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元革命老区红军石刻标语宣传动员价值
作者: 宋沛沄
革命年代广元地区以红军石刻标语为媒介的宣传动员活动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现实价值。文章立足广元革命老区现存完整、清晰的石刻标语,通过分析石刻标语的具体内容,明确广元革命老区红军石刻标语在特定历史时期体现出的鲜明政治导向的政治宣传动员价值、明确斗争途径的军事宣传动员价值、号召生产建设的经济宣传动员价值与凝聚激励人心的思想宣传动员价值。同时分析石刻标语的现实价值,从历史实际中汲取当下做好宣传动员工作的经验启示,以启示今天的宣传动员工作。
广元革命老区现存红军石刻标语概述
四川北部地形以山地为主,地貌高低起伏,其中山地面积可达93%,山地地貌客观上为凿刻标语提供了物质载体,于高处凿刻醒目标语,能营造氛围且便于观看,起到了较好的宣传作用。山脉海拔适中,非过于高大险峻的山区,为工具、资源匮乏的历史恶劣环境下进行人工凿刻提供可能。川北山区特殊的致密石材和较硬的岩体为当时红军錾刻标语提供了自然基础,利于标语镌刻,标语錾刻后经历风吹雨淋而依然得以保存。
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主力于1932年10月从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开始实行战略转移,12月底进入川陕边区,在这里创建了川陕革命根据地,开展革命斗争,进行生产建设。为了做好革命宣传工作,川陕省苏维埃政府和红四方面军政治部成立了“錾字队”“书写队”,在川陕边界的山石上刻下了一幅幅令人振聋发聩的红色标语。根据整理统计,1933年至1935年短短两年多的时间内,錾字队在山林石海间共留下了15000多幅标语。聚焦至广元革命老区,由于时间久远,人为破坏、自然风化雨蚀等原因,老区内现存较为完好,且能清晰辨认内容的石刻标语仅300幅。从分布地区来看,以旺苍县、苍溪县留存的居多,两县区保存得清晰完好的石刻标语约有160余幅,另有利州区、昭化区、朝天区三区的部分石刻标语被搬迁至广元南山红军文化园碑廊,碑廊内现存有标语约70幅。从标语内容来看,主要围绕拥护党的领导、反抗外来侵略势力与国内压迫、开展武装革命斗争、号召民众参军、根据地建设等方面,内容丰富多样。
红军石刻标语宣传动员的历史价值
鲜明政治导向的政治宣传动员价值。广元革命老区石刻标语的政治宣传动员以反帝国主义与封建主义,建立苏维埃、工农专政政权为导向。遗留下来的关于反帝反封建的石刻标语极具革命性,如“打倒帝国主义争取独立自由统一的苏维埃新中国!”“国民党员自首的不杀!”(苍溪县)“打倒日本和一切帝国主义”(旺苍县)“推翻帝国主义在华的统治!”“推翻国民党!”(昭化区)。这些表述激烈甚至带有极端色彩的标语说明了反帝反封建在革命斗争进程中的重要性与绝对性,鼓动了人民群众的斗争情绪,化愤怒为打击敌人的力量。夺取政权是政治革命的核心所在,是镇压一切反革命活动的基础,因此政权建设至关重要。“只有苏维埃才能救中国救穷人!”(利州区),“推翻国民党统治,建立苏维埃政权。”“苏维埃是工农兵的政权!红四军政治部”“苏维埃是工农兵代表会议,是工农兵自己的政权!”(旺苍县)等标语的提出针对的是根据地的政权建设问题,明确了政权性质,极大地动员了民众参与政权建设,达到了政治宣传动员的最终目的。
明确斗争途径的军事宣传动员价值。广元革命老区关于军事宣传动员的石刻标语体现出特定历史语境下革命事业对军事力量与军事手段的需求,包括扩大红军规模与坚持武装斗争。广元革命老区留存了部分关于参军扩红的宣传标语,这些标语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直接宣传扩红政策,如“扩大红军,保护土地革命!”(利州区)“猛烈扩大红军!”(旺苍县)。另一类则阐释了红军队伍的革命宗旨与目的,向民众展现了参加红军的益处,如“参加红军分得顶好的土地!”(旺苍县)“参加红军分好田地,实行替红军家属代耕!”(苍溪县)等。这些标语从普通民众的切身利益出发,解决农民最关心的土地问题,获得深受军阀搜刮盘剥之苦的民众的信任与认同。红四方面军从入川时的1.4万人,人数扩大到离开时的8万余人,可见石刻标语的确对扩大红军规模发挥了重要的宣传动员作用。坚持武装斗争贯穿广元革命根据地宣传动员工作的始终。“扩大地方武装!巩固苏维埃政权!”(昭化区),“武装民众开展民族革命战争!”(利州区),“粉碎刘湘的新进攻,保护秋收秋耕!”(旺苍县)等标语铿锵坚定地号召人民群众开展武装斗争,维护自身利益,捍卫现有成果。同时,斗争是最好的宣传手段。斗争结果无论胜利与否,其本身足以传播斗争的宗旨、途径、思想,广元川陕苏区时期开展的革命斗争,也反过来助推了革命地区的军事宣传动员事业。
