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典园林美学在老旧社区更新中的运用
作者: 徐晓丽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人们对生活环境和居住品质的追求不断提升。古典园林美学作为传统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现代城市空间设计中具有独特的运用价值。文章探讨了古典园林美学在老旧社区更新中的运用,深入分析了古典园林美学的传承表现形式,并结合老旧社区发展现存的问题,提出合理运用古典园林设计理念、调整空间布局等策略,旨在打造宜居且环境舒适的生存空间,提升城市品质和文化内涵,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古典园林美学重要表现形式的传承
古典园林美学承载着尤为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其体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环境的追求。古典园林美学应用于老旧社区更新工作中能够有效改善人们的生活环境和居住品质。所以在开展居住环境规划设计工作时,要充分掌握古典园林美学的传承表现形式,使其能够更好被应用于老旧社区更新中,充分展现其美学价值和文化价值。
首先,传承富有层次感的空间组织(如图1所示)。古典园林美学中的空间结构极为巧妙,其会把多元化的景观元素相整合,从而呈现出错落有致、层次分明的景观效果。古典园林美学应用于老旧社区更新工作中能够进一步凸显环境的层次性,让居住空间更具趣味性以及游览性。古典园林美学中的造景已经成为居住空间营造的重要内容,要不断地提炼并总结其美学价值。此外,要注重创新,用现代化思维去传承空间组织,这样能够更好地更新并改善居住环境。
其次,传承造园手法及景观元素。古典园林美学的呈现依赖特有的造园手法及景观元素,如廊桥、亭台或者水池等,这些元素的融合能够营造出别具诗意的居住环境。在开展社区居住环境规划工作的过程中,设计师可以适度借鉴古典园林的造园手法,使用植物、水井等多项元素,创造优美、宁静的生活空间。同时,还可以利用这些景观元素创建供人们休闲娱乐的空间,使公共生活空间呈现多元化的特点。
再次,传承意境理念。古典园林大部分是由文人主持建造的,其会将田园诗或者山水画意境融入其中。古人在设计园林时更为注重凸显美的韵味以及个人思想,所以在造园时一般会采取模仿自然的方式,立足于自然山水,营造出别具趣味的居住环境。在当前老旧社区更新工作中,设计师也可以将古典园林美学中的诗画意境融入其中,创建能够和自然环境相契合的居住环境,凸显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之感,并追求可持续、低碳以及绿色发展。
最后,传承植物的艺术处理手法。古典园林(如图2所示)中的植物搭配注重植物的香气、形态或者色彩等要素,其巧妙搭配能够呈现出更具层次感的景观效果。在老旧社区更新工作中,设计师也可以借鉴古典园林美学中的植物搭配手法,使用多种植物材料并对其进行巧妙的组合和搭配,改善居住空间的环境,同时提升居住环境的视觉效果。
城市老旧社区中现存的主要问题
随着现阶段我国城市化的发展,人们对居住环境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期望值。老旧社区改造是城市发展中的重要内容,城市规划设计关乎居民的生活质量以及城市形象。要想进一步提高老旧社区的整体形象,那么就需要更新并维护原有的基础设施。在老旧社区中,一些基础设施的养护工作不到位,并且设施主体老化问题比较严重,这就使得这部分设施处于一种功能缺失的状态,不能满足居民对美好生活的愿望。在新的发展背景下,城市规划必须有效解决老旧社区中存在的问题,给老旧社区的生活环境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
首先,与自然环境不协调。在一些老旧社区开展的规划建设工作中,其并没有尊重并保护自然环境,而忽视或者破坏了地形、水源、植被等一些自然要素。一些居住区在建设的过程中遭受砍伐树木、填湖造地等多种形式的破坏,生态环境不断恶化,这给居民生活造成了很多的不便。要想有效解决该问题,就需要强调生态优先的规划观念,考量自然环境的承载能力,以保护并利用好自然资源,使居住社区更宜业宜居。
其次,缺乏本身的独特性。一些老旧社区自身的独特性已经逐渐消失,其在开发建设过程中一般会呈现出千篇一律的风格,整体建设和景观毫无个性以及特色可言。所以当地居民对于其所处的生活环境认同度比较差,自主建设意愿也随之受到影响,居住区毫无吸引力,并不能满足居民提出的多元化审美需求。要想有效改善该现状,就需要注重传承并创新居住区规划以及设计方案,融合该地区具备的历史文化意蕴以及地域特点,打造更具独特意蕴的现代社区,为其提供多元化的生活场景。
