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潮州凤凰山濒绝畲歌的保护与传承
作者: 谢妙婉
潮州凤凰山是全国畲族同胞认同的发源地。畲歌是畲族的民间口头文学,是畲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凤凰山畲歌濒临失传的今天,抢救它、传承它、推广它,无论从国家战略层面、民族团结层面来看,还是从潮州市自身的发展来看,都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潮州凤凰山是全国畲族同胞认同的发源地,凤凰山畲族人口较少,根据统计,潮州现有畲族户籍人口约2920人,主要分布在潮州市3个县(区)的9个聚居村(约2380人)。凤凰山畲语,是广东潮州、梅州丰顺以及福建、安徽、江西、浙江等地,全国99%以上的畲族人所使用语言。畲歌是畲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经中国音乐学院教授杜亚雄博士鉴别,他认为全国各地的畲歌,不同地域各有一种音调,而凤凰山畲歌的音调最原汁原味,它受其他地方方言的影响较小。潮州凤凰山畲歌是古畲语的“活化石”,是潮州文化的一个“亮点”。凤凰山畲歌(畲族民歌)在2007年被潮州市人民政府列入《第七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2022年被广东省人民政府列入《第八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然而,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畲族群众的生活习俗受到现代文明的冲击,凤凰山畲歌的生存和发展空间被严重挤压,能懂能唱畲歌的畲族群众屈指可数。在凤凰山畲歌濒临失传的今天,抢救它、传承它、推广它,无论从国家战略层面、民族团结层面来说,还是从潮州市自身的发展来说,都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笔者另辟蹊径,侧重于从政府公共管理职能出发,在查阅已有文献资料的基础上,通过实地调查、问卷调查、部门走访、专家访谈等方式,与相关行业从业人员进行深入交流,分析潮州凤凰山濒绝畲歌保护与传承的现状、面临的实际问题及原因,探索并提出畲歌保护与传承的有效措施。
潮州凤凰山畲歌现状及问题分析
凤凰山畲歌经过很长一段时间的沉寂后,虽然受到各级文化部门、统战系统和社会各界的重视,会在民俗节庆期间举办系列宣传活动来对它加以保护与传承,但仍面临严峻的挑战,主要表现在:
语言汉化严重,会畲语畲歌的畲民人数稀少。目前,全市畲族人口中会说畲语的742人,约占25.4%。9个畲村中畲语已经完全失传的有5个,还有人会讲畲语的畲村中,石古坪村只有2人会讲,濒临失传,山犁村只有80人会讲,情况比较好的是碗窑村和李工坑村,男女老幼仍能用畲语进行内部交流,分别约有360人和300人。畲族语言是畲族文化的精粹,如果畲族语言得不到保护与传承,那么畲歌就失去了基础,成为无本之木。
畲歌属小众文化,畲族民众学习畲歌的氛围不浓。在畲族各村落中,新一代年轻人,从小接触到的是地方方言,对于畲族语言了解更少,缺少畲歌的氛围。各种通俗音乐、流行音乐、西洋音乐盛行,不断冲击着现代人的审美倾向,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兴趣爱好。原生态畲歌的歌曲形式较为简单,显得单调枯燥,无法适应当代青少年的娱乐要求;并且凤凰山畲歌依赖于“口传心授”,传唱技艺门槛相对较高,一些人学习后发现畲歌难学且无趣,就逐渐放弃了。
经济政策支持力度不足。由于潮州市各级财政薄弱,民族工作资金投入主要依赖于中央、省级财政少数民族专项资金。畲民学习传承畲歌等畲族文化,绝大部分无法直接享受到经济、物质上的实惠,当与生活、工作相冲突时,放弃畲语、畲歌的学习成为一种常态。