号召生产建设的经济宣传动员价值。从广元革命老区遗留下来的石刻标语可以看出,红军在号召群众参与武装斗争的同时,大力宣传并发动民众进行根据地建设活动,引导人民群众自给自足,创造条件,改善生活。“加紧生产工作,不让赤区一寸土地放荒!”“建设苏区!”(旺苍县),“加紧开荒,多种粮食!丁”(苍溪县)等标语号召人民积极投身苏区生产建设工作。同时,红军大力宣传经济政策,如“商人无论大小在遵守苏维埃法令下得自由营业!乙”(剑阁县),“实行不交租不完粮不纳捐不上税,平分土地!丁”(苍溪县)等,树立了民众的正确经济意识。红军在根据地宣传鼓励农业生产,取消苛捐杂税,减轻民众负担,恢复商业发展等经济政策。宣传经济政策的同时,使民众感受到了与军阀剥削统治下不同的经济状况,突显了红军队伍与军阀部队的巨大差异,切实为群众创造过上好日子的条件,提供改善生活状况的途径,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的问题,团结了广大人民共同抗击反革命势力。
凝聚激励人心的思想宣传动员价值。群体的这种特性与标语口号发生作用的环境是相契合的。红军通过灵活有力的宣传动员,成功发动广大群众参与到革命斗争中,实现了凝聚合力、激励人民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政治目的。红军以“穷人的军队”自称,“红军是领导穷人找饭吃找衣穿的军队!丁一”(朝天区),“苏维埃是工农兵士穷人自己的政府,穷人一定要拥护自己的苏维埃!”(苍溪县),拉近同劳苦大众的距离。立足解决民众最关心的问题,“土地归穷苦农民!红军政治部乙”(朝天区),同时宣传“红军保卫穷人,红军保卫团丁,红军不杀投诚的发财人!丁”(朝天区),争取一切可以争取的力量,开展革命斗争、进行经济建设。广元革命老区的红军石刻标语还包含显著的激励人心功能。“苏维埃是工农兵士穷人自己的政府,穷人一定要拥护自己的苏维埃!”(苍溪县)等标语的磅礴气势和必胜决心具有极大的鼓舞作用。此外,“参加红军消灭了刘湘等川棒老二,全国穷人永不出银钱!”(旺苍县)等包含地方特色语言的石刻标语,形式上采用亲切幽默的本地方言,激励民众朝着革命目标努力。
红军石刻标语对宣传动员的现实价值
宣传动员工作必须考虑宣传内容的时代性、通俗性、生动性。任何标语口号的提出都必须紧密结合现实情况。广元革命老区的红军石刻标语是革命战争年代的特殊产物,其内容带有特定历史时期的背景与特色。现今,我国已迈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宣传动员工作需展现出鲜明的时代特色。面向广大群众的宣传动员须通俗生动,要充分考虑受众群体的总体接受程度与整体文化水平,如标语“参加红军把拉夫估姦抽丁派款的刘湘邓锡侯杨森田颂尧李家钰等川棒老二消灭完!中国工农红军政治部”(昭化区)中,采用了川渝本土方言“棒老二”(杀人放火的强盗、土匪之意)予以表述,以最大程度上的通俗易懂传播参军斗争目的,方言表达又在无形中透出亲切之意,拉近同人民群众的距离。
宣传动员工作以宣传主流思想为主线,宣传主旋律,同时要结合受众的切身利益,引起受众的共鸣,才能有效发挥宣传的动员力量。回望革命战争年代的红军石刻标语,大力弘扬宣传了党的纲领、路线方针政策,清晰地向人民群众说明了党的具体实施情况,并将上层设计的纲领政策转化为关系到民众切身利益与民众最关心事件的宣传表述,如参加红军“分田”与“代耕”,在吸引川陕地区贫苦农民参加红军的同时,还免去了他们的后顾之忧,因此能从情感上激励战士勇敢作战。这对于川陕地区革命活动的开展,以及川陕红军应对国民党四川军阀的“围攻”都是极为有益的,有效提升了民众参与革命活动的积极性。
宣传动员工作可以利用标语口号把民众的思想与行为引领到符合社会发展要求、正确的政治立场方向上来。革命时期的红军石刻标语本质上是思想政治理念和意图的话语传播,红军通过形式简洁明快的标语口号与广大人民群众交流沟通,这些标语口号承载着政治观点、价值追求,也承载着人民群众构建理想社会、追求美好生活的内在意识,因此可以说,红军石刻标语在一定程度上是对军民共同对无产阶级思想与马克思主义理论进行中国化的知识建构。因此,现今利用标语传播党和国家的政治思想,构建思想宣传的言语体系,凝聚民众力量,使人民群众团结起来进行社会主义建设,仍然有积极参考作用。
(作者单位:中共广元市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