再次,场地利用率低。一些老旧社区在建造时会随意设计,没有深入调研或者论证,导致其功能区划分的合理性较差,没有妥善安排设计景观模块。设计方案和居民意愿以及实际需求相背离,这会极大程度地浪费资源,同时也会影响居民的生活状态。所以需要强调设计的合理性、科学性、综合性,分析居民提出的发展意愿,创建更具美观性以及功能性的居住空间。
最后,居民的主体性弱。在以往的社区建设中,居民的主体性往往被忽视。建设方往往倾向于依赖过往案例或简单调研来推进项目,这种做法虽然可能在短期内减少工作量,但长期来看,却带来了诸多隐患。由于缺乏对居民真实需求的深入了解,社区建设往往难以真正满足居民的期望,导致居民参与度不高,社区活力下降。为了优化改造老旧社区,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到居民在社区建设中的核心地位。居民不仅是社区生活的主体,更是社区文化、社区精神的传承者和创造者。因此,在改造过程中,我们必须深挖场地问题与居民需求,确保改造方案能够真正反映居民的心声。为了优化改造老旧社区,建设方必须鼓励居民参与社区规划和建设过程,让他们成为决策的参与者而不是被动的接受者。如,组织居民会议、工作坊等活动,收集他们的意见和建议,确保设计方案能够反映居民的真实需求。设计方案应充分考虑居民的日常活动、休闲娱乐、社交互动等需求,创建舒适、便捷、安全的社区环境。同时,强调社区空间的多样性和包容性,满足不同年龄、性别、职业和文化背景的居民的需求。
古典园林美学在老旧社区更新中的运用策略分析
首先,合理运用古典园林设计理念。古典园林美学倡导“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如图3所示),也就是让自然和人类保持和谐共生的状态。在开展老旧社区更新工作时,应当合理运用古典园林的设计观念,尊重该区域的气候条件、自然地形,创建更具和谐性以及自然性的公共空间,保障建筑布局规划的合理性。同时,整合人文景观以及自然元素,充分借助周围环境中的古典园林美学要素,有效改善该区域的环境氛围。创建具有共享、多元特点的社区公共空间,不断优化居民的生活场景。
其次,调整古典园林空间布局形式。曲径通幽是古典园林中尤为考究的一类空间布局形式,其主要是采取设计蜿蜒曲折的道路以及层次分明的景观空间的手段,给人一种更加幽静深邃的氛围感受。在开展老旧社区更新工作时,可以利用这种办法设计水系、绿化带或者道路等,使居住区的空间层次感变得更强,提高居民的居住体验感。在布局设计的过程中还应当注重空间的对比以及呼应性设计,处理好虚实、远近、高低等之间的关系,这有助于老旧社区规划工作的开展。在创建生态环境时,要合理搭配植物,构建生态驳岸。利用这种多元化的设计办法构建宜居的生态环境,并且在更新老旧社区时,还需要综合考虑生态因素的影响。可以引入生态技术、建设雨水花园,提高绿地的覆盖率,从而创建健康宜居的居住环境。古典园林美学强调因地制宜,要结合气候或者地形等条件选择适宜的景观元素。遵守老旧社区改造原则,同时充分利用现有的设计条件,创建更具地域特色的生态环境。具有层次感的空间布局以及极具多元化的生态环境对于老旧社区更新工作开展具有很强的推动作用,能够使得原本比较枯燥、单一的社区公共空间变得更加多元化。同时也能够活化具有开放性以及共享性的公共空间,居民可以参与其中,以此来改善生活环境,满足人们提出的美好生活诉求(如图4所示)。
最后,合理运用古典园林的意境。中国古典园林通常会采取框景、借景等多种方式,让自然景观可以和园内的景观相融合。其具备一定的空间延展性,能够使各个区域保持呼应、渗透、连接的状态。打造完善的空间整体,呈现出意境深远的环境。在进行该项更新工作时,设计人员需要充分掌握古典园林美学的应用要点(如图5所示)。规划设计范围,把地平线当作空间参照条件,融合多个功能分区,使用适宜的园林造景办法,创建适宜空间,使场地文化意蕴更加丰厚。在开展老旧社区规划工作时,需要把传统元素融入公共空间设计工作中,设计更具趣味性的景观景点以及多元化的活动场所,改善居住环境。丰富居住环境内涵,提高居民素养,深度挖掘并承接地域文化特点,使老旧社区在更新改造后能够形成独特的韵味以及文化风貌。提高居民的认同感以及归属感,使其能够成为地方社区的重要特色,并从中提炼精髓,把其运用到老旧社区公共空间构建工作中。要让具备人性关怀的时代气息以及文化意蕴散落至社区的各个角落,从而打造出共享、可游的公共生活空间。
古典园林美学应用于老旧社区更新中已经成为时代发展的必然,其能够为人们打造出生态宜居的健康家园,满足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要促进人和自然进行情感交流,汲取古典园林美学设计理念,同时借鉴精巧的设计手法,不能只是单一地去模仿建造形式,而是要引入经典的设计元素,选择性地吸收优秀的古典园林美学成果,在保留居住区自然空间特色的同时,让居住区能够兼顾休闲、交往活动等功能,从而促进居民和谐友好相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