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传统窗雕艺术与现代建筑的融合
作者: 付浩楠
雕窗是中华传统艺术的瑰宝,它既体现了能工巧匠的精湛技艺,又体现了古人的审美观与价值观,是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拟从审美价值、实用性与创造性三个角度,对其在现代建筑中的运用进行探讨。在这一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实例研究,论述了雕窗艺术在现代建筑形态中的活化与创新,希望能为我国传统艺术的继承与发展提供一种新的视角与思路。
中国传统窗饰艺术,源自古建中的窗户雕刻技术,经过数千年的演变,已演变成中国传统文化和建筑美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雕窗不仅具有实用的通风、采光功能,还以其复杂精美的图案和深厚的文化内涵著称。随着现代建筑的发展,传统雕窗艺术如何在当代环境中得到应用和传承,成为建筑设计师和文化保护者关注的焦点。
中国传统雕窗艺术的美学价值
中国传统雕花纹样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不仅是一种视觉艺术,还是一种中国文化符号。窗饰以自然风光、吉祥符号、历史典故为素材,每个纹样都有其独特的符号和文化背景。在雕刻艺术中,自然风景是极其重要的素材。花卉、植物、动物等自然要素在雕窗装饰中,被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就拿“四君子”来说,展现了梅花的坚韧、兰花的高洁、竹的刚正、菊的恬淡,它们不单以外表的美丽来吸引人们的目光的,更多的是体现古人所推崇的道德与理想(如图1所示)。
在中国传统装饰艺术中,动物图腾、吉祥符号是重要组成部分。如龙、凤,它们是力量、尊严的象征,各种艺术作品中常有龙、凤的意象,人们把它们看作是快乐和幸运的象征。鲤鱼跃龙门,就是一种激励,激励着人们去追逐辉煌。在雕刻艺术中,吉祥纹样也占有重要的位置。这种图形多与汉字、图形组合在一起,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美好祝愿。如“福”“禄”“寿”这三个吉祥符号,除了象征幸福、富贵、长寿外,还被人们广泛地运用在喜庆活动中。除此之外,还有“喜鹊登梅”“莲年有余”“松鹤延年”等吉祥纹样,也都有吉祥富贵、长寿安康的意思。对传统图案与符号进行全新的诠释与运用,不仅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也为现代设计注入了新的活力与内涵(如图2所示)。
在雕刻作品中,纹样的巧妙组合,不仅能丰富视觉审美,还能传达更多的文化内涵。比如,牡丹和蝴蝶图案,象征着富贵和爱情的结合;而松鹤双栖象征着长寿与高尚的品德。纹样以生动的形象、深厚的文化意蕴,把丰厚的文化内涵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提高了雕窗艺术的审美价值与文化内涵(如图3所示)。
在中国北方的传统建筑中,砖雕艺术以其独树一帜的风格和实用价值,成为雕窗制作中不可或缺的技艺。这些雕窗多选用质地细腻的青砖或红砖,经过细致地雕琢和抛光,展现出图案的精细与美感。砖雕工艺特别注重图案的线条流畅和层次分明。工匠们通过调整雕刻深度,创作出细腻且变化多端的图案效果。浅浮雕通过控制图案与背景的高度差,产生柔和的阴影,增强了图案的立体感。深浮雕则通过深入雕刻,使图案更具立体感和生动性。此外,砖雕窗户的另一大优势是结实耐用,适用于大范围的墙面装饰。同时,砖雕雕窗还具备良好的通风和采光功能,既满足了建筑的实用需求,又增添了艺术美感。
在中国南方的传统建筑中,石雕技术以其特有的艺术风貌和实用特性,在福建、广东等地的民居中广受欢迎。石雕雕窗通常选用质地坚硬的青石、花岗岩等石材,经过精细雕刻、磨光和抛光处理,展现出光滑细腻的图案效果。石雕工艺特别强调细节的精细刻画和质感的呈现。工匠们运用多种雕刻技巧,使石材呈现出丰富的质感和光影变化。浅浮雕技术让图案显得精致细腻;而深浮雕和透雕技术则赋予图案强烈的立体感和视觉冲击力。雕花石窗是我国南方传统建筑中不可或缺的一种装饰元素,它既有优美的外表,又有防水防潮防腐的功能。
在现代建筑中,传统雕刻技艺的融合与创新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工匠们巧妙地将木雕、砖雕和石雕等多种技艺结合在一起,创作出既复杂又精细的艺术作品。这种综合技艺的应用,不仅在材质和纹理上为雕窗带来了丰富的层次,还在图案设计上增加了多样性。在现代建筑设计中,对传统雕刻技艺进行传承与创新,既有利于这项文化遗产的传承,又可赋予现代建筑特有的人文氛围与审美特质。
雕窗艺术在现代建筑中的功能性应用
在现代建筑创新实践中,传统雕窗的镂空设计因其独特的美学价值和实用特性,成为现代设计中的关键要素。这种设计在保护隐私的同时,巧妙地引入自然光线,增强了室内的亮度和通风效果,特别适合那些推崇自然通风和采光的绿色建筑项目。在现代住宅设计领域,设计师们经常汲取传统雕窗的精华,利用新材料和工艺对其进行现代化的诠释。金属雕花窗和玻璃雕刻窗的应用,不仅延续了传统雕窗的透光特性,还赋予了其现代感和耐久性。金属雕花窗采用铝合金或不锈钢材质,通过激光切割技术制作出精致的图案,展现出坚固耐用和防腐蚀的特性,适应多变的气候条件。镂空的玻璃窗采用喷砂、酸蚀、雷射等现代工艺,在玻璃表面上刻印出传统的花纹,使其具有更好的透光性和装饰性。在日光的照射下,可以呈现出丰富的光线与阴影,增添了内部空间的层次感与艺术性。
