才干出众、坚毅、勇敢,对革命事业赤胆忠心,深得李大钊的信任和倚重。
1924年10月,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后,电邀孙中山北上,共商国是。当时身为中共北方区委书记和国民党北京执行部主要负责人的李大钊,全力迎接孙巾山先生北上并同时为召开全国国民会议促成会进行各项筹备工作。路友于协助李大钊完成筹备工作:一是与北京各群众团体和各大学的进步学生广泛接触,酝酿成立北京国民会议促成会;一是选派宣传员、特派员,到各地去宣传,组织成立国民会议促成会。
1925年1月5日,北京国民会议促成会在北大三院召开成立大会,到会团体有200多个,会议通过了路友于起草的《北京国民会议促成会宣言》。他在宣言中写道:“中国之民主共和不过虚有其名,人民辗转于恶政之下,频遭军阀及帝国主义之双重蹂躏……”1925年3月1日,由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左派共同发起的国民会议促成会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如期举行,李大钊在会上发表演说,路友于参加了会议。到会代表共200多人,代表着20多个省、100多个地区的国民会议促成会。这次会议给段祺瑞的所谓善后会议以沉重打击。
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先生在京逝世。中共北方区委和国民党北京执行部决定开展群众性大规模的悼念活动,进一步扩大对国民会议内容、性质和意义的宣传,促进反帝爱国运动的发展。北京组织了治丧处,路友于在治丧处工作,从函电处理,到中央公园的公祭,到移灵两山碧云寺,忙碌不停;治丧活动结束后,他还主持编辑了《孙中山先生荣哀录》一书。
三
1925年,上海日本纱厂工人为抗议资本家无故开除工人并拘留工人代表,举行罢工,日本资本家却开枪打死一名叫顾正红的抗议工人,10多名工人受伤,引发上海工人、学生和市民的愤怒。30日,上海学生2000多人在租界内散发传单,发表演说,号召收回租界,被英国巡捕逮捕100多人;下午,1万多名群众聚集在南京路老闸捕房门口,要求释放被捕学生,高呼“打倒帝国主义”等口号。英国巡捕开枪射击,当场打死11人,被捕者、受伤者无数,这就是震惊中外的“五卅惨案”。“五卅惨案”的消息传到北京后,群情激愤。北京人民在6月3日、10日、25日举行空前规模的集会游行,并发起召开各界对英日帝国主义惨杀同胞雪耻大会。路友于积极参与筹备会议,亲笔起草《北京国民大会对英日帝国主义惨杀同胞事件宣言草案》。他写道,“帝国主义列强欺凌我孱弱民族,无所不用其极,草菅我人命,侵略我主权,层出不穷,无有尽期”“如不奋斗,一致抗争,则举国民众,死亡无日,殆可预料……此耻不雪,无以慰死者;此敌不去,无以求生存”,号召全国同胞“一致奋斗,誓不摧挫英日,打倒帝国主义不止”。
五卅运动不久,处于军阀统治中心的北京人民要求废除治安警察法,停止关税会议,废除不平等条约,不断与奉系军阀和段祺瑞政府作斗争,发起要求关税自主、反对关税会议的示威游行。在李大钊领导下,北京成立“关税自主促进会”,组织了“关税自主示威运动筹备会”,并召开示威大会,路友于积极参加这些活动的领导工作。这一年11月,以推翻段祺瑞政府为目标的首都革命爆发了,虽然这次计划没有实现,但它显示了人民群众的觉悟和革命力量的发展,沉重打击了军阀统治的气焰。正当北方革命运动处于高潮之际,国民党内部的右派分子却在积极筹划反共,破坏国共合作。1925年秋,邹鲁、谢持、张继等人在北京西山碧云寺,召开所谓国民党执监委联席会议即西山会议,通过了《取消共产党在本党党籍案》《开除中央执行委员共产党派谭平山、李大钊等案》等决议,公开反共。对于“西山会议派”的猖狂进攻,李大钊依靠共产党员和国民党左派,与之进行坚决的斗争,路友于始终站在李大钊一边,大力揭露“西山会议派”的阴谋。
早在1924年11月,路友于就针对有人企图制造分裂破坏国共合作的言行,组织了“巾山主义大同盟”,团结同志,坚持新三民主义,维护国共合作,反对分裂。他经常深入学校和青年中宣传孙中山先生的“新三民主义”和“三大政策”,宣传国民党“一大”宣言,为国共合作奔走呼号。他诚恳朴实、学识渊博,有乐于助人的精神和坚强的意志,受到许多学生和青年的敬重。“中山主义大同盟”成立后,很快发展为数百人的团体,他们积极参加反帝反封的爱国斗争。李大钊为了击退“两山会议派”的进攻,揭露他们的反共阴谋,将当时的北京国民党左派组织,包括“中山主义大同盟”等联合起来,成立了国民党左派联席会议,同“西山会议派”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路友于既是“中山主义大同盟”的负责人,又担负着左派联席会议的工作,经常工作到深夜,有时一天只吃一顿饭,坚持不懈地工作。他的这种无私无畏精神,令当时的每一个同志都为之感动。
