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笕桥空战战果之谜

作者: 曾昭华

1937年笕桥空战战果之谜0

1937年8月14日,杭州笕桥空战,中国空军第四大队在杭州笕桥、乔司及安徽广德机场上空,与入侵偷袭的日本海军鹿屋航空队展开了全面抗战以来首次空中对决。中国空军敢打敢拼,击落敌机数架,取得首战“一边倒”的空前胜利,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但在对此战战果的研判上,仍有分歧,笔者试图依据中日双方史料及史料之间的证据链,进一步厘清80多年前的这一历史疑案。

笕桥上空亮剑

1937年8月13日,淞沪会战爆发。8月14日,中国空军华东各部队奉命对日作战,共出动76架次,分9批轰炸日军在上海的海军陆战队司令部、黄浦江上的日舰及多处军事设施,使日军受到很大打击。为报复中国空军,日本海军第三舰队司令长官长谷川清命驻台北的日本海军鹿屋航空队立即出击,企图摧毁中国空军的有生力量,获得制空权。

鹿屋航空队浅野楠太郎少佐、新田慎一少佐各率9架九六式攻击机(又称“远程轰炸机”“重型轰炸机”),分别组成广德空袭队和杭州空袭队。8月14日14时50分,18架九六式攻击机从台北机场起飞,飞越台湾海峡,于浙江永嘉侵入大陆领空。因气象条件逐渐险恶,云层低,云高只有500米,两队敌机不得不分散成小队或单机,多次在云雨中穿行,通过温州.在永康附近分头飞往杭州笕桥机场、乔司机场和安徽广德机场。新田慎一少佐指挥的第1批9架九六式攻击机中的6架,于18时30分左右先后到达笕桥机场、乔司机场上空,企图偷袭。

这天,中国空军驱逐机第四大队(辖第二十一、第二十二、第二十三中队)27架战机,奉命从河南周口机场转至笕桥机场,大队长高志航先去南京接受任务。第四大队暂由第二十一中队长李桂丹指挥,因天气恶劣,13时,各中队机群独自飞行。第二十一中队率先抵达笕桥机场,开始加油。第二十三中队刚落地,警报就拉响了;第二十二中队因飞广德机场加油,之后续飞笕桥,尚未到达。笕桥机场原驻有笕桥航校暂编大队第三十二中队9架轻型轰炸机,加上第四大队刚落地的2个中队18架霍克-3驱逐机,这时笕桥机场停有战机及航校的一些教练机共27架,形势十分危急。从南京先赶到笕桥机场的大队长高志航命令第四大队立即出击,自己也跨进座机,第一个飞向空中。2架日机从云层中窜出,投下2枚炸弹,立即爆炸,停在机场休息室旁的2节汽油车起火。在中国空军的打击下,飞临3个机场上空的敌机投弹收效甚微。是役,中国空军击落敌机数架。

击落敌机架数

一、中方史料

(-)1937年8月16日《申报》第二版新闻《大队日机飞赣杭等地投弹》载:“日重轰炸机十三架,今下午五时半由台北过温州,飞抵杭笕桥航校,掷重量弹轰炸。我空军即大队奋起迎战,双方在空中搏斗两小时,敌机不支,始向温逸去。是役击落飞机四架,二落钱江塘岸附近,十(“十”为“一”误——作者注)落笕桥,一落小河车站。”

这是新闻报道中最早明确含有坠机地点的“击落4架”说。

(二)1937年8月18日《中央日报》第三版新闻《敌机连日轰炸扰乱被我击落卅余架》载:“据军政部公布……我空军奋勇杀敌,予敌机以意外之大损失,计十四日下午敌重轰炸机十一架,由台湾飞杭州广德等处轰炸,当被我在杭州击落三架,又三架受伤,在浙省兰谿等处被迫降落,仅有三架仍循原路线逃回台湾……”

这是官方给出的“击落6架”说,也就是6:0的来历。

(三)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馆藏《防空设施及抗战经过概要》载:“廿六年(1937年)八月十四日敌机开始袭杭,被我机击落其三架。”

这是“击落3架”说。

以上所说的击落敌机,都是指当场坠落在浙江境内的敌机数,而对击伤后逃逸的日机情况则不明,也未纳入一并统计。

二、日方史料

(一)日本防卫厅防卫研修所战史室编《中国方面海军作战》(1974年3月版):由于天气恶劣,在攻击前有离队而下落不明者2架;由于中弹和燃料不足,在基隆港内迫降时坠入水中1架;由于中弹损伤起落轮,着陆时中度损坏者1架(《南京大屠杀史料集①战前的南京与日机的空袭》)。

