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充红色文化旅游品牌构建及提升

作者: 任凌云 刘欢

南充红色文化旅游品牌构建及提升 0

“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是党的二十大报告中的重要论述。红色文化和旅游的深度发展离不开品牌的构建,在文旅产业走向品牌化的推动下,充分发挥南充红色文化旅游资源的优势,构建南充红色文化旅游品牌并提出创新策略。深度了解南充地区红色文化资源的优势,针对南充红色文化旅游品牌构建所面临的问题,提出精确红色定位、促进区域联动、创新旅游模式、加大创新力度的构建策略,努力打造高质量的南充红色文化旅游空间。

南充市红色文化资源丰富、类型多样,在全国红色旅游发展纲要中将南充确定为“以渝中、川东北为重点的川陕渝红色旅游区”,然而根据南充市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的数据显示,南充近两年假期接待游客的人次较多,其中五一假期及国庆假期接待人次均在400万以上,但红色旅游景区接待游客人次占全市总接待人次的比例较小,均不到10%,这说明目前南充市在红色景区接待量不高,还需充分发挥红色资源对经济的带动力,促进市内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因此,如何推动红色旅游业的高质量发展,增强南充红色旅游品牌的传播力,进而提升城市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已成为南充市政府及文化旅游主管部门亟待解决的新挑战。

南充市红色文化概况

南充,自古便是人文荟萃、底蕴深厚的城市。进入近现代,它更是成为川陕革命根据地的关键一环,为中国的革命事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南充的红色文化资源丰富多彩,形式多样,包括众多的红色人物、故居、遗址遗迹、纪念馆及烈士陵园等。这些珍贵的红色印记和文物古迹,构成了南充红色文化的宝贵财富。

遗迹遗址。果山公园,顺泸起义是中国共产党早期自主指挥的首次武装起义,起义的遗址如今坐落在南充市的果山公园之中。为了缅怀这一具有深远历史意义的事件,南充市人民政府在此设立了顺泸起义纪念室。

营山县新店镇红九军政治部旧址,红九军在占领新店场后,选择了营山县新店镇作为军部和作战指挥中心,正是从这个地方,红九军有效指挥了包括营渠战役、丰窦铺阻击战在内的一系列关键战役。

阆中市红军烈士纪念园,阆中市不仅是川陕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还是红四方面军长征途中的重要出发点。在1933年至1935年期间,超过2万名阆中当地青年加入红军行列,为缅怀红军和烈士们的英勇事迹,阆中市委和市政府特别建造了红军烈士纪念园(如图1所示)。

名人故居。朱德故居纪念馆,朱德故居纪念馆位于四川南充市仪陇县马鞍镇朱德故里,是红军之父、三军总司令朱德的故居地(如图2所示)。纪念馆内的展览以“人民的光荣”为主题,设置了“朱德生平事迹基本陈列”“思念”专题陈列和互动体验区三大板块,详细介绍了朱德的革命历程和贡献。朱德故居纪念馆不仅是一个展示朱德元帅生平和革命事迹的地方,也是一个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对于了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和中国革命的历史具有重要意义。

张澜纪念馆。张澜纪念馆位于四川省南充市顺庆区人民南路,是为纪念著名民主革命家、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张澜先生而建立的。张澜纪念馆内陈列着众多珍贵的文献资料、照片和文物,全面回顾了张澜先生作为民主革命家及爱国主义者所走过的辉煌历程。

罗瑞卿纪念馆。罗瑞卿纪念馆位于南充市顺庆区将军路,原为罗瑞卿将军的故居(如图3所示)。纪念馆内设有罗瑞卿同志旧居、将军铜像、将军生活雕塑像、将军骨灰撒放纪念地,以及罗瑞卿生平伟绩陈列馆、革命历史题材放映厅等纪念景点,纪念馆还收藏了大量珍贵的革命文物和历史资料,通过这些展品和资料,人们可以深入了解罗瑞卿将军的一生和他的革命事迹。

精神文化遗产。南充的红色文化遗产丰富而深厚,它不仅包含了众多革命时期的遗址和遗迹,而且体现了南充人民在抗战中表现出的不屈不挠和强大的精神力量。这种力量持续激励着南充人民投身于家乡的建设之中。例如,八百壮士英勇无畏地出川抗日,展现出的决绝与奉献;在升保起义中,南充人民英勇地保卫组织,不畏牺牲地转移伤员。这些革命故事不仅彰显了南充儿女在斗争年代为国家作出的牺牲与贡献,而且成为南充城市精神中最为耀眼和鼓舞人心的部分。

南充市红色文化旅游品牌构建存在的问题

南充的红色文化资源以其独特性成为中国共产党革命历史的重要见证。目前,南充依托其丰富的红色场馆资源,如朱德故居纪念馆、罗瑞卿纪念馆及红军烈士纪念园等,提炼红色文化元素并融入旅游产品设计之中,然而,目前这些红色文化资源的系统化和综合化开发尚需进一步提升。红色场馆要让参观者得到启发并自发承担传播红色文化的作用,需要打造红色文化品牌。而南充目前尚未开发出具有广泛影响力的红色文旅品牌,通过对南充红色文化旅游品牌构建情况进行调研后,总结出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缺乏明确的品牌定位。南充市在红色文旅品牌建设初期,可能缺乏明确的市场定位和目标受众识别,导致品牌形象模糊,缺乏吸引力,较难形成独特的红色文旅品牌。同时,南充市在打造红色文化旅游品牌时面临一些挑战,尤其是在挖掘红色文化深层次内涵方面还不够深入,导致红色旅游产品存在较大程度的同质化现象。这种情况可能会削弱游客的旅游体验,进而影响到红色旅游服务的整体质量。