传承和宣传机制不够健全。潮州市大部分政策、措施还停留在纸面上,未出台具有可操作性的实施细则,贯彻落实中还是存在“个别热,大部分冷;政府热,群众冷”的情况。目前保护与传承凤凰山畲族文化的职责主要是由民族宗教部门和文化主管部门承担,地方党委、政府及其他部门对畲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其价值了解不多,对畲族文化的挖掘、抢救、整理不够重视,主动配合的意识不强,有的甚至认为这项工作是不务正业,浪费人力物力。
加强凤凰山畲歌保护与传承的创新对策
一是着力构建更稳定的资金支持渠道。积极争取财政部门的支持,将畲族文化保护经费纳入地方财政预算;争取统战部、侨务局或侨联等有关部门支持,广泛发动包括国内畲乡同胞在内的社会力量,发挥潮州侨乡在海外的影响力,加快成立潮州市畲族文化保护与开发专项资金,以公益情怀和兜底保障机制,加大资金投入,抢救面临湮没的畲族文化,尤其是畲语和畲歌的保护与传承。
二是建立政府联席会议制度。成立潮州市推进畲族文化保护与传承联席会议制度,加强对潮州凤凰山畲族文化保护与传承工作的组织领导,强化统筹协调,形成工作合力。
三是建立畲歌人才恳谈会制度。以潮州市畲族文化促进会为主要依托,整合各方资源,充实成立畲歌保护与传承智库平台。每年举办一次以上由市领导、政府部门负责人、专家学者、文艺工作者、非遗传承人、相关村居学校负责人、畲族宗亲代表参加的恳谈会,围绕当前畲歌保护与传承的现状、畲歌人才培养模式、人才实践基地建设、校地合作交流以及未来如何更好地推进畲歌保护与传承进行交流探讨,鼓励畲歌人才积极参与畲歌的保护与传承,切实增强他们的自豪感和使命感。对于恳谈会上提出的具有实操性、建设性的意见建议,相关部门要充分吸纳,并提出具体落实措施。
四是探索申报设立畲族乡,提升畲族聚集发展层级。通过调研,笔者发现217乡道一路向北至万峰林场,有3个畲族村,分别是碗窑、山犁、溪美岭脚,可以依托这几个较为聚集的畲族村落,整合万峰林场申报为凤凰山畲族乡。设立畲族乡后,一方面能更好地向上争取民族资金,以畲族乡为主体,推进畲族村落乡村振兴,尤其是做强产业,使畲族同胞在家门口就能实现就业,让乡村留得住乡愁,留得住人;另一方面能发挥民族镇的特殊优势,针对畲族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建立更加灵活的体制机制。
在畲村设立畲语教学点,厚实畲族文化传承土壤。一是要设立畲语教学点。大力推广潮安区文祠镇李工坑村开办畲语培训班的做法,可将畲族的生活常识和畲族民歌编印成小册子、录制传承人教学畲语、畲歌的音像资料,发给驻村畲族群众学习,同时在民俗陈列馆、老年活动中心、村委会、宗祠或畲民家里,聘请本村会讲畲语的热心人士为教师,在散居的畲族村中开办专门学习畲语的夜校。二是发挥新媒体的作用,开展线上教学。积极发动凤凰山畲族地区会讲畲语,同时熟悉自媒体的年轻人,开通个人视频号,在抖音、微信、微博、今日头条等新媒体平台,宣传畲族语言、畲族民歌、畲族服饰、畲族舞蹈和畲家小吃等独具特色的畲族文化。鼓励会讲畲语的热心人士、专家学者,在自媒体平台开设线上畲语教学公益课,吸引年轻一代畲族同胞加入畲语、畲歌的学习。三是大力营造讲畲语的氛围,着力加强畲族民族风俗习惯的传播。结合畲族民族特点制定村规民约,在畲族内部提倡用畲语进行交流,营造讲畲语的良好环境,提高畲族村民传承畲族文化的自觉性,增强其自信心和责任感。
推动设立潮州市畲歌传承人传习所。一是建立畲歌非遗传承机制。建议借鉴工艺美术大师“师带徒”工作模式,通过认定设立潮州市畲歌传承人工作室的方式,建立常态化的可量化考核的传承机制。二是加大对代表性传承人和学员的资助。主要扶持政策可以设定为:畲族民歌传承人传习所在认定的有效期3年内,由政府每年拨给扶持资金2万元,用于传习所培育人才、配套设施和技艺传承等;实行师带徒奖励机制。传承人每带1名学员,每月分别发给传承人300元、学员1000元。每期培育学员不超过3人;支持畲歌代表性传承人和学徒到音乐学院或者畲歌保护与传承发展较好的地区进行学习。三是明确主管部门责任。市文广旅体局作为畲歌传承人工作室的主管部门,传承人工作室可以向市文广旅体局提供有关证明材料并申请师带徒双向补贴。
