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人的夏日裙趣
作者: 胡胜盼翻开古人的生活长卷,夏日里的情趣,丰富多彩。
传说中华人文初祖轩辕黄帝“垂衣裳而天下治”,为我国穿裙之始。先秦时期男女通用上衣下裳,裳即裙。汉魏六朝以后,裙子渐成女人的专用服装。因裙子与古人的日常生活不可分离,在古诗文中表达裙子之美的佳句随处可见,尤其是唐代。
《全唐诗》中描写女子的裙子和穿裙子女子妩媚风姿的诗作约300首。“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态浓意远淑且真,肌理细腻骨肉匀。绣罗衣裳照暮春,蹙金孔雀银麒麟。”这是杜甫《丽人行》中的诗句。能与暮春景色映照媲美的绮罗衣裳,该是多么的美丽耀眼啊!
唐代年轻妇女大多喜欢穿鲜艳的红裙,诗人多有诗句提及。“花砖曾立摘花人,窣破罗裙红似火。”(元稹《樱桃花》)“眉黛夺将萱草色,红裙妒杀石榴花。”(万楚《五日观妓》)那红艳得如同石榴花般的裙子,很是吸引眼球。“红粉青娥映楚云,桃花马上石榴裙。”(杜审言《戏赠赵使君美人》)则把“红”写到了极致。
唐代妇女所穿裙子不仅色彩明艳,而且款式众多:既有罗裙,“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王昌龄《采莲曲》);也有翡翠裙,“宝钿香蛾翡翠裙,装成掩泣欲行云”(戎昱《送零陵妓》);还有石榴裙,“不信比来长下泪,开箱验取石榴裙”(武则天《如意娘》)。其实唐代女裙种类远不止这些,若以质料、色彩、款式、装饰等细分,那真可谓是不计其数。
唐代裙子比之前朝,有一个最明显的特点,即长度大幅增加。“长裙锦带还留客,广额青娥亦效颦。”(王翰《观蛮童为伎之作》)“裙拖六幅潇湘水,鬓耸巫山一段云。”(李群玉《杜丞相悰筵中赠美人》)据考证,如果把六幅裙的周长折算起来,大概有3.18米。
与女子喜着长裙相反,也有古人夏日爱裸读。
刘伶是魏晋时期“竹林七贤”之一。关于他的故事最有名的是“刘伶醉酒”。刘伶还喜欢夏日裸读,很多人并不知晓。因为喜欢饮酒,再加之好服“五石散”,刘伶经常显得性情亢奋,到了夏天,更是浑身燥热,情绪激昂。往往这时,他就会脱光全身衣裤,赤身裸体地在家里边读书,边饮酒,说自己是把天地当屋子,把屋子当衣裤。如果不巧有人进来撞见,他也不回避。
夏日爱裸读的不止刘伶一人。诗仙李白也经常这样做。与刘伶不同的是,李白喜欢在野外裸读。其《夏日山中》诗曰:“懒摇白羽扇,裸袒青林中。脱巾挂石壁,露顶洒松风。”这是拿身体与自然对话,和书本交心。
清代也出了两位喜爱夏日裸读的人物——李渔和顾栋高。李渔在《闲情偶寄》中写道:“夏不谒客,亦无客至,匪止头巾不设,并衫履而废之。或裸处乱荷之中,妻孥觅之不得;或偃卧长松之下,猿鹤过而不知。”一丝不挂,躲在荷叶或松林下,忘我醉读,想来也是一件美事。《清代名人轶事》载顾栋高“深于经学,自幼至老,未尝一日不读书……掌教淮阳时,夏月坚闭重门,解衣裸体,寸丝不挂,手执一卷,高读不辍。客至,自门隙窥之,大笑,先生仓皇着衣而出。谈者传为笑柄云。”有裙众赏,无裙独乐。裸读毕竟是私密之事,还是以不伤风化为宜。
夏日长长,趣事多多。闲掇裙趣数则,聊作谈资消夏。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