雕窗设计不仅在功能上满足了这些需求,还通过其独特的设计元素,增强了建筑的文化氛围。
在现代建筑和室内设计中,雕窗艺术的运用已经超越了传统的窗户设计,扩展到了室内隔断和墙面装饰等多个领域。传统雕窗图案与现代材料的结合,为设计师提供了丰富的创意空间,设计出既具有传统韵味又符合现代审美的室内环境。
这种结合不仅提升了空间的视觉效果,还增强了建筑的文化内涵。雕窗是室内装饰中常用的一种隔墙形式,它把传统的屏风设计思想与雕窗艺术有机地融合在一起,进行雕凿、纹饰,构筑出通透的内部空间。这种隔断在功能上起到分隔空间的作用,同时通过其艺术性提升了整个空间的美感。装饰墙面是雕窗艺术的另一个重要应用领域。
从以上两个方面来看,镂空窗作为一种具有特殊功能与审美价值的艺术形式,已经成为现代建筑设计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镂空门窗的设计,不但可以使建筑物的通风、采光得到最大程度的改善,而且可以通过对空间的合理分割与布置,提升室内的舒适性与艺术性。
雕窗艺术在现代建筑中的创新应用
随着科技的进步,镂空窗无论是材质还是制造工艺都有极大的进步。传统的雕塑以人工雕刻为主,而激光、大型CNC等现代科技,使得雕塑更精确、更有效。与传统的手雕工艺相比,该工艺可以快速、准确地实现复杂花型的加工,并保证每一个细节都达到极致。这种新的技术,既保留了传统的美感,又体现了现代工艺的耐用性和可靠性。现代建筑的外立面设计中,激光切割的金属雕窗以其精致复杂的图案和出色的耐腐蚀性能,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能够适应多变的气候环境。现代材料如玻璃和亚克力的加入,为雕窗艺术的创新提供了新的方向。玻璃雕刻和亚克力雕刻技术充分利用了这些材料的透明性和对光影的独特反应,使得雕窗在不同光照条件下呈现出迷人的视觉效果。传统雕窗艺术通过简化图案、色彩调整和材质创新,成功地融入了现代建筑中,成为其重要的组成部分。
造型和颜色的简约:现代建筑趋向简约,传统的冗杂花纹也随之被简化。通过对传统纹样的提炼、化繁为简,不仅保持了镂空窗本身的文化底蕴,而且使之具有了与现代美学相一致的视觉效果。
材质:现在镂空窗的材质也有很大的变化。除了传统的木材、砖块、石块以外,还有金属、玻璃、人造材料等。它们不仅丰富了门窗的外形,而且增强了其功能。
雕窗艺术的现代阐释:在材料和工艺上进行持续的创新,同时结合现代设计思想,赋予雕窗艺术新的生机和魅力。在现代科学技术的作用下,雕窗艺术不仅继承了传统文化的精髓,同时也满足了现代建筑的需求,成为独具魅力的组成部分。
案例研究
北京坊。这个项目的设计思想是把经典的审美和现代设计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尤其是对传统的雕刻艺术进行现代诠释。建筑外立面的设计中,大量融入经过现代手法重新诠释的传统雕窗图案,为建筑赋予了别具一格的视觉表现力和文化深度。外立面的金属雕花窗设计,既延续了传统雕窗的精致镂空,又为建筑带来了通透性和现代艺术气息。这些金属雕花窗在提升建筑美学的同时,还具备了实际的遮阳和通风功能,有效改善了室内环境。北京坊的内部装饰同样精妙地运用了雕窗艺术。商业和休闲空间中,雕窗以隔断屏风和墙面装饰的形式出现,通过精细的雕刻工艺和复杂的图案设计,不仅实现了空间的有效划分,还丰富了空间的层次和视觉体验。在餐厅和咖啡厅等餐饮场所,雕花屏风作为空间隔断,既保障了顾客的私密性,又通过其充满艺术感的设计,营造出温馨且具有文化氛围的就餐环境。
杭州国际会展中心。该建筑充分融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尤其是镂空窗的造型,赋予其特有的人文魅力和现代感。建筑外立面的设计,将传统的雕花雕纹与现代玻璃幕墙技术相结合。在阳光的照射下,镂空的玻璃幕墙反射出迷人的光影,带给人一种既现代又古典的美感。在室内设计上,也运用了镂空的手法。无论是展厅,还是会议室,抑或是公共休憩场所,雕花隔墙与装饰墙都是本次设计的亮点。精美的造型与精细的手工,让整个空间更具艺术美感。
北京坊、杭州国际会展中心,都是现代建筑中传统雕刻艺术创造性运用的优秀范例。设计者巧妙地将传统与现代科技有机结合,既保留了传统文化的精华,又赋予了现代建筑新的审美价值与功能特征。
在现代建筑设计中融入中国优秀的雕窗技术,不仅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更是一种创新。它是一种将现代材料、科学技术和传统文化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兼具实用和审美价值的产品。展望未来,随着科技的进步和设计理念的进步,镂空雕窗作为一种全新的表现形式,一定会越来越多地应用于现代建筑。它是一种融合了传统与现代的艺术,同时也是一种全新的艺术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