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建设旅大特殊解放区的日子里
作者: 李星建 李敏
1945年8月,抗日战争胜利后,苏联根据与国民党政府订立的《中苏友好同盟条约》及有关附属协定,苏军进驻中国旅(顺)大(连)地区,对旅大地区实行军事管制。同年10月,中共大连市委在苏军军事管制当局非公开的支持下,成功组建并掌控大连局势,旅大地区由此成为特殊解放区(又称关东解放区)。
建立中共党组织
1945年10月中旬,原中共中央东北工作委员会常务副书记韩光根据中共中央东北局关于“抢形势”“搭架子”的指示,迅速组建中共大连市委,后又着手组建各县、区党组织,同时,陆续向一些厂矿企业、学校等派出领导干部。1946年7月,中共辽宁省委决定将大连市委改为旅大地委。
1947年5月末,中共旅大地委在就建立党组织问题发出的通知中指出,旅大地区不同于解放区(那里有中国共产党的公开政权),又不同于国统区(那里是大地主大资产阶级专政),而是在照顾苏联外交政策的原则下,中国共产党以隐蔽的方式团结人民,发动人民,逐渐削弱反动势力,进行民主和平的建设工作。鉴于这个特点,党的政治任务是建立一个在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统一的执政党;必须是成分纯洁,思想统一,组织精悍、隐蔽的群众性的党。
1948年2月10日,中共旅大地委秘密出版机关刊物《斗争》,作为统一思想、指导工作、交流经验的工具。
1949年1月15日,中共旅大地委指出,旅大地区开始进入民主建设的新时期,要继续发展生产,逐渐改善民生,大力支持前线战争和各地建设,充分发展文化事业,大量培养干部,建设民主繁荣的新旅大。
2月21日,中共中央东北局决定旅大地委改为旅大区党委,欧阳钦为书记,韩光、李一氓为副书记。
4月1日至3日,中共旅大区党委召开党的活动分子大会,向全市人民公开旅大党的组织。旅大地区党组织结束秘密工作状态后,厂矿企业掀起“拥党竞赛”热潮,许多工人、群众要求加入中国共产党。仅3个月,全市就发展新党员3000多名,党组织的战斗力明显增强。
建设民主政权
大连中共党组织在筹建市委的同时,即与苏军沟通,推进民主政权的建设。
1945年10月27日,苏军大连警备司令官高字罗夫主持召开大连市中国人各公共团体代表会议,协商成立大连市政府事宜。会议一致同意成立大连市政府。苏军驻大连警备司令官高字罗夫提名大商人迟子祥任市长,市职工总会主席唐韶超以职工总会名义推举共产党员陈云涛为副市长。与会人员以签名的方式通过了市长、副市长人选。
虽然大连市市长由大商人迟子祥担任,但是市政府的实际权力还是由共产党掌握。这是在苏军军事管制下,实行各阶层统一战线,由中共负主要责任的民主政权。市政府统一部署,没收接管日本公营工厂、仓库和军阀、财阀、战争罪犯的财产,严惩罪大恶极的汉奸、特务,收缴日本侨民私藏的武器、弹药等军火,宣布禁鸦片烟、禁赌、禁娼措施,取缔200多处妓院、60多家烟馆和赌场,促使社会秩序逐渐好转。
1946年1月30日,有各阶层爱国人士、各团体代表参加的大连市临时参议会议召开。会议民主选举了51名参议员、13名大连市行政委员及法院院长。唐韵超当选为议长,徐宪斋、韩光为副议长。大连市临时参议会为大连最高权力机关,在解放初期的大连政权建设上是一个创举。
建立民主专政机关
1945年9月16日,以董崇彬为组长的东北抗联工作组到达大连。董崇彬、刘玉泉、季喜林等人相继被任命为各区苏军警备司令部副司令(直到同年11月,接到命令撤回长春)。11月7日,大连市公安总局成立。八路军山东军区滨海三分区司令员赵杰化名赵东斌担任局长。1946年1月30日,大连市临时参议会通过决议,成立大连地方法院,内设检察庭,实行审检合署体制。这是中国共产党进入城市后建立的第一个人民检察机关,首次确立了检察机关与审判机关在司法工作中的同等地位,开创了检察机关由国家权力机关产生的先河。