区域联动性有待增强。南充地区的红色旅游资源主要分布在各县乡,这些资源相对分散,并且受到行政区划及经济运作机制的限制,使得各个红色旅游景区之间缺乏有效联系和协调,区域之间的联动性不强,难以共同打造出一个强有力的旅游品牌。同时,南充各红色旅游景区之间,以及不同区域之间的合作尚停留在表面层次,缺乏深层次的合作关系,整体上缺乏统一的规划和战略布局,这也制约了红色旅游资源整合和品牌建设的进程。

缺乏持续创新。文旅品牌的塑造和维护是一个不断演进的过程,它要求持续地创新来保持品牌的活力和竞争力。若缺乏这种创新精神和动力,品牌形象很容易变得过时,失去吸引力。南充市的许多文化旅游品牌,通常依赖于红色场馆的历史资料,使用泛泛的口号作为品牌标识,这类品牌往往缺乏独特性,易被其他地区复制,从而缺乏创新的特色。

营销力度不足。南充在红色文化旅游品牌的建设上呈现出不均衡的状况,虽然一些知名的红色文旅品牌获得了较高的认知度,但大多数红色文旅品牌的知名度相对较低。游客对南充的红色文化了解大多局限于那些较为成熟的品牌,例如朱德故居纪念馆,而对于南充的历史红色文化名村名镇、红色遗迹遗址等则知之甚少。

南充市红色文化旅游品牌构建的路径

精确红色定位,打造文旅品牌。品牌是消费者对某种产品和服务的综合印象,是消费过程中产品和服务的功能价值、情感价值的直接体现。为适应市场的需求,南充在定位红色文旅品牌时应深入挖掘当地红色文化,并将这些文化元素与现有的红色旅游资源相结合,创造出具有特色的红色文化体验旅游品牌。具体策略包括:以本地独有的红色资源为核心,将不同旅游要素整合创新,打造一系列特色旅游项目,例如红色主题的乡村度假、红色文化深度体验等。应与当地居民和社区建立合作关系,共同开发红色文化旅游体验产品,例如举办红色主题活动、提供红色研学体验和组织红色文化展览等。要始终关注产品和服务的品质,并不断创新,通过收集和响应游客的反馈,持续提升旅游产品和服务的质量,以更好地满足游客的期待。

促进联动互通,加大合作力度。在构建南充红色文旅区域合作的过程中,首要任务是推动不同行政区域、各级政府及各类组织之间的协作,以此加强区域间的联动发展。此外,在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品牌的构建中,应对区域内的旅游资源进行整合优化,提炼并串联各区域独有的文化特色,打造出既科学又全面的红色旅游品牌。通过这样的努力,构建起覆盖川东北地区的红色旅游网络,并共同打造“四川红色旅游胜地”这一新品牌。

创新旅游模式,塑造特色品牌。针对南充红色文旅品牌存在的同质化问题,南充的红色旅游景点需要在保持历史真实性和教育意义的前提下,对展示方式进行改进,使革命文物焕发新生,通过创新活动形式,激发游客参与热情;通过丰富的体验活动,提升红色文旅品牌的吸引力。具体措施包括:采用多样化的展示技术,如虚拟现实和全息投影等高科技手段,提高现有纪念馆的展示水平,利用虚拟现实眼镜和传感器技术复原顺泸起义和红军长征等历史场景,让游客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当时的战斗氛围。同时,通过情景剧、舞台剧、戏剧和影视作品等形式,生动演绎革命前辈的斗争历程和日常生活故事,将无形的精神文化资产转变为有形的旅游产品。通过这些创新举措,提升南充红色文旅品牌的独特魅力和影响力。

加大营销力度,丰富营销内容。为提升南充红色文旅品牌的影响力,在品牌推广上,积极寻求有效的市场策略。比如融合线上线下渠道、结合新媒体与传统媒体资源,以此来增强红色文化旅游的市场影响力。同时,主动与本地旅行社、周边景区、公交系统等建立合作关系,共同推广南充的红色文旅品牌,形成良好的协同效应,进一步提升品牌的知名度。在营销内容上,注重丰富和创新。通过深入了解游客的兴趣爱好,突出南充红色文旅产品和服务的独特性,以引发游客的情感共鸣。同时,要善于讲述红色文旅品牌背后的故事,加强与游客之间的情感联系,使品牌更加鲜活、有温度。此外,应密切跟踪市场动态和消费者偏好,灵活地将时事热点和流行趋势融入宣传材料,确保红色文旅品牌与时俱进,更好地与公众生活接轨,以此提升品牌的知名度和魅力。

基金项目:1.南充市社科联研究“十四五”规划2024年度项目青年项目“南充市红色文化旅游品牌构建研究”(NC24C274);2.四川旅游学院“四川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自筹项目,民族乡村旅游业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机制与路径研究(SC2024Z044)。

(作者单位:1.西华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2.成都市金牛区特殊教育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