这是日方给出的鹿屋航空队“八一四”笕桥空战相关的损失数据。

(二)20世纪70年代后期,日本军史作家中山雅洋在日本《航空世界》杂志发表连载文章《中国的天空》,引用了大量当时日方作战记录、战报等原始档案,有较高的史料价值和可信度。其中第九章《真说“八一四”》一文,引用了鹿屋航空队原始的当天“战斗详报”:由新田慎一少佐率领袭击杭州的9架飞机中,第一小队3号机正驾驶桃崎三空曹、副驾驶恩地三空曹驾驶的飞机,在笕桥机场附近被击落未归还;由正驾驶三井一空曹、副驾驶森田三空曹驾驶的3号机被击落未归还;袭击广德机场的浅野少佐率领的9架飞机中,由正驾驶小川一空曹、副驾驶才田三空曹驾驶的第二小队2号机,被击中燃油箱冒烟下坠,勉强飞至基隆港坠海,飞行员获救;袭击杭州的第三小队2号机正驾驶山下一空曹、副驾驶川崎三空曹,轰炸侦察员大串三空曹的飞机,被中方Ⅳ-1号机攻击,左翼中弹14发,右翼中弹21发,其他各部中弹38发,共73发,回基地降落时损毁,无法修理;其他有4机亦中弹。

2000年以来,抗战史学研究者多部正面战场空军抗战纪实书籍或相关研究出版,其结果也有分歧。

一种观点认为:中国空军首战击落敌机3架,重伤1架,轻伤4架。其中高志航在第二十一中队分队长谭文协同下,击落第一架敌机,坠落于机场北半山附近;第二十二中队飞行员梁添成不甘示弱,击落第二架敌机;第二十二中队在广德上空与来袭的浅野机群相遇,分队长郑少愚追至钱塘江上空,又击落一架敌机(唐学锋:《中国空军抗日战史》)。

一种观点认为:中国空军共击落敌机3架,击伤1架(该机返航至台湾基隆港北海面坠毁),加上日机在到达笕桥前失踪2架,日军实际损失6架(王晓华、徐霞梅:《国殇·国民党正面战场空军抗战纪实》)。此观点坚持6:0之说。

一种观点认为:高志航和第二十一中队分队长谭文首先起飞向日机发起攻击,当即击落1架;第二十二中队分队长郑少愚,在曹娥上空又击落日机1架;第二十一中队队长李桂丹和队员柳哲生、王文骅共同击落日机1架;另1架日机勉强飞回台北,但损坏严重,已不能使用。空袭广德的8架日机与其他队的飞机遭遇,能见度太低,双方未交战,日机匆忙投弹后返航。中国空军以0:4战胜日航空兵(郭汝瑰、黄玉章:《中国抗日战争正面战场作战记》)。这个0:4,把击重伤的1架也计算在内。

一种观点认为:新田中佐(阵亡后追授)对上了高志航大队长,饮弹身亡。日军最先进的18架九六式远程轰炸机被击落4架<新田长机、桃崎三空曹机、三井一空曹机、小川一空曹机),重伤迫降后报废1架(大串机),负伤4架(石大尉机、大杉大尉机、井上三空曹机、福田二空曹机)(萨苏:《退后一步是家园:从日本史料揭秘中国抗战》)。显然该观点来自日方史料,且基本采用日方史料来佐证中国空军的战果;唯一不同的是提到杭州空袭队的领队长机新田少佐的座机,也被高志航击落。

不难看出,研究分歧是由中日双方史料的搜集把握程度和对日方史料的不同解读造成的。那么有没有令人信服的证据呢?

查证梳理

笔者查阅1937年8月《中央日报》和上海《申报》抗战新闻史料时,有两个新发现:一是有笕桥击落敌机2架的新闻报道;二是广德击重伤敌机1架,在浦江县坠落。

首先看笕桥方面。

一、8月15日上海《申报》第一版头条,刊登新闻《我空军首次出战炸毁三敌舰建立殊勋》,报道了《中央日报》没有报道的两条中央社消息。

一条是“航空界息:日方于十四日下午三时许,由台湾派重轰炸机十一架,飞至杭州投弹,当经我防空部队击落二架,余九架逃去。”

另一条是“本市某军事机关,昨接何部长电告,昨日下午二时许,有日本轰炸二架,先赴杭州实行空袭。经我空军奋勇激战,将其完全击毁,惟我机亦略受伤云。”