2月15日,东北民主联军政委罗荣桓去莫斯科,路经大连时指示:在解放区建设警察队伍,大连是第一个。一定要把警察队伍绝对地掌握在共产党的领导之下,同时要加强警察干部培养,迎接全国解放。
大连市公安总局在苏军的配合下,积极发动群众,坚决打击日伪残余势力和国民党反动派的破坏活动。
1945年9月,国民党东北党务专员罗大愚先后派出两批人员到大连,组建国民党大连市党部,汪渔洋任书记长。苏军发现他们公开进行反苏、反共活动后,旋即将其取缔,汪渔洋等人被遣送长春。此后,国民党市党部转入地下。
1946年1月27日清晨,大连市公安总局开展大搜捕,彻底铲除国民党在大连的地下武装;2月16日,一举破获国民党金县党部案;7月,一举捕获国民党三青团大连地下武装大队头目解志云等,逮捕传讯100多人,争取70多人自首。
1947年5月,大连县公安局俘虏国民党金县先遣军少校营长张希荣等10多人;8月,消灭国民党大连临时防护团;12月,逮捕国民党三青团大连武装服务队首恶分子。
1948年3月,大连水上公安局破获国民党大连市党部潜伏工作队案,主犯关肃东、王惠敏等18人被逮捕。
1949年6月15日,旅大行政公署颁发布告:所有反人民、反民主之党派、团体、组织及其人员,无论是现在或过去参加者,亦无论其曾否履行登记,一律自布告之日起,限期1个月内,到当地公安机关登记,同时将名单、证件、表册、函件、密码、武器及资料等,一律呈交公安机关ol个半月的全面登记,清查出一批国民党反动党团分子及特务分子,其中在党政重要部门工作的1468名,缴获长短枪65支、子弹5866发,还有收发报机等。
同年8月25日,旅大行政公署颁布《解散反动会道门组织及停止其活动的布告》,宣布自布告颁布之日起,所有的一贯道、九宫道等均属反动封建道门组织,应一律解散,不准再有任何活动;反动会道门首要分子,应立即向公安机关报到登记。至9月底结束,有316名反动会道门首要分子自首登记,旅大行政公署本着“首恶必办,胁从不问”的政策,逮捕其中61名罪大恶极和与国民党特务勾结进行破坏活动的首要分子并依法判处,没收其财产,救济贫民,其余人员经过教育后释放。
粉碎经济封锁
1946年秋,国民党军队对大连地区呈扇形包围之势,割断了大连与外地的陆路联系,并实行严密的海上封锁,扣押、击沉、烧毁来往船只90多艘,造成大连市内工厂因缺乏原料停产,失业人数达7.16万人,有3.5万人经常处于饥饿、半饥饿状态。
1947年2月,中共旅大地委作出《关于开展生产运动的决定》,指出旅大地区同国民党的饥饿政策进行着艰苦的斗争,又负有支援自卫战争的重要任务,号召群众生产自救。广大群众响应号召,按照“应该紧紧掌握靠山吃山,靠海吃海,靠地吃地,能大即大,能小即小”的原则,进行生活自救。机关、企业的房前屋后,居民住宅的院内墙外,甚至马路边都种上庄稼。同年,仅大连市内就开垦耕地10.6万亩,生产蔬菜125万公斤,粮食75万公斤。全地区粮食产量由1946年的12.5万吨增加到1947年的14.3万吨,1948年达到20.8万吨,可解决全年需要量的80%。
同时,全市组成100多个采粮小组,千方百计突破陆上和海上封锁,从外地购进粮食13万多吨。失业工人和贫民在大连市总工会的组织下,实行以工代赈,发展社会性副业和手工业生产,织渔网、纳鞋底、摊煎饼等自救性生产组织遍及各街道,基本解决就业问题。
驻大连的苏军在海参崴把粮食、植物油、罐头和蔬菜等用军舰运至大连港,还把缴获的日本轮船交给旅顺市政府以从事水上运输经营。
大连1947年开工的公营工厂有64家,工业投资12亿元(苏币,下同),工业总产值达207亿元。私营工业在人民政府的扶助下迅速恢复生产,注册登记的由1946年的948家增加到1170家。全地区贸易总额达到282亿元。随着解放军在辽南战场的节节胜利,国民党反动派的经济封锁被彻底粉碎。
发展经济和支援前线