推动畲歌进校园,开展畲族特色校园文化建设。一是选取试点学校。假如凤凰山畲族乡成立后,可争取设立民族小学,以民族小学作为畲歌文化传承的主阵地。现阶段,可选取有一定数量畲族学生的一般中小学作为试点学校。建立完善组织架构,由学校团委和学生关心工作委员会牵头,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动员学生积极参与各类畲歌活动。二是创作适合校园传唱的畲歌。可邀请音乐老师与畲歌传承人合作,创作既保留畲歌原汁原味特色,又易于被学生接受的题材歌曲。三是开展形式多样的畲歌活动。在初始阶段,可以通过课间活动播放畲歌,创设畲族文化介绍宣传栏,在班级绘制畲歌板报等营造文化氛围。在重要节日,邀请畲歌传承人和音乐歌手到学校教学生学唱简单的歌曲,让学生对畲歌有感性的认识。学生学唱畲歌一段时间后,在校园或畲族村落举办畲歌比赛,鼓励学生创作自己喜欢的畲歌参加比赛,加大畲歌宣传力度。
第一,深挖畲歌内涵,增强创新意识。将畲歌、潮州歌谣与潮州流行音乐融合起来,创新发展,寻找彼此的艺术融合和平衡渗透点,创作出具有时代感、民俗特色、内容丰富的畲族民歌。
第二,着力构建畲歌开发资助机制。参照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做法,发挥韩山师范学院音乐学院和市音乐家协会等的作用,借助高校音乐专业师生、音乐家的力量,开展以凤凰山畲歌为代表的畲族特色音乐课程资源创新开发工作。广泛征集研究课题,对通过立项的课题进行资助,并根据课题开展情况和结题验收情况对课题进行评选,对优秀成果进行奖励。
第三,建立当地音乐人才与畲族民间艺人、专家学者对接渠道。建立高校、音乐家协会与潮州市畲族文化促进会对接沟通机制,定期组织音乐专业师生到畲族村落进行学习,了解传统畲歌演唱方法,摸索畲歌创新之法,提升音乐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能力。
深挖畲族文化的内涵,力促畲族文化研究水平提升。以潮州市民族团结进步促进会等机构为平台,组织有关专家学者对潮州凤凰山畲族文化进行系统的整理和深入研究。特别是要组织开展凤凰山畲歌普查,整理成册,利用视频、音像等多样化的现代传媒手段对现有的畲歌进行有效保存,让畲歌得以完整地保质保量地传承下来,增强畲族文化的厚重感。
做好畲歌宣传展示,增强民族责任感与使命感。充分发挥新媒体的作用对畲歌进行录制保存,同时让传承人利用酷狗、抖音、微信、全民K歌等新媒体平台进行传播,争取当地儿童、青少年、学校老师参与畲歌的宣传展示;同时在传播过程中也要避免畲歌的原真性过度商业化,要始终保持原有的民族特色,让畲歌保护与传承落到实处。
大力开展畲族文化对外宣传和交流。积极组织有关单位负责人、畲族村居负责人和文化工作者到国内其他畲族聚居地考察学习交流,敦睦族谊,参加有关文化交流活动,展示凤凰山畲族文化的风采。定期举办具有较大影响力的全国性畲族文化活动,如每2年为一届举办中华畲族文化交流会,邀请闽、浙、赣、皖等全国各地的畲族同胞齐聚畲族祖地凤凰山,共商民族文化发展大计,深化区域交流合作,并将此逐步打造成为畲族同胞交流的窗口和平台。
首先,进一步推进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建设,厚实畲歌发展土壤。以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契机,争取各级党委、政府的支持,集中有限的财力,优先将畲族村落纳入新农村示范村建设范围,积极推进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建设,不断探索畲村文旅融合发展的新模式,使广大畲族同胞从中获得实实在在的好处,为潮州凤凰山畲歌的产业化发展提供必要的阵地保障。
其次,高标准建设畲族文化生态休闲旅游景区,扩大畲歌发展市场。高标准规划建设凤凰山畲歌文化博物馆、畲族民俗馆、畲族文化大舞台,同时结合凤凰山区域特点,打造融凤凰茶文化、山水观光、悠闲康养、畲族风情生活体验等为一体的生态文化旅游示范区,着力促进畲歌的产业化发展。
最后,创新发展模式,拓宽畲歌产业化场景。充分发挥畲族发源地和潮州凤凰山绿色生态两大优势,将畲歌文化元素融入畲茶、畲服、畲器、畲小食等优秀传统文化产品产业中。例如,设计会唱畲歌的公仔,在畲茶、畲器、工艺品的外包装上印上朗朗上口的畲歌仔的歌词等,既宣传推广了凤凰山畲歌,又增强了文化产品的畲族特色。通过上述产业发展模式的创新,为潮州凤凰山畲歌的产业化发展提供必要的机制保障。
(作者单位:潮州市潮州文化研究中心)