一、8月16日上海《申报》第二版刊登新闻《大队日机飞赣杭等地投弹》:“杭州:中日飞机在空中鏖战时,炸弹与高射炮声隆然杂作。声闻全市击落三敌机,已觅获者二架。获日机师一,在逃数名,正追缉中。”

该新闻再次说明在杭州只找到两架敌机残骸。

接着看广德方面。

一、8月15日《中央日报》第三版新闻《日机十一架昨飞杭轰炸》:“本报十四日杭州专电浦江电话:十四日午后六时许,在离浦江十五里许有一日机,因油尽降落,六日人被捕。”从中可确定它是九六式攻击机(编制为7人),也就是敌鹿屋航空队来杭州、广德偷袭的敌机之一。浦江县位于杭州的南面,距杭州130多千米。

一、8月16日《中央日报》第三版新闻《广德击落敌机一架》:“中央社安庆十五日电

日机飞广德轰炸事,省府接第九区毛专员电告,谓日机十四日下午五时许飞广德轰炸,当被守军击落一架,余机傍晚飞去,损失甚微。”广德县隶属今安徽省宣城市,位于杭州西北面,距杭州约140千米。

三、8月17日《中央日报》第三版新闻《失踪日机发现一架在浦江县坠地》:“中央社杭州十六日电昨日失踪之日机中一架,在浦江县杭口坪坠地,机中七人已死六人,生者今解县。”

上述3条新闻,是同一新闻3天的连续报道,可确认8月14日空袭广德机场的一队敌机,在广德上空被中国空军击重伤1架,逃逸返航途中,在浙江浦江县坠落,坠机地点在该县杭口坪。

四、8月21日《中央日报》第四版图片新闻登有国际社摄的审讯照片1张和两名日俘头像照片各1张。其中一名是8月14日被中国空军击坠于浦江与诸暨交界之俘虏日本鹿屋航空队第一分队队员恩地五郎,另一名是8月15日敌机袭杭州,在萧山附近被中国空军击落之俘虏松浦久夫。

再看后续新闻。8月19日《中央日报》第三版报道了一则与“八一四”空战相关的新闻《空军在浙克奏奇功》:“……十四日下午飞来重轰炸机十三架,我空军据报,即时升空迎敌,恶战二小时余,敌不支分窜。当击落敌机二架,因重伤飞至浦江而降落者一架,其余均受重创,因而降落各地者,闻尚有数架,现正在调查中……”该新闻坐实了笕桥上空当场只击落敌机2架,进一步确认广德上空击重伤敌机1架,坠落在浦江县,从而间接否定了8月18日军政部公布笕桥击落敌机6架的结论。此后《中央日报》没有更新的相关结论式报道。这一新闻史料与中方史料(三)所载记录数互为印证。

那么,该如何解读日方史料呢?

对比日方史料(一)所说“在攻击前有离队而下落不明者2架”,就是史料(二)确认被中方击落的2架;史料(二)还确认有4机中弹受轻伤,其他内容二者基本相同。

而广德空袭队第二小队2号机被击中燃油箱冒烟下坠,飞至基隆港坠海,飞行员获救。该机被中国空军击重伤后,才导致其在基隆港坠海,应定性为被击落。

杭州空袭队的第三小队2号机,被中方Ⅳ-1号机(即高志航座机)攻击受重伤,返回基地降落时损毁,无法修理。该机虽损毁报废,但属非坠落,且迫降基本成功,飞行员生还,应定性为击重伤损毁报废。

笔者根据以上分析,得知笕桥“八一四”空战的中国空军的战果是共击落敌机4架:1架坠于笕桥机场北半山附近,1架坠于钱塘江口,1架坠于杭州附近的浦江县,1架飞至基隆港内坠海(机组人员获救)。日方共计损失飞机4架,另被击重伤1架(返回基地后损毁报废),被击轻伤4架;损失机组人员21名(其中1人被俘)。

花落谁家

1937年9月8日《中央日报》第二版刊登新闻《两旬以来被毁敌机达八十余架》,在该报道中,附有8月14日至8月31日,日本空军被中国空军歼灭之机种、地点、日期及中国空军军官姓名表。这份资料是由官方的航空委员会或空军司令部提供给新闻媒体的,具有权威性。在这份空军战绩表中,实际击落各型敌机61架。笔者认为,由于当时战况复杂、连续作战等因素影响,导致某些内容统计错位(含时间或地点或姓名等),必须与相关背景史料结合起来加以甄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