日本殖民统治大连时期,为了掠夺我方资源,建立了许多现代化的大型工厂和企业。日本投降时,这些工厂除被日方人员破坏,保留下来的机械设备大部分被苏军拆卸下来运至苏联。为了发展经济,支援前线,中共大连市委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一是建立组织。1946年11月,中共旅大地委决定成立新连实业公司筹备处(后改为关东实业公司),统一管理本地区的工业企业,后又成立经济建设计划委员会。
1948年5月14日,根据中共中央东北局关于发展生产、支援前线、统一解决财政问题的指示,旅大地区财经工作委员会成立,6月30日,发出《关于公营企业整编的决定》,将公营企业划为军工、造船等12个系统,分别归党和政府集中经营管理;期间改换货币,将现行流通于关东地区的临时军用货币改为永久性纸币。
1949年2月9日,中共旅大地委发出《关于关东银行工作的决定》,指出关东银行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金融机关,应成为一个强有力的起主导作用的经济体系和公营经济的金融中心。
二是兴起合理化建议活动。1947年,关东职工总会组织开展“创模运动”。
1948年1月20日,关东各地各级职工会宣传干部会议公布关东职工总会《关于1948年宣教工作指示》,明确提出要对生产中的发明、创造、合理化建议及时传播宣扬。这是迄今发现的中国职工最早开展合理化建议活动的文献。(《大连市志·工会志》)
1949年5月8日,《东北日报》以《大连铁路两个经验》为题,介绍制订《创造发明奖励条例》,启发工友创造及合理化建议的经验。同年8月,旅大行政公署主席韩光在东北人民代表会议上介绍了大连合理化建议活动开展情况,得到与会代表的高度重视。
三是发展军工。1946年9月,东北民主联军副司令员萧劲光来大连筹划后勤工作。经过深入调查研究,萧劲光认为在大连建立军工生产基地的有利条件很多:大连有港口,可以利用大连自由港的条件,采购到各种原材料;大连为苏军管制,由中国共产党控制,是一个隐蔽的后方,不直接受战争的影响;大连是一个门类比较齐全的工业基地,熟练技术工人多,有利于生产。中共中央听取萧劲光的报告后,指示大连设厂是为长久计,要求各解放区向大连派出干部,携带一部分资本,前往该地,开办兵工厂。中共中央华东局、华中分局、胶东兵工总厂和晋察冀中央局等先后派出干部、技术人员来到大连。同年11月,中共旅大地委根据形势的发展和中共中央东北局的批示,召集各解放区驻大连的负责同志筹议,成立军工生产委员会,以公安总局工业科的名义开始对外工作;后又根据中共中央要求在大连生产炮弹和无烟火药的指示,考察了多家公、私营工厂,对炮弹和无烟火药生产必备的原材料硝酸、硫酸、弹体钢等情况进行重点调查。
1947年1月,中共旅大地委奉命与苏军交涉,要求将一些日资工厂交由我方管理。同年7月1日,苏军同意将大华炼钢、“满洲”化学、制罐、进和、金属制品及曹达制碱等6家大型工厂移交我方。同时,我方投资建设的引信厂、弹药厂等陆续建成。这批新旧工厂共同组建为一个联合企业,对外用民办企业的名义,称“大连建新公司”,总经理由中共中央华东局派来的朱毅担任,经费主要由华东局提供。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上第一个现代化军工联合企业从此诞生。
从1947年下半年起,国民党采取重点进攻陕北和山东解放区的策略后,大连与华东地区陆海交通受阻,建新公司经济上发生严重困难。中共中央华东局将建新公司交由东北局领导,所生产的炮弹仍运往华东战场。
1948年12月中旬,中央军委总后勤部召开全军军工会议,朱毅带人参加。会议期间,朱德告诉他们说,建新公司做的炮弹在几个战场都用上了,前方反映很好。刘少奇在接见朱毅时也说,大连建新公司支援人民解放战争工作做得很好,中央很满意。
同月,华东野战军司令员陈毅、副司令员粟裕联名写信给中共旅大地委,对旅大党组织和工人阶级给予华东战场积极而有效的支援表示感谢。
粟裕曾说,华东战场特别是淮海战役的胜利,离不开华东民工的小推车和大连制造的大炮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