四
1926年1月,路友于去广州参加国民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当选为国民党候补中央执行委员。在这次大会上,他作为提案审查委员会委员,作了《关于弹劾西山会议派》一案的审查报告,使“西山会议派”的筹划者、参加者均受到应有的处分。月底,他返回北京,继续为维护国共合作的统一战线而努力。
1926年3月18日,北京青年学生和各界群众十万人聚集在天安门,反对英、日等八国的最后通牒,会后群众举行的示威游行,遭到段祺瑞政府的野蛮屠杀。李大钊和路友于都亲自参加这次集会和游行。当群众队伍遭到血腥镇压的时候,他们临危不惧,指挥和掩护群众撤退,事后又组织力量救护受伤群众和慰问死难者家属。
“三一八”惨案后,李大钊等共产党人和路友于等国民党左派人士被反动政府下令通缉,北京城笼罩在一片白色恐怖之巾。3月底,中共北方区委、国民党北京执行部和北京特别市党部不得不由翠花胡同迁入东交民巷苏联大使馆西院的旧俄国兵营内办公,由公开转入地下。5月,路友于去广州参加国民党二届二中全会,这次会议通过了蒋介石提出的旨在打击共产党的《整理党务案》。路友于预料到国共两党必将分裂,心急如焚,会后立即返回北京与李大钊共商对策,以稳定北方的局势。他尖锐地指出:“国民党联共还是反共,这是考验国民党革命还是不革命的问题。”1927年初,路友于在给朋友的信中说,“要坚持中山先生的三大政策,勿忘先生生前关于民生主义即共产主义之教导,要分清是非,坚持正义,万勿盲从”,表明白己对国共合作事业的赤诚之心。
1927年1月,在国民党北京特别市党部改选中,左派获胜,9名执行委员中,共产党员和国民党左派人十各占4席,路友于当选为执行委员兼任商民部长。路友于的战友刘清扬在《追述20年前的20位烈士》一文中是这样记述路友于的:“他实在是国民党中不可多得的优秀人才。是当时北京市党部的中坚力量,人极冷静沉着,寡言深思,但他隽秀而生动的文笔,实能反映出被压迫大众身心的痛苦与愤怒。当时……无论是党部或人民团体的宣言,多是出自他的手笔。因为他的作品感人至深,动人至切,几乎每个人都会由于他的鼓励而奋起。”
五
1927年3月,形势非常险恶,北京城腥风血雨,革命同志随时都有被捕的危险。国民党北京执行部的委员纷纷离京南下,路友于却不顾个人安危,谢绝同志们劝告。他说:“执行部的委员们几乎都离开北京了,但还有不少工作要做,我必须跟李先生留京。”他在给同志的信中说:“我随时都有被捕的危险,我和大钊同志已做好为维护中山先生三民主义和三大政策而牺牲的思想准备。”
1927年4月6日,奉系军阀张作霖的军警悍然包围苏联大使馆及其附近的远东银行、庚子赔款委员会、中东铁路办事处等处,逮捕了李大钊、路友于等数十人。在敌人的监狱中和法庭上,路友于毫无畏惧,据理驳斥反动军阀强加的种种罪名,揭露他们扼杀革命的阴谋。4月28日,路友于,这位中国共产党的亲密合作者,国共合作的忠诚卫土,和共产党人李大钊等一起,为中国革命事业献出了宝贵生命,真正是“斗争结盟友,殉难慷慨同”。
路友于就义后,灵柩停放于北京长椿寺4年之久。1931年,亲友为其重新公葬,移葬于北京西山八大处二处四平台,并在墓地周围建起一座纪念园、半工字形小礼堂和塔形纪念碑,取名“友于园”。期间,其家乡昌城镇和路家道口村也分别建了纪念碑,并将本村小学改名为“友于小学”。为了缅怀路友于烈士,1983年,经中共北京市委批准,由市委统战部负责办理,在北京西山脚下的李大钊烈士陵园南侧的苍松翠柏中,树立了一座青石碑。碑前有用雕石、矮栏构成的象征性的墓地。石碑正面由路友于生前好友陶钝题写“路友于烈十纪念碑”8个大字,背面用遒劲而清秀的正楷字书写的志文概述了路友于一生的业绩。当人们来到李大钊烈士陵园缅怀这位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的时候,同样也怀着崇敬的心情凭吊这位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子,中国共产党的忠诚朋友、亲密合作者路友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